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漂流景区的开发研究——以广西为例

2010-04-11况学东

关键词:景区广西旅游

况学东,毕 燕

(1.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0;2.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1 漂流景区的发展及其特点

1.1 漂流旅游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个人收入的提高,社会逐步呈现多元化趋向,家庭结构、价值观与态度、消费行为、品位、风格、生活形态等出现变迁,多元化的特种旅游活动正成为人们旅游消费的热点.从全球经济发展来看,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为旅游业大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特色旅游是体验经济时代的一大主题.在特种旅游项目中,以亲近自然、冒险犯难、挑战自我为主题的户外冒险游憩活动,尤其受到人们青睐.而漂流旅游正是一种新型特色旅游产品,是一种集观光、休闲和惊险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项目,正在形成中国旅游业的新亮点.漂流旅游的旅游地是一个运行良好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漂流 (又称激流泛舟),是一种具备原始、真实的旅游体验,需要运用大量体力及冒险犯难精神的刺激性活动.活动地点在水流湍急的河川中上游,参与者由上游处乘小舟或皮艇顺着水流而下,体验沿途风光与惊险刺激.

漂流活动已有上千年历史,但作为一种纯粹的生态旅游项目出现在国内仅有10多年时间.1986年5月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茅岩河首次开展漂流生态旅游,接着广东乐昌“九龙十八滩”、贵州马岭河峡谷、山西黄河壶口等地相继发展起来[1].生态旅游作为近20年在国际上发展最快的旅游项目,它的首要原则就是使生态旅游者获得一种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旅游体验,而漂流生态旅游最能使旅游者体验这种原始性、真实性和刺激性.漂流特色旅游的火爆还带动了景区周边相关旅游配套服务项目的升温,并为当地农民转移就业提供了新的出路.每逢双休日旅游客流高峰期,各宾馆、酒店都会有较好的效益.景区周边的农户可以从事餐饮等配套旅游服务,销售漂流服饰,有些景区附近的农村妇女手工缝制的布鞋等手工艺品、以及山上野果等地方土特产都会给景区周围的农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1.2 漂流旅游的特点

1.2.1 旅游体验的原始刺激性

漂流的橡皮艇在惊涛中跌宕起伏,时而在高落差的激流险滩中穿行,时而在缓流中滑行,既有优美的田园风光,幽深的峡谷,延绵起伏的山峦,又有季相变化的植物群落,飞禽走兽.使生态旅游者在感受强烈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刺激的同时,又可观赏两岸原始的自然风光和地理地貌,与大自然交融为一体.

1.2.2 旅游环境容量的季节适应性

漂流旅游在环境容量方面最大的优点在于旅游环境夏季大而冬季小,由于温度和流水量等因素,冬季刚好是漂流旅游淡季,很多的漂流景区都停漂或少漂.而由于夏季旅游旺季河水流量大,因此旅游的自然环境承载力较大,不易对环境及流域内留下后患或污染.

1.2.3 漂流旅游项目开发的区域上的特殊性

漂流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展需要特殊河流、峡谷条件和其他相应的旅游资源等,要求旅游项目的开展具有高品位、高起点,而这种多因素组合起来的旅游目的地并不多见,具有很强的区域性.

1.2.4 旅游对象范围的特殊性

由于漂流生态旅游具有高冒险性、探险性和强刺激性,因此漂流旅游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等方面较为特殊,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2 广西漂流景区开发的现状

广西地处南方喀斯特岩溶地区,山地遍布、河流众多、峡谷处处,多种多样的地质形态为开发景区漂流项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两年,广西各地景区不断推出漂流项目.漂流景区众多、特色鲜明、全面火爆,在夏季吸引了众多的区内外游客.但漂流毕竟季节性强,这些漂流河段大多比较惊险,落差大,一般情况下游客都会全身湿透甚至落水,因此十月以后就不适宜开展了.进入冬季后地处南国的广西大多数地方气温仍在10~20℃之间,正是出游的好时节,但是一些夏季火热的旅游项目已经不对外开放,特别是广西大多数漂流景区已经从11月份起歇业,基本上要到第二年“五一”才再次开放[2].如桂林资源县五排河是国家探险漂流运动基地,是广西区内最负盛名的漂流景区之一,在十月份也已经停漂,此外该县的资江景区也已停漂,游客改为坐船游江.不仅是天气较冷的桂北地区的漂流项目歇业,桂东梧州的白霜涧漂流等也不开放了.只有桂南的一些漂流项目全年营业,如百色市右江区的大王岭森林漂流、那坡县的老虎跳中越跨国峡谷漂流、靖西县的古龙山峡谷漂流等景区的漂流落差并不是太大.景区在冬季为游客准备了专门的装备,如打鱼裤、雨衣等,基本上不会让游客“湿身”.而老虎跳、古龙山等大多数漂流景区冬季歇业的情况,也反映出广西漂流景区单一经营的情况比较严重,除了步道游览之外,没有更多的项目来招徕冬季游客.

3 广西漂流景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1 漂流活动存在着安全隐患

漂流是一项具有高刺激性的运动,同时也是一种危险性的运动.广西的漂流河段大多比较惊险,落差大,一般情况下游客都会全身湿透甚至落水,游客坐着皮艇从高处漂下,往往由于落差太大,如果手没有抓牢扶手或重心把持不好,就会被甩出艇外,撞到岩石上而碰伤撞伤.由于有些漂流和段落差较大,有心脏病或年龄过大或过小的游客会因惊吓过度而受伤,也会因为有些景区对于漂流注意事项的宣传不足而引起安全的隐患.许多漂流景区的工作人员、护漂员都从当地农民中招聘,没有经过长时间的系统培训,业务接待细节做不到位.如一些漂流景区使用的是两人的橡皮艇,景区工作人员对游客没有进行必要的询问和引导,任由游客自由组合,出于对游客安全考虑,工作人员应该进行提醒,确保两人中有一人会游泳,而且同一条艇上的两名游客体重不应相差过大,否则在大落差地段极易发生翻船.景区护漂员一般为当地农民,只是自己水性好,对于如何救助游客以及调度安排等还应进一步进行培训.

3.2 漂流旅游活动的季节性较强

虽然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度偏高,对于一些观光景区季节性影响不大,全年任何时段都可以去游览,但是漂流景区对于水温的要求特别高,季节性较为明显,最适宜漂流的时间一般在五到十月.漂流河段大多比较惊险,落差大,一般情况下游客都会全身湿透甚至落水.由于十月份以后从山上流下来的水就会很凉,不适于漂流,所以到了秋冬季大多数漂流景区冬季都会歇业,到来年五月份以后才可以重新开始营业.所以尽管漂流景区的开发有着“投资少、回报率高、吸引力强”等优点,季节性强也是开发商需要着重考虑的一个因素.

3.3 漂流景区存在多头管理

大部分的漂流景区分别隶属于多达以下几个政府部门管理:建设、林业、环保、文化、文物、宗教、旅游等,所以漂流景区的开发和管理中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各部门都认为自己是政府的代表,导致政府主导的功能被弱化.这些部门都在行使管理权,并按其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地域范围等划分为国家级、升级、县级,分别由各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不同部门由于拘泥于眼前自身利益,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宁肯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也不愿联手共同开发.同时漂流景区所属部门的目标的多重性也制约了景区的持续发展.实践中各个部门出于专业管理或者利益的需要,经常会发生部门制肘或冲突.

3.4 漂流景区开发项目内容较为单一

从旅游业来看,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产品结构日益从单一型向多元化发展,游客不但要求旅游产品的特殊性,对于旅游产品种类的多样性也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大部份漂流景区所开发的时间都不太久,而且开发商都是私人企业,没有足够的物力、财力和人力开发其他项目的旅游产品,大多数景区所在处只有漂流一项旅游活动,内容单一,再加上餐饮的时间、游客到达景区的停留时间总共在两到四个小时,没有其他的项目可以留住游客.在广西,除了老虎跳、古龙山等漂流落差不是太大的漂流景区可以全年营业外,大多数漂流景区冬季歇业的情况,也反映出广西漂流景区单一经营的情况比较严重,除了步道游览之外,没有更多的项目来招徕冬季游客.应该对景区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使景区从单一的漂流发展为集漂流运动、休闲娱乐、野外生存、民风民俗体验为一体的“漂流俱乐部”.

3.5 景区所处地区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

由于漂流景区大多处于群山环抱之中,周围大都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处,很多地方处于与世隔绝状态,正因为如此,景区附近的民族特色才被较好的保留了下来,如果较好的开发,将成为吸引住游客眼球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由于资金、开发商素质等多方面因素限制,景区对于这极具诱惑力的资源的开发极为欠缺,有的仅限于服务人员的服装打扮,景区的收入也仅限于门票和餐饮等极为有限的内容.对于少数民族歌舞、节庆、建筑、工艺等内容的开发远远不够.特别是景区的标志性建筑,风格的雷同是广西很多景区的一大通病,景区建筑样式大都是阁楼样式,主体风格为单调且相似的壮族竹楼格式,没有凸现出各个景区的个性或差异性.对于民族旅游商品的开发不足也是整个广西各大景区的一个共同的劣势.

4 广西漂流景区开发的对策

4.1 提高对安全保护措施的注意,加强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宣传

由于漂流旅游项目具有极大的冒险性和刺激性,如广西东部就有一些漂流景区水流湍急、落差大,一些险滩段发生翻船概率极高.因此,需加强漂流生态旅游业的管理,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在漂流旅游开发中应将安全问题置于首要位置.在安全上,政府的定期监督、检查、科学管理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保障该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一些景区的安全标识设置不到位,没有在醒目的位置对游客进行安全事项告之.许多游客由于下水之前并没有看到任何提示,没有获得任何处理落水状况的知识,漂流时被扣在橡皮艇下,还死死抓着艇边的绳子不放,致使无法浮头被呛水,很容易危及生命.所以在加强对护漂员的培训、加强宣传力度的同时,也要逐步完善漂流河段各部分的安全标志.

4.2 加强所有权、经营权与管理权三权的分离,实现景区合理有效的管理

对于漂流景区的管理,政府只适合于做宏观方面的控制,景区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以防止出现景区的“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产品、四流管理”的困境.各漂流景区的大多数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导游、旅游从业服务人员等,普遍素质较低,缺乏规范化的培训和管理,这些因素都是制约漂流生态旅游深入发展的根源.对于投资方也应该放权于擅长漂流景区管理的经营管理者,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按照谁受益、谁保护的原则,预设管理和保护费用.否则经营的不去管理,管理的没有经费,这种依托资源、保护资源的良性循环链就会断裂.所以要加强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的分离,积极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面的人才,实现景区的合理而有效的管理.

4.3 不断丰富景区活动内容,缓解漂流景区的季节性

漂流景区的开发,既要突出“漂流”主线,又要把当地的人文自然、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以及工农业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把观赏性与参与性、体验性结合起来,产生叠加效应,形成综合型、复合型的旅游产品.以实现产业联动、产品互补和市场互动,缓解季节性给景区带来的资源闲置等方面的浪费.所以发展漂流旅游必须注重统筹性、协调性,防止“单枪匹马”、“一枝独秀”.而广西的景区的投资者正可以充分利用独有的区位、地形条件,推动漂流项目向特色化、综合性发展.如在小溪旁让游客喝茶品茗,建排球场打排球.还可以在娱乐区踩水车、荡秋千、骑骏马、蹦蹦极、坐高空气球、听山歌对唱、跳竹竿舞、吃烧烤、品尝农家菜竹筒饭,参加篝火晚会.结合部分漂流景区处于边境的特点.如百色市那坡县老虎跳跨国大峡谷漂流,就充分利用了景区的文化优势,逐步建设成为集跨国漂流、峡谷观光、民俗风情、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类型旅游区,使景区从单一的漂流发展为集漂流运动、休闲娱乐、野外生存、民风民俗体验为一体的“漂流俱乐部”.

4.4 加强对于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的文化挖掘,与漂流文化相结合

对于漂流景区的开发,除了漂流河段各部分漂流自己的不同之处,各景区应该积极挖掘区域文化,在挖掘民族特色的同时凸现出各个景区的个性.比如餐饮上的特色文化,根据少数民族的服饰等开发特色的工艺品类的旅游商品,通过民族歌舞表演吸引游客、通过民族节庆活动吸引各地游客,扩大景区乃至地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如浙江双溪漂流景区就凭借“水清、竹多、落差大”的自然优势和“茶文化、竹文化、水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的有机融合,不断开拓创新推出雨漂、夜漂、冬漂、皮筏漂等漂流“套餐”,又通过茶圣节、烧烤节、狂欢节、戏水节、火把夜漂节、国际漂流邀请赛等各种活动,对于文化的挖掘就非常成功.事实上广西的各漂流景区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也极其丰富,如九龙潭漂流景区的大板瑶、花头瑶都是媒体很少报道的少数民族,其原始的生活习俗、瑰丽的民族服装极具吸引力,如大力挖掘,并逐步举办各类瑶族文化节庆活动,就一定会逐步扩大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广西漂流旅游的大发展.

[1] 陈炳灿,罗用能,文传浩.漂流生态旅游研究——以贵州马岭河峡谷为例 [J].思想战线,2001,(03):45-48

[2] 孟萍.景区漂流浪花朵朵开 [N].中国旅游报,2007-06-25(第005版)

[3] 王邦林,陈少敏.国家AAAA级景区双溪漂流妙趣横生 [J].文化交流,2007,(02):89

猜你喜欢

景区广西旅游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旅游
广西尼的呀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