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撬拨复位骨圆针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42例

2010-04-13彭胜利徐海亮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9期
关键词:斯氏跛行跟腱

彭胜利,徐海亮,吴 玲

(河南省兰考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南兰考 475300)

2004~2008年 6月,我们采用撬拨复位经皮骨圆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42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42例中,男 35例 、女 7例,年龄 21~45岁,伤后 3天内 37例、3~7天 5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按 Essex-Lopresti分类为舌状骨折 37例,关节压缩性骨折 5例。足部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畸形、足弓变浅、足跟加宽。X线片示 Bohler角 5°~15°,载距突及关节面塌陷不平。

2 治疗方法

腰麻成功后,取俯卧位,C臂 X线机监视下操作。在跟腱止点外侧于移位的跟骨结节上方开一 5mm切口,与足底成60°角向外侧斜 15°打入 1枚斯氏针,当斯氏针靠近骨折线时停止进针。术者一手将前足跖屈曲,另一手持针尾进行撬拨,使下塌的骨折块上撬复位,恢复距下关节面平整,恢复 Bohler角。助手握持足及针尾,维持复位后位置,术者用双手鱼际部对挤跟骨两侧,纠正跟骨体向两侧的增宽处,沿斯氏针方向打入 3~4枚直径 2~2.5mm骨圆针进行固定,针尖不超过距骨上关节面,拔出原来打入的斯氏针,剪除骨圆针皮外多余部分,将踝关节跖屈曲 30°短腿石膏靴固定。术后即可进行足趾功能锻炼,6~8周后去除石膏同时拔针,在不负重情况下行踝关节活动,直到 X线片示骨折愈合方可负重。

3 疗效标准

优:Bohler角大于30°,跟骨骨体增宽比例小于等于10%,行走无疼痛及跛行,踝关节正常。良:Bohler角 15°~30°,跟骨骨体增宽比例小于等于 20%,行走轻度疼痛,无明显跛行,踝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差:Bohler角小于 15°,行走疼痛,跛行明显,踝关节活动差。

4 治疗结果

随访 3~25个月,平均 (13±2)个月。优 34例,良 5例,差 3例。未发生感染及骨折不愈合。

5 讨 论

跟骨骨折后,跟骨体、跟骨结节上移,腓肠肌松弛,纵弓下陷甚至消失,跟距关节塌陷,若不能得到良好的复位和固定,将导致距下产生纤维粘连及骨性关节炎、长期肿胀疼痛等。尽可能解剖复位跟骨骨折、恢复足弓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撬拨复位后以 3~4枚骨圆针交叉内固定,殷西川等[1]认为据此形成的立体结构即可有效固定跟骨结节骨块及舌状骨块,又可对抗由于跟腱的牵拉引起的向上移位趋势,恢复跟腱的正常生理紧张度,从而有效防止因继发性跟腱膜炎引起的疼痛。

应该注意的是,术前须了解骨折的类型和骨折移位情况,撬拨复位中注意进针的角度和位置,避免多次反复进针和撬拨,以免针周围松质骨形成较大的腔,使骨折愈合困难。

[1]殷西川,曹刚仁,赵振德,等.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舌状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3,6(2):170-171.

猜你喜欢

斯氏跛行跟腱
中蜂斯氏蜜蜂茧蜂的生物防治
跟腱炎及跟腱周围炎的预防
脚使不上劲或因跟腱断裂
斯氏钝绥螨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
训练需防跟腱损伤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黑龙江东部某牛场泌乳牛跛行调查及其与产奶量、胎次和干物质采食量的关系研究
跟腱断裂32例的治疗
关于“斯氏体系”的系统化研究
话剧表演与“斯氏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