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树木冬季防寒技术措施

2010-04-09郭海涛

河北林业科技 2010年2期
关键词:抗寒越冬枝条

郭海涛

(天津北洋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天津300350)

园林树木冬季防寒技术措施

郭海涛

(天津北洋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天津300350)

冻害的发生常常给园林绿化造成一定的损失,并制约了北方园林绿化苗木品种的丰富,该文综述了冻害的基本类型及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为园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园林;树木;防寒;技术措施

近年来,随着园林绿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园林工作者不断追求更完美的园林艺术效果,各地的园林绿化苗木(如品种、形态、颜色、空间等)呈多元化发展。但我国的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春季风大干旱,气候变化剧烈,对抗寒性弱和木质化程度低的苗木危害很大,易遭受冻害或造成生理干旱,轻则部分枝条受害,重则全株死亡,从而局限了园林植物的种类。为了保证树木的安全越冬,必须了解低温危害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寒措施。

1 冻害的基本类型及形成原因

1.1 冻旱

冻旱是一种因土壤结冻而发生的生理型干旱。在寒冷地区,由于冬季土壤结冻,树木根系很难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地上部分的枝条、芽、叶痕及常绿树木的叶子仍进行着蒸腾作用,不断地散失水分。这种情况延续一定时间以后,最终因水分平衡的破坏而导致细胞死亡,枝条干枯,甚至整个植株死亡。常绿树木由于叶片的存在,遭受冻旱的可能性较大。常绿针叶树受害后,针叶完全变褐或者从尖端向下逐渐变褐,顶芽易碎,小枝易折。

1.2 霜害

由于温度急剧下降至0°C,甚至更低,空气中的饱和水汽与树体表面接触,凝结成冰晶,使幼嫩组织或器官产生伤害的现象称为霜害。根据霜冻发生时间及其与树木生长的关系,可以分为早霜危害和晚霜危害。早霜又称秋霜,它的危害是因凉爽的夏季并伴随以温暖的秋天,使生长季推迟,树木的小枝和芽不能及时成熟,木质化程度低而遭初秋霜冻的危害。晚霜又称倒春寒,它的危害是因为树木萌动以后,气温突然下降至0°C或更低,导致阔叶树的嫩枝、叶片萎蔫,变黑和死亡,针叶树的叶片变红和脱落。春天,当空气过于干燥,虽然气温降至0℃或0℃以下却不能凝结成霜时,植物组织内仍能形成冰晶而受害,这种受害天气称为“黑霜”。它比一般霜害(白霜)更严重,因为白霜发生时空气中有较多水分,水分的凝结有热放出,空气水分还有阻止地面辐射热散失的作用,可以减缓温度进一步降低。

1.3 冻害

当温度降到0°C以下时,植物的体温也降至零下,细胞间隙出现结冰现象,严重时导致质壁分离,细胞膜或壁破裂就会死亡。这种低温危害严重威胁着园林树木的花芽、成熟枝条、主干、根颈和根系。形成这种危害的原因也很复杂。冻害的发生一般不在绝对温度最低的深冬,而常在秋末或春初。这是因为树木的抗冻能力与休眠有关,植株的休眠愈深,抗寒能力愈强,而刚刚休眠或解除休眠时,树木对低温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不强,最易发生冻害。不同树种或同一种的不同品种其抗冻能力是不一样的,如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樟子松比分布在华北地区的油松抗冻,原产长江流域的梅品种比广东黄梅抗冻。枝条愈成熟其抗寒力愈强,即枝条的木质化程度增高、含水量减少、细胞液浓度增加、淀粉积累增多、形成层活动能力减弱,抗寒能力越强。通过对卫矛科3种常绿阔叶植物在越冬期间叶组织水分及可溶性糖、淀粉的动态变化的研究表明,随着越冬的进程,叶组织含水量呈下降趋势,而水分饱和亏缺,束缚水/自由水逐渐增大,温度达最低后这些指标开始恢复。越冬期间3种植物细胞中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可溶性淀粉变化趋势与其相反。水分含量及可溶性糖,淀粉季节性动态变化与植物的抗寒性发育及越冬适应性具有高度一致性。在研究梅花枝条中糖类变化动态与抗寒越冬力的关系时发现:在整个生长期内梅花与同属的北方抗寒树种杏和山桃一样,糖类主要以淀粉的形式存在。生长期前,淀粉的积蓄达到最高,在枝条的环髓与髓射线细胞内充满着淀粉粒。当冬季到来,气温降低时,原产长江流域的梅品种与杏、山桃一样,淀粉粒开始明显溶蚀分解,杏和山桃枝条中淀粉粒能完全分解且速度较快,而梅花枝条内始终残存淀粉痕迹,没能彻底分解。而广州黄梅在入冬后,始终未观察到淀粉粒分解的迹象。可见,越冬时枝条中淀粉转化的速度和程度与树种抗寒越冬能力密切相关。抗寒能力强的树种,越冬时枝条中淀粉转化的速度和程度比较快且彻底。长江流域树种淀粉粒不能彻底分解,具有一定抗寒生理基础,而南方树种则不具备这种内在条件。

2 越冬防寒的主要技术措施

2.1 选择适当的品种

不同的树种或同一种的不同品种其抗冻能力是不一样的,要做到适地适栽。对10个抗寒梅花品种在“三北”7个地区进行了区域试验,在所试抗寒品种中‘燕杏’最突出,‘丰后’、‘淡丰后’、‘送春’、‘美人’梅其次,可以在北京、太原、延安、兰州、沈阳应用,在包头和长春越冬略有受害,要加强管理并进一步试验;‘中山杏’梅可以在北京、太原、(延安、兰州)应用;‘密花江’梅在北京生长良好,在延安、兰州、(太原)略有受害,但应用的潜力很大;‘三轮玉蝶’和‘复瓣跳枝’在北京(栽种初期)稍有受害,两个品种对环境要求较高,其他试点不适合推广,但不排除在“三北”南部甚至中部良好小气候条件下栽培应用。李振坚等通过栽培手段,进行了提高梅花抗寒性的探索性试验。试验采用高位嫁接技术,在北京选择多年生的山杏作为砧木,采用几个较抗寒的垂枝梅品种‘残雪’、‘单粉垂枝’、‘双碧垂枝’、‘骨红垂枝’、‘粉皮垂枝’、‘锦红垂枝’进行嫁接栽培。结果发现,高达2m处的气温,明显高于低处,有利于抗寒越冬。采用抗寒砧木,进行高位嫁接,有助于提高抗寒性。对于引进的品种要进行低温驯化,选择适应的基因型,选择优良的小气候,调节、改造引种植物附近的小气候以避免或减轻寒害。

2.2 适时适量灌水

秋季控制灌水,及时排涝,适量施用磷钾肥,锄草深耕,可促进枝条及早结束生长,有利于组织充实,延长营养物质的积累时间,从而更好地进行抗寒锻炼。冬季灌水既能保证植物地上部分吸收充足的水分,又能保护地下根系抵抗干燥多风的冬季,延长来年开花植物的花期。一般地温高于5℃时,植物根系吸收水分,低于5℃植物根系不能吸水。所以,要在地温低于5℃前浇1次透水。地温低于0℃,土壤会因含水而结冰,这时也要浇1次水以保持根系不被风抽干。当温度更低时,根部冻水可放出潜热,提高温度。所以,冬灌应进行2次,时间为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对油松、樟子松、侧柏等针叶树幼苗可以采取冬灌防寒法。

2.3 覆土

冬灌后及时封堰,在树木根颈部培起直径50~80cm、高30~50cm的土堆,可防止低温冻伤根颈和树根,同时也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欧洲和北美地区,会为绿地表土覆盖5~10cm厚的有机质(碎树叶与碎树枝)。有机质能减少土壤的水蒸发,活跃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土壤将因此而变得疏松而温暖,其中的水分就不会冻结,植物也就不会因失水而无法越冬了。

早春土壤尚未化冻时,树木根系难以吸收水分。而这时空气干燥、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易造成植物生理干旱而枯梢。针对这一现象,在立冬前后可将苗木整个冬季埋在土中,使苗木及苗床土壤保持一定温度,不受气温急剧变化和其他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同时,又可减少苗木水分的蒸腾和土壤水分的蒸发,保持一定的土壤水分,有利于保持幼苗体内的水分平衡,可以有效地防止冻害和苗木生理干旱而引起的死亡。油松、樟子松、云杉、侧柏、桧柏等常绿针叶树幼苗和部分落叶的花灌木,如蔷薇、月季以及常绿的小叶黄杨等较适宜用覆土防寒法。覆土防寒应在苗木已停止生长、土壤结冻前3~5d(立冬前后),气温稳定在0℃左右时进行。

2.4 架风障

为减轻寒冷干燥的大风吹袭造成树木冻旱的伤害,可以在树木的上风方向架设风障。风障材料常为高梁秆、玉米秆或芦苇捆编成篱,其高度要超过树高。常用杉木、竹杆等支牢,以防大风吹倒,漏风处再用稻草在外披覆好,绑以细棍夹住。此法用于常绿针叶树幼苗或一些珍贵树种和新引进树种阔叶树幼苗的防寒中。近两年来,有采用“防寒罩”工程来进行冬季护绿,此法能够保障植物安全越冬,但是防寒罩的骨架是由大量的木条搭建,来年拆除时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2.5 涂白与喷白

用石灰加石硫合剂对枝干涂白,可以减小向阳面皮部因昼夜温差过大而受到的伤害,并能杀死一些越冬的虫卵。涂白时间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之间,不能拖延涂白时间,温度过低会造成涂白材料成片脱落。树干涂白后,减少了早春树体对太阳热能的吸收,降低了树温提升的速度,可使树体萌动推迟2~3d,从而有效防止树体遭遇早春回寒的霜冻。对花芽萌动早的树种,进行树身喷白,还可延迟开花,以避免晚霜的危害。

2.6 春季养护管理

春季,防寒材料不可突然地过早拆除,要采用逐渐过渡的办法,防止苗木的不适应。为避免树体遭受风害,可提前在保温棚东南侧打孔放风,待树木适应后方可全部拆除。加强肥水管理有助于树体内营养物质的贮藏,还可促进新梢生长和叶片增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能,保证树体健壮。

3 结束语

园林绿化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的环境,而且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是城市文明的橱窗。养护管理好大面积的城市绿化环境,是每一个园林工作者的责任,这些年来,各省市都努力采取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运用各种防寒技术措施,使树木顺利越冬,为确保绿化成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值得推广。

但问题还是不断出现,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总结,寻找合适的措施和方法,为我国北方的城乡绿化作出贡献。相信通过园林绿化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我们的城市会越来越美丽。

[1]吴娜,周怀军,肖芳.3种常绿阔叶植物越冬期间叶片水分及可溶性糖的动态变化[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4):36-38.

[2]黄国振,对影响花在北京越冬驯化的若干生理生化因素的研究[J].园艺学报,1980,01.

[3]于彬,郭彦青,彭芳仁.杨树越冬期间储藏蛋白质的动态变化规律[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24(6):692-695.

[4]张秦英,李振坚,陈俊愉.梅花品种抗寒越冬区域试验的初步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6:51-56.

[5]李振坚,陈俊愉.垂直梅高位嫁接对提高其抗寒越冬力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6:39-41.

[6]冯晓蓉.银川市秋栽白皮松越冬情况调查[J].宁夏农林科技,2005,1:20-21.

S761.3

B

1002-3356(2010)02-0074-02

2010-02-01

猜你喜欢

抗寒越冬枝条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抗寒桂花香飘果博会
苹果矮化砧木抗寒育种研究进展
冬天的枝条是破折号
闪光的枝条
北方园林植物常见越冬防寒措施
绝句
流苏越冬种条低温贮藏扦插繁育试验初报
3种茜草科植物的抗寒特性
冬季西葫芦越冬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