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

2010-04-14鲁宁

商品混凝土 2010年3期
关键词:抹面胶砂需水量

鲁宁

(连云港卓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工程部,连云港 222000)

商品混凝土的推广及普及现已经逐步深入县乡及民用市场,对于集中搅拌混凝土的各大企业来说混凝土工程质量的保证才是长久的百年大计。商品混凝土公司生产的优质混凝土,在于使用优质的原材料、合理的配合比、充分均匀的搅拌和及时准确的运输和正确的施工浇筑;对施工单位,在于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技术措施,包括正确的浇注、振捣、抹面和养护方法等。商品混凝土公司与施工单位应增进交流、相互协作、紧密配合,双方都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GB/T14902-2003 《预拌混凝土》,保证每一个环节不出问题,这样才能建造出质量优良的混凝土工程。

1 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与控制方法

对于原材料的检测,国家有相应的标准规范,试验室必须及时掌握标准的修订情况,同时注意到原材料某个项目可能在不同标准中有不同的检验方法,如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8736-200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2个标准都有粉煤灰需水量比试验方法,GB/T1596-2005的方法较为繁琐。有时使用者需对原材料进行快速检测来控制生产,或比较几个产品的优劣,需要有可行的检验方法,采取的方法未必是国家标准。

(1)生产混凝土用水一般使用洁净的地下水或自来水,应注意其有害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不能超标。

(2)石子的粒形和级配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影响较大。初次使用某个石场的石子应测定其压碎值,压碎值大的石子不能用于生产高强混凝土。针片状多、级配不好的石子空隙率大,导致混凝土可泵性差,需要较多砂和水泥填充,经济性差,应避免使用。采用同一石场的石子,平时应重点检测其级配,注意针片状含量。

(3)砂应尽量使用II区中砂,目测其中有无泥块,及泥块的多少。一般泥块多的砂含泥量也大,若使用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含泥量多的湿砂用手搓,手上会有较多泥粉。使用粗砂和细砂应调整砂率和粉煤灰掺量,平时重点检测砂的级配。

(4)混凝土的强度是由水泥和水反应形成的水化产物,及活性掺合料的二次水化产物而逐步发展而成。水泥强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高低。按水灰比公式C/W=fco/ (fce×0.46)+0.07,可知水灰比一定时混凝土强度fco与水泥强度fce成正比。

(5)粉煤灰掺入混凝土中可显著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流动性,大量用于制备大体积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厂家、不同粉煤灰因煤种不同、生产工艺不同,导致粉煤灰需水量不一样,不同厂家的粉煤灰检测以需水量比指标为标准。同一厂家的粉煤灰一般细度越大,需水量比越大,可以用细度指标为标准。细度小、活性大、需水量小的粉煤灰掺入混凝土中可节约水泥,节约外加剂用量,而需水量大的粉煤灰会向混凝土中引入大量水,造成水灰比过大,强度下降,若使用则要增加外加剂用量,往往得不偿失。粉煤灰需水量比检测方法建议采用GB/T18376-2002标准采用的方法,采用GB/T17671-1999规定的胶砂测定对比胶砂的流动度,测定试验胶砂在达到对比胶砂流动度时用水量。也可测定试验胶砂在用水225ml时流动度,流动度大的粉煤灰需水量小,反之粉煤灰需水量大。GB/T1596-2005的方法测定粉煤灰需水量比有3个不便,一是标准砂采用GB/T17671-1999规定的0.5~1.0mm的中级砂,需要对GB/T17671-1999标准砂进行筛分,较为烦琐,且因称量误差、筛子误差导致检测不准;二是对比胶砂在用水l25ml时,其流动度未必在130~140mm范围之间,对比胶砂用水可能要多次调整;三是试验胶砂流动度达到130~140mm之间用水也要多次调整,可见GB/T1596-2005的方法达不到准确快速检验的目的。

(6)混凝土的许多性能由外加剂来调节,水泥的需水量与初凝时间相比,外加剂减水率与缓凝时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小得多。减水率差的外加剂用于混凝土,为使坍落度不变,需增加用水量或调整外加剂掺量。测量外加剂净浆流动度一般能反映外加剂减水率高低,但有时会引起误判,陈化时间较长的水泥,其正电性较小,适应性较好,初始净浆流动度较大,1小时净浆流动损失很小。总之检测外加剂注意水泥的时效性。比较准确的是拌制混凝土,但较费时,我们一般检测外加剂砂浆减水率。测定一定掺量外加剂胶砂达到基准胶砂流动度时用水量。

试验室必须准确快捷地检测原材料质量,将隐患处理在苗头之中,及时调整配合比以稳定生产。水泥的ld、3d强度,粉煤灰细度,外加剂净浆流动的检测可作为快速控制原材料的方法。

2 商品混凝土的分类

在混凝土公司的日常生产控制中,一般是根据混凝土的浇注方式分为普通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

2.1 普通混凝土

在工地上直接卸料或由人力车、吊斗铺料浇注,如垫层、基础、小型底板、孔桩、地梁、承台、路面、地坪、挡土墙、柱及预制件等结构,坍落度在80~120mm之间,初凝时间3~5h,终凝时间7~9h。

2.2 泵送混凝土

采用汽车泵或固定泵泵送到浇注面的混凝土,可浇注任何结构部位。在12层以下建议选择坍落度140~160mm,在12层以上选择坍落度160~200mm,初凝时间一般在4~6h,终凝时间一般在8~12h。特殊情况如气温偏低、二次添加外加剂掺量过大或工地自行大量加水(此种情况须严厉禁止)等,终凝时间可达16~18h,甚至更长。

3 时间要求

从搅拌出厂到工地卸完,应在2~3h内完成。

4 现场检验

商品混凝土的现场取样检验,按如下步骤操作:①卸料前,让搅拌车快转30s,搅拌均匀后卸料;②取样检测应连续抽取卸料至搅拌车1/4~3/4部位的混凝土,并人工翻搅、拌合均匀后检验(含坍落度检验);③做同一组(批)试件的混凝土应在同一车中抽取;④严格按国家标准GB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和GB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5 浇注和养护的操作要求

在任何情况下,禁止向混凝土车内和泵机料斗内任意加水,更不可直接向刚卸到或泵送到工作面上的混凝土料堆上洒水。现场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或待料时间长坍落度小而不能满足施工时,可采取少量多次后掺外加剂的方法,并搅拌均匀,和易性符合要求后才可以使用。施工单位可向混凝土公司索要外加剂备用。

5.1 卸料

混凝土车到达工地后,应尽量减少等待时间,从出厂到卸完一般控制在2h以内,最长不超过3h。卸料前,混凝土车应高速转动30s后再反转出料,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

5.2 浇注

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主要保证均匀性和密实性,浇注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能超过2.5h,否则应设置施工缝。在浇注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板时,应在柱、墙浇注完毕后停歇1~1.5h,待柱、墙混凝土充分沉实后,再浇梁板。对易出现沉缩裂缝的部位,在混凝土接近初凝时进行二次振捣。

5.3 振捣

适当的振捣,能排除混凝土的水泡、气泡,使其组成材料分布均匀密实,在模板内充填良好。振动器在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以混凝土不再明显沉落,表面出现浮浆为度。插入式振动棒的作用半径约0.5m,在操作时须做到“快插慢提”,以免形成插孔。欠振和漏振将使混凝土疏松,形成蜂窝、孔洞、露筋、露石等缺陷,强度和耐久性大大降低,而过振会使混凝土内水泥浆上升,粗骨料下沉,出现分层离析,同样降低强度和耐久性。

5.4 抹面

对板面混凝土(楼板、底板、路面和地坪等)加强二次或多次抹面(路面和地面有条件时采用抹面机),特别是初凝后终凝前的抹面,能够有效消除由于水分蒸发产生的不规则收缩裂缝和泌水沉降产生的沉缩裂缝,并可避免楼板出现贯穿裂缝。但同时须及时保湿养护和覆盖。

5.5 养护

混凝土早期养护的温度、湿度和时间对其强度和耐久性有重大影响。热胀冷缩、湿胀干缩,容易产生各种裂缝。控制温度差以不超过25℃为准,控制湿度以混凝土表面保持潮湿状态为准。养护方法可采取覆盖塑料薄膜、湿麻袋、湿草袋、喷洒养护剂、喷雾、淋水或蓄水保湿等养护措施。一般混凝土的养护应在浇注完毕凝结后进行(以表面不起水泥浆为准),养护期最少不能少于7d,最好养护14d左右。

6 特殊混凝土的浇注、振捣和养护

对特殊种类和特殊部位的混凝土在施工时更应注意浇注、振捣和养护方法,以保证工程质量。

6.1 道路混凝土

道路混凝土宜在2h内卸完并及时振捣、抹面、压纹,压纹后需立即覆盖保湿养护(不少于7d),如盖湿麻袋、湿草袋,喷洒养护剂等。混凝土终凝后应及时切缝,以防止混凝土收缩受到约束而产生开裂现象。对气温高、湿度变化大和风速较大的天气,尤其是早上或上午浇注的混凝土板面、路面、地坪等大面积混凝土,应加强多次抹面或压光,并尽早覆盖、保湿养护。最好能避开大风、高温和低温天气施工。

6.2 大体积混凝土

对体积较大(或可能因混凝土水化热大而引起温度裂缝)或垂直距离较大的结构部位,宜采取分层循环浇注,每层厚度宜控制在300~500mm,在混凝土初凝前覆盖第二层并加强交接面的穿插振捣。并及早采用覆盖或蓄水等保温保湿养护措施,这样能有效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

6.3 水下混凝土

水下混凝土和水下桩混凝土,须严格控制浇灌时的坍落度与和易性,应保持连续浇灌,严禁断料时间过长(一般断料不宜超过30min,水下混凝土浇灌时坍落度不能小于150mm),严防混凝土内进水或地下水漫过混凝土表面,水下桩混凝土导管必须密封不漏水并保证有1~6m管在混凝土中,以防混凝土料中夹带泥浆。

6.4 地下室混凝土

对地下室防水墙宜采取分段、分层循环浇筑,可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如添加膨胀剂、防水剂等)或增加加强筋,浇筑完毕后,墙体在1~3d后(保证终凝后)可松动两侧模板,并在墙体顶部设置水管采用喷淋水方式养护。拆模后,尽快用麻袋或草袋贴墙两侧,避免阳光直射。保湿并连续喷淋水养护至14d,地下室外墙宜尽早回填土。

6.5 屋面混凝土

屋面混凝土有抗渗要求,混凝土不宜过稀,以满足泵送为准。同时建议掺加适量的膨胀剂UEA,以补偿混凝土硬化时产生的各种收缩,防止出现表面裂缝和贯通性裂缝。屋面混凝土在浇注时不允许出现冷缝并均匀振捣以达密实,屋面混凝土要求多次抹面以消除早期塑性收缩裂缝。养护时覆盖塑料薄膜或湿麻袋,养护时间不能少于14d。

6.6 特殊部位混凝土

对施工较慢的部位如柱、墙、拦板、桥墩等,宜采取大一级坍落度的配合比,或以多次少装(如每车6m3、4m3等)进行配送,避免混凝土超时间施工。脱模后,柱、墩宜用湿麻袋或草袋围裹喷水养护,或用塑料薄膜围裹自身养护,也可涂刷养护液。

6.7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

此类混凝土水泥用量很大,产生较高的水化温度,内部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空心梁中部通风、蓄水),外表面采取保温措施(如T形梁拆模后围裹),防止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温度裂缝,预应力张拉必须在同条件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以防柱头崩裂。

7 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保证

施工单位应根据预拌混凝土的特点指定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按照规定进行审批后,组织施工。要确保模板和支撑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入施工现场卸料后严禁加水、严禁二次运转、严禁二次搅拌、严禁将超过初凝时间的混凝土用于工程。浇注柱和墙体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混凝土产生离析及浮浆。混凝土表面开始收浆时,应进行二次抹面。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坍落度的变化情况,保证坍落度满足施工的要求。随着商品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生产和施工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速知识的更新换代,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在生产和施工中要综合的、系统的、全面的考虑影响混凝土的各种因素,防患于未然。在生产和施工中遇到问题时,要仔细分析及时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准确、有效、及时地排除各种不利影响因素,确保优质、高效的生产和施工。混凝土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加强养护,保证养护效果。在接受预拌混凝土后,必须按规定留取混凝土试块,并养护后送检。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尺寸越大,温度应力也越大。因此在浇捣时必须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度差。

预拌混凝土质量保证资料必须完善。

(1)预拌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2)生产预拌混凝土主要原材料的合格证和检验报告。

(3)预拌混凝土强度检测报告。

(4)混凝土有特殊性能要求的检测资料。

(5)企业的出厂合格证明。

施工单位在提交竣工资料时,应同时附上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提供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报告及现场取样的混凝土试块强度检测报告。

政府监督部门应加大对商品混凝土供应站的监管力度,对其生产过程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监理单位的现场监理人员应旁站现场混凝土浇筑。对于商品混凝土浇筑的重要构件,除了保留试块强度评定外,对于有怀疑的,还应增加钻芯取样或综合超声回弹法进行检测。商品混凝土市场潜力巨大,而质量的控制可谓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抹面胶砂需水量
外墙素混凝土抹面竖纹凿毛技术应用
外墙外保温系统透气性抹面胶浆的研究
淡化海砂中贝壳含量及粒径对胶砂性能的影响研究
南京城市中心区生态需水量探析
历史建筑砂浆抹面保护修复建议
不同矿物掺合料对蒸养水泥胶砂力学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用粉煤灰需水量比试验探讨
组合预测模型在区域需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水泥胶砂强度检测”自主学习任务单
帕满灌区供需水量平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