APP下载

确保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扎实有效

2010-04-29长治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李广祥

大众标准化 2010年1期
关键词:名牌产品长治市监管

■长治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李广祥

2009年,长治市质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山西省质监局和长治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全市质量管理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两个安全监管取得明显成效。长治市被国家质检总局表彰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长治市政府被山西省政府表彰为“质量及打假工作目标责任制完成先进单位”。长治市质监局连年被长治市政府表彰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抓好质量管理,确保两个安全,必须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并且一抓到底,落实到位。

一、建立质量创新扶持机制,推进全市优势企业群体实现由传统粗放向新型集约的快速转型

名牌产品是一个地区的优势企业群体,代表着这个地区工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长治市于2002年开始实施质量兴市战略。首先,不断优化名牌产品结构。认真贯彻山西省、长治市政府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将潞安集团旗下3个煤炭名牌整合为一个名牌,为新型优势产品腾出了空间,实现了由“黑”到“绿”的转变;推选出屯玉种子、牧村乳业、沁州黄小米等9个农副产品名牌,占名牌产品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实现了由工到农的转变;名牌产品中“黑”、“大”、“粗”产品比重由2001年的53%逐步降为2003年的43%、2005年的32%和2007年的21%,实现了由重到轻的转变。其次,从2006年10月起,大力实施上党名牌振兴工程。原长治市合成化学总厂的工业发泡剂、长治锻压机床厂的大型卷板机等一批老企业的优势产品重新焕发了生机。清华机械厂的立体车库、宏达润滑油公司的汽轮机油等一批名牌产品脱颖而出。中德、惠丰两大塑钢型材生产企业发展壮大,积极申报了2008年中国名牌产品的评选。第三,建立质量创新扶持机制。长治市于2005年制定了名牌产品奖励扶持政策,2006年,长治市政府拨出600万元对名牌企业进行奖励。2008年初,进一步改革奖励方式,市政府设立200万元的名牌企业质量创新资金,从政策导向上调动企业质量创新。山西澳瑞特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加快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建立了国家级体育器材检验中心和技术中心。壶关化工集团公司新研发的刚性药头电雷管填补了省内空白。屯玉种业公司目前已拥有省级以上审定的玉米品种60多个,排名全国种业50强第2位。

田间地头搞服务

二、建立产品质量联合监管机制,推进全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由各自为战到联合攻坚的有效转变

开展“质量安全进校园”活动

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职能分别由农业、质监、工商、卫生、药监、商务、检验检疫等7个部门承担。在工作中,往往形不成合力,还经常出现监管漏洞。为此,长治市政府以1号文件下发了《长治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办法》,对7个部门的执法依据、工作职责、任务到联合协办等方面都作了进一步明确的规定,实现了全市食品和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分段监管的无缝隙对接。如整顿危险化学品企业无证生产涉及多个部门,任务十分艰巨。长治市政府组织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企业证照专项整顿行动。各部门根据“一号文件”有关规定通力合作,对证照不全企业进行了摸底汇总,分别按照管理部门,产品类别以及行政区域进行分类,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无证危险化学品企业清理整顿工作,对79家无证企业逐一进行了清理,其中对39家暂时达不到取证条件的采取了断电、停产等措施,彻底拆除、取缔、关停7家不具备取证条件的企业,对具备规模和条件的企业,由主管部门牵头负责,监督试生产半年,限期取证。

三、建立食品生产“延线拓面”安全监管机制,推进食品生产实现由重点监管到全过程、全领域监管的全面延伸

2008年以来,长治质监局积极探索实施食品生产“延线拓面”安全监管模式。实施以来,长治100余家申证、换证企业全部一次性通过了专家组的现场核查,直接或间接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00万元。“延线”就是将办理生产许可证两端延长,做到证前服务、证后监管延前顾后全过程工作“程序化”。我局将生产许可证申证“关口”前移,引导企业在申证过程中不走或少走弯路,建立证前“绿色服务通道”,加快企业取证进程。樱花之侣是一个新申证企业,我们提前介入,从企业选址到车间布局,从仪器设备的检定到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多次与城建、交通等部门沟通协调,多次深入企业现场指导,使企业一次性顺利通过现场核查。上马一个食品生产企业与质监、环保、城建、公路、供热、交通、畜牧、卫生、防疫等多个部门密切相连。为了避免新建、扩建和改建食品企业在选址布局上走弯路,我们不仅将与此相关的各类食品企业《良好生产卫生规范》、《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通则》及其细则分发给食品企业,而且通过主动与相关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避免了企业只顾内部建设,不顾外部环境,规划、公路部门只顾宏观布局,忽视食品企业特殊要求,而造成企业“投资大”、“取证难”的被动局面,此举受到了广大企业的一致好评和政府规划部门的充分肯定。“拓面”就是创新监管流程,注重过程管理,由乳制品生产企业逐步拓展到整个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实现全领域监管的规范化。我局深刻吸取“三鹿事件”教训,针对食品安全事故屡有发生的实际,以乳制品生产企业为试点,积极探索有效的食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制,增强企业的主体意识和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九牛寨乳制品有限公司就是“化危转机”的一个典型企业。该公司在“三鹿事件”之后,通过质监部门严格监督,现场帮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实现从原料验证、关键控制、成品出厂到消费投诉的质量控制机制,是山西省首家购进三聚氰胺检测设备,率先做出“终身不使用国家禁用的原料、添加剂”承诺的企业,从而逆势飘红,从过去的日平均销售8吨到如今的日销售20吨,销量翻了近3倍。通过实施这一机制,大大提高了长治市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水平,在2009年前半年国家、省、市的历次监督抽查中合格率达到97%。

四、建立“四位一体”监管机制,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实现由局部突破到全面覆盖的有力拓展

长治市登记在册的特种设备共计8个种类11475台(部),涉及各行各业。安全监察任务量大面广。长治市质监局特监科5个人、特检所30个人。如果单凭这35个人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检验工作,根本不可能完成。我们将特监科、检验机构、各县(市、区)局和稽查分局的职能有机协调起来,以责任追究、工作例会、定期检查、情况互通4个工作制度的形式,建立起“四位一体”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制,有效促进了特监工作由点到面、由局部突破到全面覆盖的有力拓展。在电站锅炉安全监察中,我局克服困难,上下联动,对长治市小到470吨、大达2000多吨的所有电站锅炉施工单位和使用单位全部依法实施了行政监察和检验。在用气瓶管理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中耗费精力最多、最难管理的一项艰巨任务。我们制定了双百分考核标准,细化了考核内容,将气瓶安全管理由定性变为定量考核,建起了长效监管机制。长治市的气瓶定检率达到了90%以上,有效杜绝了气瓶安全事故。

猜你喜欢

名牌产品长治市监管
长治市壶关县龙泉镇石堡寨村:打开群众增收致富幸福门
长治市:开展病虫情调查和防治工作
长治市财政局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党日活动
2018年辽宁重点名牌产品出炉
长治市助力淮海集团加快精企瘦身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名牌产品更需名牌服务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中国的世界名牌产品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