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北沿海地区棉田甜菜夜蛾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2010-04-13施旗新陈华

上海蔬菜 2010年2期
关键词:有机磷类虫量甜菜

施旗新 陈华

(江苏省大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24100)

大丰市地处苏北沿海地带,棉花常年种植面积4万hm2。甜菜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具有迁飞习性,食性杂,为我市棉田常发性害虫,近年来在沿海棉区的发生区域不断扩大、发生程度日趋加重,防治难度较大。为有效控制其危害,我们对其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现将其介绍如下。

1 发生概况

甜菜夜蛾在大丰市为间歇性、暴发性食叶害虫。1991年、1993年、1995年、1999年和2002年在大丰市曾出现百株千头以上的田块和地段,但均为局部地区大发生。2004年呈全面大发生态势,全市4万hm2棉花有50%受害,全市加权平均百株虫量为12.2头,其中发生较重的东部沿海棉区,平均百株虫量为150.3头,受害重的田块,植株仅剩网状叶脉和叶柄。大约有3333hm2沿海棉田棉苗成片死亡,导致绝产,对大丰市农业的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2 发生危害特点

2.1 寄主作物种类多

据报道,甜菜夜蛾幼虫可取食32种作物。大丰市甜菜夜蛾幼虫主要危害棉花、苞菜、玉米、大豆、花生及蔬菜。

2.2 发生量大,发生不平衡,危害重

甜菜夜蛾具有突发性,且虫量分布不均衡。据调查,沿海地区虫量高于内地,长势差的田块高于长势好的,盐份高的地段高于盐份低的。甜菜夜蛾在大发生年份,重发地区棉花百株虫量在百头以上,重发地段百株虫量在千头以上。甜菜夜蛾幼虫主要啃食叶肉,在棉花上危害也以取食苞叶为主,很少蛀食蕾、铃。

2.3 危害时间长,世代重叠严重

大丰市甜菜夜蛾危害时间为5月下旬~9月中旬,长达100多d。在发生量大、危害重的7月中旬~8月底,田间各龄幼虫和蛾、卵、蛹长期并存,世代重叠严重。

3 原因分析

3.1 高效农业发展,设施蔬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设施蔬菜的发展为甜菜夜蛾提供了越冬场所,少免耕等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农田间、套作作物品种的增多,面积的扩大,不仅为甜菜夜蛾提供了丰富的食料条件,而且减轻了农事操作对甜菜夜蛾的控制作用,有利于其在不同寄主间迁移危害和种群繁衍增殖。

3.2 气候适宜,迁飞数量增加

甜菜夜蛾虽然可以在本地越冬,但也可以远距离迁飞,具有突发性和区域性暴发的特点,不仅造成局部地区大发生,而且给准确测报带来了困难,导致准备工作不充分、防治不及时,为下一代的大发生积累了虫源基数。

3.3 使用单一药剂,抗药性增强

农户防治甜菜夜蛾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多使用菊酯类、有机磷类农药及这两类药剂的复配剂。但试验发现,这类药剂对甜菜夜蛾低铃幼虫的防效在50%左右,对高龄幼虫的防效不到40%。甜菜夜蛾对菊酯类、有机磷类农药抗性的提升,增加了防治难度,加重了危害损失。

3.4 生命周期短,繁殖率高

2007年8月采集大龄幼虫室内饲养表明,蛹期为6d左右,每头雌蛾产卵量为106.2粒(80~150),卵孵化率为85%,卵历期约2d,夏季完成1个完整的世代仅需28d,因此可在短期内暴发成灾。

4 防治方法

4.1 及时耕翻灭茬

生长季节清洁田园、中耕除草,减少甜菜夜蛾产卵场所及寄主,消灭土壤中的虫蛹,创造不利于害虫滋生的环境,以减轻虫害。

4.2 人工捕捉幼虫

甜菜夜蛾具有假死性,我们可以利用倒置的雨伞或在地面上铺农膜,摇晃植株,使甜菜夜蛾幼虫跌落在伞内或农膜上,集中消灭,减轻危害损失。

4.3 药剂防治

甜菜夜蛾对菊酯类和有机磷类药剂有较高的抗性,用这类药剂防治甜菜夜蛾已经不能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2008年,我们开展了药剂筛选试验,药后7d,每667m2用15%安打(茚虫威)16mL校正防效为93.4%,每667m2用1%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50mL校正防效为96.6%,每667m2用1%阿害素盐50mL校正防效为95.8%,每667m2用0.2%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200mL校正防效为93.6%。近年来,大丰市在大面积防治实践中推广使用1%甲基阿维菌苯甲酸盐微乳剂、安打,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为延缓甜菜夜蛾抗药性的上升速度,防治时应注意轮换使用不同药剂。

猜你喜欢

有机磷类虫量甜菜
有机磷类农药质谱图中常见的碎片离子 及其应用
有机磷类农药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辣椒甜菜,各有所爱
家蚕有机磷类农药中毒症状及防治措施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新疆产区有机甜菜栽培技术探讨
专用肥与种植密度对甜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