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几点思考

2010-04-12吴晓光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素质精神

□李 琼,吴晓光

( 1.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2.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是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特征,旧的教育机制、课程模式、管理体系已滞后于国民经济建设的步伐,严重地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就业是民生之本,每个人都面临就业的现实。就业问题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希望之路。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坚定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的意志和信念,培养自己的各项基本职业素质,例如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各个方面。这些素质的水平直接制约和决定着职业能力的水平。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十分重视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培养,而在当前的形势下,作为在学历上并不占优势的高职学生要想顺利就业,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这也是加强高职高专院校思想道德素质的重点。

一、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

职业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一些实际的情况来看,一些人就业之后发展缓慢甚至遭受大的挫折、失败,问题往往不是出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上,而大多数是出在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上。更是高职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典型体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认识到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片面地追求效率优先,更容易诱发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在这些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在学校容易产生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等错误观念,而在社会上则存在着重报酬、讲待遇、不提奉献等现象,这体现了当前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继承了传统职业道德的优秀成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的基本特征,具有崭新的内涵。职业道德教育关键是敬业精神的教育和培养。敬业精神就是要爱岗敬业,要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忠实于自己的职业,努力勤奋,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具有很强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扎扎实实为社会作贡献的精神,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的要求。企业用人不仅看重能力,更看重工作态度、责任心,其中主要看是否具有敬业精神。像产业工人的代表许振超就是这种职业精神的具体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所谓的敬业精神其实就是个人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心,也是个人对于自我的一种责任心。能不能够对自己负责,承担起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同时这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所以,从学校方面来说,高职高专院校以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基本途径和手段,对高职学生进行道德整合。培养学生干一行、爱一行,要培养出热爱本职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具有职业道德的学生,同时也要培养出能够在工作中善于学习、肯于创新的新型人才。最终实现人才素质的协调发展和思想政治素质水平的整体提高。“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是社会对每个从业者的要求,更应当是每个从业者对自己的自觉约束。

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

只有经过艰苦的锻炼方能成才,这是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反复证明了的一条人才成长规律。通过进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教育,培养学生自强进取的意志和责任感、使命感。在人的生存发展过程中,客观环境不会主动满足人的需要,人们必须去改造它,才能使自己与环境发展相互适应。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技术性人才,应用性技术人才,工作的环境大多是一线的工厂、工地等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所以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来说,更应该注重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对于一个立志成才的大学生来说,直面艰苦,才会使自己对客观现实、人生真谛和自我价值又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更切实际的体验。有些高职毕业生到生产一线工作岗位后表现出不适应,并不是因为专业素质差,主要是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是开发人潜能的一种重要动力,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才能变压力为动力,变逆境为顺境。在我国当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工作一线的很多地方条件都比较差,学生能不能够热爱自己的行业并且能够在自己的行业中做出成绩,这和平时有没有注重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很大的关系。这不单纯是对于自我的要求,也是目前很多用人单位的要求,很多时候用人单位招人的过程中的很重要的一个评判标准就是能不能吃苦。所以当前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还应该加强培养。

三、创业精神的培养

择业是起点,创业是追求。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立了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新职业的发布也昭示同学们:自主创业的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份的多元化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实施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创业是拓展职业生活的关键环节。在目前就业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中,创业意识强烈并且思想准备充分就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因此,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应当主动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重视培养富有创业精神教育,打破“学历本位”的观念,树立“能力本位”的意识,要求学生努力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养成锐意改革、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思想素质,破除依赖心理和胆怯心理,勇敢地接收创业的挑战。要具有自己开展新事业,开拓新领域的思想素质,勇于承担起社会和自己的责任,为社会主义事业建功立业。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当今社会现实,立足于学生的情况,针对未来发展趋势,大力加强创业教育,使高职学生有勇气有能力去做一个真正的创业者。

四、创新精神的教育

创新就是要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江泽民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之林”。党和国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来说,主要就是培养自己良好的创新素质和才干。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科技化的社会中,岗位的变化和岗位的要求都在很快地发生改变,单纯地掌握一些岗位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适应和跟上时代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学生的创新方面的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来丰富他们未来发展的潜能。那么培养创新精神,首要的就是要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首先要脚踏实地,打下扎实的专业根底;同时又要善于思考,勇于开拓,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敢于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势,努力从事探索活动,培养创新精神。高职高专学生最缺乏的也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培养创新精神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的理念开始,养成科学的创造性的思维习惯,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职业道德教育是必然的,也是高职高专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要充分发挥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针对性地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以此作为突破口来应对当前的新形势,完成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余亚平.思想政治教育学新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周光勇,宋全政.高等职业教育导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素质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拿出精神
《司法职业道德》课的教学探讨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