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6例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报告

2010-04-13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0年18期
关键词:外踝距骨克氏

本院自1995年3月~2006年4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96例,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6例,男72例,女24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20岁,平均36.5岁;左侧49例,右侧47例;致伤原因:压砸伤40例,车祸撞跌伤29例;骨折类型:按AO分型,A型9例,B型55例,C型32例,其中下胫腓联合损伤43例。受伤距手术时间最长1个月,最短2小时。

1.2 手术适应症 闭合复位失败的A型和B型骨折;C型骨折;开放性骨折脱位。

1.3 手术方法 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下进行。首先固定外踝及腓骨干,取腓骨前外侧弧形切口,绝大多数用1/3钢板,重建钢板或解剖钢板,仅3例用克氏针固定。固定时将内固定物预弯,以便恢复外踝10度~15度外翻角,纠正旋转畸形,恢复腓骨长度。对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病人,外踝复位固定探查如果仍存在不稳,以1~2枚螺丝钉在踝上2~3cm处贯穿固定并在踝关节最大背伸位拧紧。螺钉应穿过三层皮质,平行于关节面。后踝骨折,骨折块累及关节面1/4以上时,采用后踝与内踝弧形切口,复位后以松质骨螺钉固定。三踝骨折固定顺序:外踝、后踝、内踝。小的内踝撕脱骨折用1枚松钉、空心钉或张力带钢丝固定,三角韧带损伤应修补缝合,术后无需外固定,早期活动伤肢。

2 结果

本组病人全部获随访,随诊期限4个月~5年,平均2.2年。骨折全部愈合,参考齐氏提出的评定标准[1],优良86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89.6%。

3 讨论

距骨关节面在单位面积内承受的压力是人体最大的,当它出现不稳或轻微倾斜时,就会显著增加其承受的压力,最终导致创伤性关节炎。为完全适合距骨形态,将踝穴精确重建是必要的,而踝穴的完整依赖于腓骨的长度以及在腓骨切迹的精确位置;下胫腓联合的完整。

3.1 外踝和腓骨的复位和固定是踝关节稳定的关键。荣国威强调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时必须恢复腓骨长度以及10度~15度的外翻角[2]。外踝复位不良,外翻角的改变、旋转移位、腓骨上移均会导致踝穴增宽、距骨失稳或踝穴狭窄,影响关节功能。本组1例差者系内、外踝骨折,在进行外踝克氏针固定时,内固定物未预弯,结果外踝复位不良,外侧存在1.5mm的间隙,外翻角消失,踝穴狭窄,伤后一年就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另有1例差者系外踝粉碎性骨折有骨缺损,未行植骨,仅用一枚克氏针内固定,结果腓骨短缩1cm,外踝上移,距骨外移2mm,失去稳定性,伤后1.5年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对于陈旧性骨折,手术时常常会出现腓骨复位困难或骨折已畸形愈合,遇此情况,千万不可为复位方便去除断端骨质,这样会造成腓骨上移、踝穴增宽。而应仔细寻找原因,清除下胫腓联合处的软组织、疤痕、增生的骨质,有助于腓骨复位。对于腓骨已畸形愈合、外踝上移、踝穴加宽的病例,应打断腓骨重新固定,恢复踝关节解剖关系。

外踝不仅构成踝穴外侧壁,同时它还是负重结构,研究发现,步态姿势20%的向上力量是由外踝吸收的,因此这个结构需要坚强内固定。笔者认为,仅以单根克氏针固定外踝及腓骨骨折是不恰当的,尤其是复杂、粉碎性以及伴有下胫腓分离的骨折。因为单纯克氏针不易维持腓骨长度及旋转移位,很难达到坚强固定。内固定完成后,也很难进行下胫腓联合的固定。

3.2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判断有无下胫腓关节的分离,多根据X线片来决定,正常踝关节正位片胫骨前结节与腓骨重叠8mm,如果重叠减少及胫腓下关节间隙大于3mm,应考虑胫腓下关节分离[3]。但不是所有的下胫腓关节分离在原始的X线片中都能显现。由于损伤后足部畸形恢复到正常位置或经急救处理,原始X线正位片可能并不显示下胫腓分离,踝关节内侧间隙也未显示增宽,很容易忽视下胫腓分离的诊断。笔者采用应力摄片的方法,除外隐性下胫腓分离(本组5例原始片未显示下胫腓分离),采用外展外旋应力下拍踝关节正位片,证实了下胫腓分离。

踝关节的稳定有赖于下胫腓的精确复位与固定,下胫腓分离可以引起距骨外移、失稳。Ramsey等指出,距骨外移1mm,胫距接触面减少42%。Riede等证实:距骨外移2mm,胫距接触面积减少60%。由于接触面积减少而局部压力增加和关节不稳,必然引起创伤性关节炎。

下胫腓联合损伤治疗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接受,而对于下胫腓关节分离复位后是否固定还存在分歧。有的学者主张常规固定;有的学者认为内外踝准确复位牢固固定后,下胫腓可以不固定;有的学者则认为下胫腓内固定后是违反生理功能的,它可导致螺钉折断,可产生钉周溶骨破坏,引起创伤性关节炎。

王氏认为,下胫腓是一个微动关节,足背伸时腓骨后移1cm,上移0.5~1cm并外旋。为使断裂的韧带得到合理修复,应短期固定下胫腓联合,有利于踝关节早期活动,以防日后负重行走时引起下胫腓间隙增宽,踝关节不稳造成创伤性关节炎。本组手术内固定下胫腓47例,优良40例,可5例,差2例,其中5例手术后3个月取出固定螺钉,其余均在骨折愈合后与其他固定材料一同取出,而该钉在取出时已松动退出,弯曲,2例钉周围有钉痕表现,1例折断,2例取钉后踝关节背伸功能改善10度~20度。笔者认为,下胫腓所用内固定材料应在3个月内取出,以使断裂的韧带修复的同时,又不影响踝关节功能锻炼。

猜你喜欢

外踝距骨克氏
外踝上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距骨全脱位的临床研究进展
腓骨钩钢板治疗外踝骨折的临床分析
55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外踝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克氏针悬吊法在急性伸肌腱Ⅰ区损伤中的应用
腓动脉骨皮穿支蒂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外踝部软组织缺损
距后三角骨误诊为距骨后突骨折2例
距骨骨折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