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河北森林生态旅游人才培养

2010-04-09王金凤

河北林业科技 2010年2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河北森林

王金凤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浅析河北森林生态旅游人才培养

王金凤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作为生态旅游主体的森林生态旅游日渐成为旅游业的一种新时尚,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河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森林资源,开发森林生态旅游具有广阔的前景,而森林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关键是人才,该文分析了河北森林生态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学校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走出去、请进来"等措施培养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并着重对人才的培养摇篮--学校的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河北;森林生态旅游;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旅游功能、保育功能、环境教育功能”为目的的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作为生态旅游核心的森林生态旅游是指在被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内,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融合区域内人文、社会景观为对象的郊野性旅游,旅游者通过与自然的接近,达到“了解自然、享受自然、回归自然”的意境,从而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一种科学、高雅、文明的旅游方式。对生态的觉醒和要求,使森林生态旅游成为国内外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并日渐成为旅游业的一种新时尚。

1 河北森林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

河北省东临渤海,南俯中原,西靠太行,北枕燕山,并内环京津、外环渤海,具有得天独厚的“两环”区位优势。目前,河北省已形成以公路、铁路为主体,航空水运为一体的四通八达的综合立体旅游交通网络,更加突出了河北省各旅游区的区位优势。且地貌类型齐全,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据统计,全省森林风景资源类型主要有:山岳地貌407处,湖泊岛屿2068hm2,海滨海岛74km,漂流河段45km,瀑布温泉72处,湿地草原14467hm2,洞穴166处,人文历史440处,天象45处,民族风情20处(种),另有冰雪、沙滩等多种可开发利用资源。著名的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在清代属著名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现在,它象一条绿色长龙横亘于内蒙古高原的南缘,被赞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兼具森林草原景观的国家森林公园。

自1991年建立了第一个森林公园——秦皇岛海滨森林公园,经过近20a的时间,河北省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增长,截止到2009年底,全省森林公园总数达80处,总经营面积49.75万hm2,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8处,经营面积30.3万hm2,2009年森林生态旅游收入达3.15亿元,接待游客732万人次。相继开发了野营、野餐、狩猎、垂钓、划船、漂流、骑马、登山、滑雪等多种类型的旅游项目。现有森林旅行社8家,基本形成了吃、住、行、游、娱、购的一条龙服务体系。

虽然河北的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市场前景广阔,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森林生态旅游人才短缺和现有从业人员森林生态旅游知识匮乏、综合素质不高,这已成为发展河北省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制约因素。

2 河北森林生态旅游人才培养现状

据统计,河北省现有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相关从业人员1.9万余人,导游502人,总的情况是人力资源充足,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低。由于大部分森林公园是在国有林场或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景区的管理人员及导游人员大部分是从林业相关行业转行而来的,没有经过专门的森林生态旅游服务与经营管理的技能培训,经营管理水平低下,服务质量不高,游客来了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就景点讲景点”,缺乏专业水准,不能使游客满足“保健身心、陶冶情操、娱乐情趣、返璞归真”等精神上和心理上高层次的要求,致使旅游景点不能提升游客的兴趣、有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感觉,更不能达到生态旅游的“保育功能、环境教育功能”的目的,严重制约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从河北省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需求看,河北省森林生态旅游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接待人数达到2800万人次,实现森林生态旅游综合收入50亿元,相关从业人员达到7万人,管理及相关技术人员将达到1.5万人,每年需要增加从业人员5000人,需增加管理及技术人员近1000人。而目前省内开设森林生态旅游专业和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每年不足100人,远远不能满足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河北森林生态旅游人才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必须加强森林生态旅游人才的培养。

3 河北森林生态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对人才培养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合理的培养计划及措施

虽然经过近20a的建设,河北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但总体上各森林生态旅游区的管理人员、导游及其他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能满足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至目前为止,由于对森林生态旅游人才培养认识不足,导致各级管理部门没有制定明确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人才培养规划及培养方案”,没有将人才培养纳入整个行业发展规划,缺少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各种方式的专业培训,只有少数的一些经营效益非常好的森林公园采取了“走出去”参观学习的办法,管理人员到其他办得好的省区参观学习成功的经验。没有做到“两条腿走路”——“学校教育与岗位培养相结合”。

3.2 宣传不到位,学校培养规模小,不能满足产业需求

由于宣传不到位,人们对森林生态旅游专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多数院校不愿开办森林生态旅游专业,认为本专业的面太窄,没有发展前景。目前只有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开设了相关的“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生态旅游)专业”、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园林系开设了“森林生态旅游专业”、河北旅游职业学院2010年拟定开设此专业。大多数院校,如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大学及各地的旅游学院等开设的是旅游管理或导游专业,这些专业开设的还是大众旅游课程,与森林生态旅游专业有很大差别。

又由于考生不了解森林生态旅游专业的性质,认为这个专业是“吃青春饭的”“就业面窄”,且主要是到大森林中,就业环境差,没有发展前途,每年报考此专业的学生人数较少,并有逐年减少的趋势。这就使得森林生态旅游人才的培养难以达到应有的规模,不能满足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

3.3 经验不足,学校专业教育中存在着制约人才培养的一些问题

进入21世纪,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森林生态旅游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一些院校先后开设了“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生态旅游)专业”与“森林生态旅游专业”。由于办学时间不长,且在全国也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在专业的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森林生态旅游人才的培养。

3.3.1 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河北省从事森林生态旅游专业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由学园林、林业、旅游管理、导游等专业毕业的教师拼凑成的,真正学习过“生态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老师很少,更谈不上既有相关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了。专业教师缺乏,难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阻碍了专业建设。这一现状已无法适应森林生态旅游专业的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3.3.2 课程体系的设置缺乏系统性、实用性 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是一个复合型的部门产业,要求森林生态旅游人才必须具备综合的素质,必须综合学习森林、地理、导游、管理等学科内容,构建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才能适应这一产业的需求,据调查,目前,河北相关院校的“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生态旅游)专业”的课程设计偏重于森林资源保护,而缺少旅游方面的课程;“森林生态旅游专业”则是在森林资源保护的前提下重点加入了导游方面的课程、缺少旅游管理及对旅游者行为方面的认知课程,影响了森林生态旅游人才的旅游知识体系。

此外森林生态旅游专业是一个对实用性和技能性都要求很高的专业,要求毕业生毕业就能胜任岗位的需要,这就要求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与专业岗位相衔接。然而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重理论轻实践,且都没有针对河北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缺乏区域针对性,使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都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3.3.3 实践教学薄弱,教学方法落后 森林生态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要面向森林生态旅游的各部门及其企事业单位,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虽然现在相关的森林生态旅游专业课程都开设有实践教学课程、也都在许多森林生态景区建立了实训基地,但由于该专业的实践教学投入较大、一些有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区距教学单位相对较远,致使一些主要的专业课程(如旅游地理、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等)不能扎扎实实进行,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

在教学方法上,不能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以教师、课本为中心,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实践教学、缺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影响了教学效果,影响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4 河北森林生态旅游人才培养的对策

4.1 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规划,引进人才与岗位培训相结合

森林生态旅游涉及林业、旅游、环保、生物、地理、历史等众多学科,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经营管理以及开发高品位、高档次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需要有一批建设、环保、管理、旅游、服务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提高至关重要。

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发展战略,将森林生态旅游行业的人才培养战略融入到国家的人才发展规划中,树立人才是推动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第一动力的思想,将旅游人才培养纳入整个行业发展规划中,各级管理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要制定明确、合理的人才培养规划及实施方案,应采用“学校教育和岗位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可吸收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壮大队伍,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在岗人员的培训教育,按照“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脱产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分层次对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的职工进行专业培训,并采用“送出培训”和“岗位训练”相结合的办法,每年有计划地选送一部分人员进行中、短期培训,完善持证上岗制度,也可以“请进来”的办法邀请专家、学者到景区短期讲学,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此外要建立和完善旅游企业员工薪酬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和进出机制,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稳定人才队伍;大力加强骨干人才和后备人才的培养。整体提升旅游企业从业人员队伍素质。

4.2 加强宣传教育,改革专业设置、扩大学校专业培养规模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中国国家旅游局在将2009年作为“中国生态旅游年”、提出了主题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的前提下,又制定了2010年的生态旅游规划,实施生态旅游“双百千万”工程,即设立100个各级各类生态旅游示范区(点)和生态旅游扶贫试验区,培育100个生态旅游志愿者组织,产生1000个生态旅游示范经营企业,培养1000个生态旅游专家级导游,建设1万个生态旅游示范家庭,在国内和国际推选1万个生态旅游宣传使者。旨在把我国旅游业建设成为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绿色产业。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那么作为生态旅游核心的森林生态旅游必将是人们“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的首选。

相关部门要向社会加强森林生态旅游特点与发展前景、相关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重要性的宣传教育,使学生及专业培养的学校都能对相关专业有个清楚的认识,并且改革现有的专业设置,效仿国内的一些院校,将相关的培养专业改革为“生态旅游专业”,因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不仅仅是森林公园,还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等等。这样即扩大了专业面,又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使学生愿意报考、各级院校自愿开设培养这方面人才的专业。

专业人才“学校教育”的规格可分为三个层次,本科层次:培养在河北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从事规划设计及经营管理的思考型人才;高职高专层次:培养适应河北森林生态旅游特点,具有在上述景区一线管理和服务能力的专业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培养在上述景区从事各项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

通过以上措施扩大“学校培养”的规模,为河北的森林生态旅游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4.3 加强“学校教育”的相关专业建设,增强毕业生的职业技能

“学校教育”是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森林生态旅游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针对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加强相关的森林生态旅游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专业人才。

4.3.1 采取各种措施,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质量得以保证的基本条件。河北相关院校应针对现状,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相关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可采用:一是引进全国各大院校生态旅游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到本地任教,发挥其专业知识扎实的优势;二是聘请一些省内、外相关企业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作兼职教师,切实加强专业师资的实践能力;三是通过选送一些骨干教师到国内外旅游院校进修,确定并培养本专业的“双高”(高职称、高技术)带头人,以进一步提高师资水平;四是密切各院校与省内相关企业的联系,每年有计划的选派一些教师到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实践锻炼,并要求专业教师积极考取导游证、注册风景园林师、注册景观设计师、注册规划师以及国际高级花艺设计师等相关工种“技师”证书,以建设适应时代发展和市场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五是聘请生态旅游发达国家的外教来河北任教,以期将河北的森林生态旅游与国际接轨。4.3.2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课程体系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提高人才专业素质、修养和水平的核心所在,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完善必须紧紧围绕专业目标。森林生态旅游人才培养的相关专业目标是面向森林生态旅游本身的特点,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各类院校都要“反向设计”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要聘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共同围绕职业生涯构建课程体系,以适应职业岗位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为目标,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制定培养方案,将“双证书”培养纳入教学体系。

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迁移能力,构建法律知识、人文素质、专业能力和教育质量四个体系,应在巩固森林资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加强一些旅游方面课程的设置,如导游、旅游管理、营销、消费者行为等方面的课程,特别是针对河北的特点,开发一些地方特色的课程,如河北旅游等课程,要重视学生森林生态知识体系的培养,维护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专业特色,此外要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使专业理论课教学与实践环节的适配比例达到6∶4或1∶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4.3.3 加强实践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培养“复合型、实用型”人才,森林生态旅游专业教育必须在通识教育和专业理论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必须重视实践教学,要把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计划。在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并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的基础上,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充分利用省内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一方面要本着“友好协商、互惠互利”的原则与省内相关主管部门及其企事业单位联合办学,建立长期优质的校外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应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调整课程的实习、就业时间,使教学安排与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接轨,将导游与生态旅游管理方面课程的实训安排在旅游高峰期,并允许学生提前预就业。要采用丰富的实践教学形式,扎扎实实地将专业课程的认知实训、集中实训及顶岗实训安排到森林生态旅游景区进行,保证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努力缩短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时间差。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变传统的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且森林生态旅游课程,实践性特点较强,更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讨论式教学及多媒体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河北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内涵,在森林生态旅游需求日趋旺盛而人才短缺的情况下,我们应采取一切尽可能的措施,大力培养森林生态旅游专业人才,从而保证森林生态旅游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1]贺建伟,向民.中等职业学校森林生态旅游专业的改革与发展[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20-22.

[2]阚耀平.森林旅游人才的培养对策[J].广西林业,2006(1):54-56.

[3]刘宇鹏,李宪松,王俊芹.试论河北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J].防护林科技,2005(5):71-72,82.

[4]刘庆.关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的几点思考[J].大众科技,2008(9):197,181.

[5]粟维斌,叶萍.广西森林生态旅游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8(2):18-20.

[6]王金叶,赖晓华,滕汉书,等.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建设与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12):100-102.

[7]吴丽慧,庄小丽.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以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森林生态旅游专业为例[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09(4):175-176,185.

[8]向民,贺建伟.森林生态旅游专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教育与职业,2002(12):21-22.

[9]杨朝霞,吴晓燕,刘仁保.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6(9):189-190.

[10]周邦社,张丛哲.蓬发展的河北省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DB/OL].http://www.hebly.gov.cn/showarticle.php?id=10073,2010-02-05.

S788.2

A

1002-3356(2010)02-0049-04

2010-04-02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河北森林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哈Q森林
孙婷婷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