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发展对语言传播的促进作用

2010-04-11

关键词:汉语热殖民汉语

杨 密

(河南师范大学外语部,河南新乡453007)

经济发展对语言传播的促进作用

杨 密

(河南师范大学外语部,河南新乡453007)

经济发展对语言的传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英语由一岛国语言发展演变为世界通用语,抑或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在众多促成因素中,经济的发展与强大以及由此带来的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是其原动力。

英语;通用语;汉语热;经济;语言

语言交际和经济活动紧密相联,二者都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经济对语言的影响极其重大,它不仅影响语言本身(词汇、语法、语句、语篇),还影响着语言的生存与发展。与此同时,语言对经济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既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妨碍经济的发展。经济和语言的相互影响都是多层次的。基于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研究语言现象在国内尚未得到充分关注,本文试从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过程和当前世界上的“汉语热”两方面讨论经济发展对语言的传播所起的促进作用。

一、英语演变为世界通用语

(一)英国的殖民扩张带动英语的扩张

英语由“几乎只限于一个岛屿和几百人口使用”的语言发展成为当今世界通用语,这与英国比较早地进入资本主义和其经济的发达是分不开的。英语的发展史也是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折射。

公元5世纪和6世纪,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裘特人陆续到达不列颠,英语自此有了开端。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英语经历了古代英语、中世纪英语、现代英语和当代英语几个发展阶段。

英国进入资本主义阶段后,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商品生产大幅增加,需要开辟新的产品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地,殖民扩张由此开始。殖民扩张的直接结果之一是带动了这些殖民国家的语言的扩张。殖民统治扩张到哪里,殖民国家的语言也就扩张到哪里。其原因包括:1.语言从来都是强国施行其政治、经济、宗教影响的主要工具。1834年时任印度总督和联席公共教育委员会主席的Maeaulay勋爵谈到英国在印度推行英语教育时说:“我们的目的是要在印度培养出一个阶层,该阶层拥有印度人的血统和肤色,但其生活品位、信念、道德观和思维方式却是英国式的。”成功地推行英语被认为是英国对印度近100年殖民统治的主要成就之一。2.殖民国家占领一个地区后,该国语言会迅速成为政府用语,而掌握该语言的人会在成为政府雇员、公司雇员以及在经商等方面享有优先权,会支配更多的资源,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这种示范作用会促使更多的人学习掌握殖民国语言。3.殖民国家对一个地区的殖民占领,会使更多本国人来到该地区,也会使更多的该地区的人进入该殖民国家接受教育、经商,这种人员的往来进一步扩大了殖民语言的作用。

在英国殖民扩张的鼎盛时期,殖民地面积曾经达到近4000万平方公里,这为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打下了基础,但这只是一个必要条件。

(二)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地位的确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使语言扩张的手段由主要借助于殖民手段转变为经济手段。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加大英语的扩张力度。目前,世界上只有3亿多人以英语为母语,却有近15亿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据统计,全球3/4的信件和80%以上的电子信件是用英语写成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因此,强大的经济后盾是英语如此迅速和广泛地传播的最根本原因。

语言在历史舞台和国际舞台上的起伏波动,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的兴衰成败。随着英国霸权地位的丧失与衰退以及美国经济的不断强大,作为英语的变体,美式英语应运而生。伴随着美式英语的日益流行,英式英语也就面临着尴尬的处境。因此,经济实力强大与否对语言有着巨大的带动和制约作用。

二、“汉语热”背后的思考

(一)汉语言地位的演变

汉语在东亚历史上曾经长期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而存在。我国唐朝时期,京都长安是中国与亚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不少外国人入唐学习,这就自然提高了汉语的地位和影响。比如,从唐朝直到甲午战争前夕,汉语一直在朝鲜流行。

随着近代中国国力的衰退,韩国、越南等邻国,包括新加坡和我国香港这样以汉族人口占绝对多数的地区,都已将或者一度将汉语排除在法定语言之外,汉语在国际上几无影响力可言。

改革开放30年使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迅速提升,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和平发展,都不能不跟中国打交道,而要跟中国打交道,就不能不要求其国人努力学习汉语。与中国的强势发展相呼应,全球“汉语热”也不断升温,汉语正逐步成为一种强势语言。

(二)世界“汉语热”的现状

2005年7月,来自67个国家的近600位政府官员、汉学家和汉语教师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首届世界汉语大会,这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达到了一个新高潮。

英国文化协会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除英语之外, 21世纪的关键语言将是汉语普通话、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英国文化协会是语言推行的最大机构,这样的研究结论具有相当的可信度。

“如果你想领先别人,就学汉语吧!”这是《时代》周刊对“汉语热”的评价。美国亚洲协会副主席迈克尔·莱文说:“目前,汉语绝对是炙手可热。汉语,如今就是那些位于美国偏远地区的人们都想说的一种语言。”在美国,汉语已成为第三大通用外国语。而法国的“汉语热”则从巴黎街头的一则广告中可以体会:“学汉语吧,那意味着你未来几十年的机会和财富。”在亚洲,日本一直是汉语教学最热的一个国家,几乎每个大学都有汉语学科,汉语已成为中学生高考的可选外语之一。印尼教育部2004-2007年在全国8039所中学逐步开设中文课程。在韩国,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100万。根据国家“汉办”预测,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将达到1亿人。世界范围的“汉语热”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持续升温。

(三)“汉语热”现象的背后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功利性目的是其基本动力,即学好汉语能给他们带来许多求职和就业的机会。中国在世界经济与贸易领域中的联系网络已经深入而广泛、密切而频繁,为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和无限的商业机会。仅从大量中国人出国旅游这一件事来说,对象国就需要大量懂汉语的相关行业的服务人员,如导游、翻译等。学好汉语就意味着商业机会或就业机会。

法国社会学思想家皮埃尔·布尔迪厄在《言语意味着什么:语言交换的经济》一书中指出,语言是一种特殊的产品,该产品在运用中存在着“语言市场”,并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从经济学角度讲,个体公民选择学习该语言所使用的时间、费用、精力等构成学习成本,当这种成本大大小于从该语言的使用中获得的利润时,那么他学习这种语言的态度必然是积极的,反之则是消极的。这是个人的第二语言的学习成本与使用收益的问题。一个群体(国家)同样也会存在这个问题。

20世纪70年代也出现过一次汉语热。那时由于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在美国兴起并影响带动了整个西方世界。但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还不具有强大的影响力,那股汉语热很快就消退了。当前这波“汉语热”在参与人数、影响范围及程度上都是空前的,根本原因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这也正是当前世界“汉语热”的一个基本背景。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在200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天津)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将会成为引领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因此,学习汉语不仅意味着现在的机会,更意味着未来的机会,具有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对语言的传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英语由一岛国语言发展演变为世界通用语,抑或目前世界范围的“汉语热”,在众多促成因素中,经济的发展与强大以及由此带来的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是其原动力。

[1]杜刚,李亚光.国家实力与语言发展的历史演变[J].高职论丛,2008(6).

[2]凌霄.浅论语言的统一与世界经济全球化[J].生产力研究,2008(12).

[3]尹海良.对世界汉语热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前沿,20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59(2010)01-202152-02

杨密(1974-),女,河南周口人,博士,河南师范大学外语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应用语言学和大学英语教学。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软科学研究课题“经济语言学创新理论研究”

2009-09-20

猜你喜欢

汉语热殖民汉语
津巴布韦学生中的汉语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殖民岂能有功
消失的殖民村庄和神秘字符
从“英语热”到“汉语热”、“中国热”
世界掀起“汉语热” 中文魅力势不可挡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汉语热”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