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从正论治脾胃经验浅谈*

2010-04-13李文君指导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201203

陕西中医 2010年1期
关键词:金元中医学院胃气

李文君 指导 叶 进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 201203)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约生活于公元 1158-1228年。他是我国金元时期的医学大家,与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齐名,被后世共誉为“金元四大家”。其学远则取法于《素问》、《难经》、《伤寒论》,近则私淑于刘完素。治病以汗吐下三法为主要手段,被后世尊为攻邪派的宗师[1]。历来中医学界对其攻邪法研究颇多,而其对脾胃病的论述尚未引起广范的关注。笔者检索了近年发表的相关论文及学术专著,略作整理,发现张从正论治脾胃的经验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攻邪以复胃气 李成文[2]指出,张从正提倡攻邪保护胃气。从正针对宋金时期中州易水医家论病先固元气及善用温补脾胃的治疗方法,提出了尖锐批评:“脾胃有病,奈何中州之医,不善扫除仓廪,是陈积而不能去也,犹曰我善补,大罪也”。在《儒门事亲卷二◦凡在下者皆可下式十六》中从正精辟论述了:“脾为之使,胃为之市。人之食饮酸咸甘苦百种之味,杂凑于此,壅而不行,荡其旧而新之,亦脾胃之所望也。”因此主张祛陈洁肠胃,达到保护胃气的目的。例如对于积滞寒热留结于内的邪实病人,从正认为祛逐邪积,无异于扶助正气,陈去而肠胃洁,症瘕尽而荣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者存焉。以大承气汤加姜枣,并名之曰调中汤。因为大承气汤之中,大黄苦寒而通九窍,利大小便,除五脏六腑积热;芒硝咸寒,破痰散热,润肠胃;枳实苦寒为佐使,散滞气,消痞满,除腹胀;厚朴辛温,和脾胃,宽中通气,四味虽为下药,而有泻有补,卓然有奇功。又如治疗食伤,从正多采用吐下之法,而以下法居多,这对于食伤导致的脾胃实证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后世医家产生了很大影响。如“以独圣散吐痰、饮食”,又“盖伤宿食恶食,……故凡宿食在胃脘,皆可下之”。在具体用药上,多选用大黄、牵牛之类药物[3]。

调养首当益胃 戴铭[4]指出,张从正论病治病十分重视胃气的作用。从正说:“人之四季,以胃气为本,本固则精化,精化则髓充”,所谓“水谷入胃,脉道乃行”。又说“胃为水谷之海,不可虚怯,虚怯则百邪皆入矣。”“胃气和则五虚皆实也”,反之,“则胃口闭而形体渐瘦,而脉大,乃死亡候也”。王建民等[5]指出,从正主张以甘凉、温淡、甘酸、清滋凉润之品和胃气、育胃液。病后大邪虽去,而正气未复,通过调理脾胃,使胃气得到恢复,以充养正气。对此,从正常常在药攻祛邪之后,施以调和胃气之药,或以粥食调养胃气,确实有苏醒胃气、恢复健康的效果。如在使用吐法后,常以粥食调养胃气,所谓“涌后用淡粥养之”;又如水泄不止,“三法行毕,脏腑空虚,先宜以淡浆粥养胃肠三、两日”等等,都是旨在恢复胃气,以补益精血[6]。

注重饮食调补 毛德西[7]强调,张从正非常重视饮食疗法。从正认为,“凡药有毒也……久服必有偏胜”,所以他在治病过程中,重视饮食调养及善后调理,以养正祛疾,常可获药物不能及的效果。从正指出,“夫谷、肉、果、菜之属,犹君之德教也;汗、下、吐之法,犹君之刑罚也。德教,兴平之粱肉;刑罚,治乱之药石。若人无病,粱肉而已。及其有病,当先诛伐有过。病之去也,粱肉补之。如世已治矣,刑措而不用,岂可以药石为补哉[4]?”杨朝阳[8]说,从正强调食补以胃气为本,“胃气和则五虚皆实也,是以生也”,故从正许多病案中均以饮食调和胃气而善后。例如“治暑泄”案:“以绿豆,鸡卵十余枚同煮,卵熟取出,令豆软,下陈粳米作稀粥,搅令寒,食鸡卵以下之”,可以清暑生津,养胃止利[9]。从正称“粳米、鸡卵能断痢”,两者都属于平常的食品,其所以能治病,关键在于两者都能补中健胃,安谷厚肠。脾胃之气振,则自能正复驱邪而病愈[6]。

王建民等[5]指出,张从正提倡“温存而养”。“温存而养”是食疗补虚,五味充养的指导原则,即主张运用灵动流通,温润的方药,切忌峻补、温补及滋腻呆补之方法。

戴铭[4]指出,从正运用温补慎之又慎,反对临床滥用温热之剂,对当时习俗喜以金石丹砂等温燥之品补虚进行了抨击。他说:“予岂不用温补,但不遇可用之证也。”“疟,本夏伤于暑,议者以为脾寒而补之,温补之则危,峻补之则死。”可见,[10]从正是主张寒凉的,认为脾胃客气有余,应该攻下而去其实邪,不可误诊为脾虚而用补。

结 语 自唐宋以来,医界治病逐渐侧重于药物补虚[11],张从正的“攻邪以复胃气”、“调养首当益胃”、“食补以胃气为本”的理念,不能不说是中医学术史上的一个亮点,即使在今天仍有很好的现实意义。然而,笔者查阅文献,发现对于张从正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经验的研究甚少,实在是一个缺憾。系统梳理、分析张从正调治脾胃病证的方药,探寻其对脾胃病的认识及处方用药的规律,这对突出中医特色,古为今用,开拓新思路,探索新疗法具有较高的价值。

[1] 余瀛鳌 ,林 菁,田思胜,等.金◦张从正原著.儒门事亲集要 [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

[2] 李成文.金元四大家的脾胃观 [J].河南中医,2004,24(5):3-5.

[3] 朱 星.金元四大家论治食伤 [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16(1):17-19.

[4] 戴 铭.张从正论补思想探讨 [J].四川中医,2002,20(7):3-4.

[5] 王建民,张国泰,杨剑民.张子和补法的学术特色[J].光明中医,2000,15(5):32-33.

[6] 薛益明.张从正临证心法 [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23-24.

[7] 毛德西.医学革新家张子和的学术思想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1):16-17.

[8] 杨朝阳.金元四大家论养生[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15(1):38-40.

[9] 张卫红.张子和营养食疗浅探 [J].内蒙古中医药,2004,(5):10.

[10] 李聪甫,刘炳凡.金元四大医家学术思想之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3:74.

[11] 严世芸.中医学术史 [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9:261.

猜你喜欢

金元中医学院胃气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中医专业渐进式认知体系的构建——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为例
梅樊璟 金元奕 陈傲宇
也来谈谈“胃气”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金元饺
一名老委员的五年提案和一批中医学院的更名历程——访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主任司富春教授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稿约
云南中医学院门诊部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