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例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0-04-08胡开菊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6期
关键词:肺部脑梗死护理

胡开菊

大面积脑梗死是因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分支主干急性阻塞引起的广泛性脑梗死。临床多起病急,进展快,合并症多,预后差,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严重,是影响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的主要脑血管疾病类型[1]。而肺部感染是脑梗死的主要并发症,现将 2008年 1~12月我科收治的 20例大面积脑梗死同时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 C T或 MR I证实。男 14例,女 6例。年龄52~84岁,平均 67岁。其中 52~60岁 3例,61~70岁 12例,71~80岁 4例,84岁 1例。全部患者均有意识改变、咳嗽、咳痰。咳黄痰者 13例,发热 7例,呼吸困难 15例,肺部闻及湿啰音 12例,闻及干啰音 8例。

1.2 辅助检查

白细胞均 >10×109L,中性粒细胞均 >0.7×109/L。痰培养无细菌生长4例,有致病菌生长 16例。致病菌包括绿脓杆菌、奈瑟菌、肺炎杆菌。X线检查:双肺纹理增强、紊乱,有散在不规则的云絮状的阴影,多部位均有发病。

1.3 治疗方法

根据医嘱进行吸氧、保护脑细胞、基础疾病治疗,根据痰培养结果采用不同抗菌药物,包括抗真菌类、头孢哌酮类、喹诺酮类。

1.4 治疗结果

好转 15例,无效与恶化 4例,1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出院。

2 护 理

2.1 肺部感染的护理

2.1.1 按时翻身拍背 由于脑血管疾病导致患者咳嗽反射和正常的防御机能降低、神志不清、吞咽困难等易误吸入异物,且胃内容物反流入呼吸道易导致肺部感染[2]。因此,应严格呼吸道管理,确保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每 1~2 h翻身拍背 1次,及时清除口腔内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时,给予糜蛋白酶雾化,以利痰液吸出,神志清醒者定时进行深呼吸。吸氧患者每天更换湿化瓶内液体及吸氧管,防止上行感染。

2.1.2 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及家属在痰液较多时,要经常更换体位,同时采用从下至上、从外向内拍背部的方法,促进痰液排出。对能自行咳痰的患者鼓励其将痰液咳出,不要咽下。

2.1.3 正确采集标本 及时正确的采集痰液标本进行痰培养,先用生理盐水漱口,再用清水漱口,以避免口腔细菌夹入,然后深吸气,从气管深处咳出痰液,吐入消毒的空瓶或者无菌培养皿内迅速送细菌培养室检验。痰标本应于清晨采集,此时痰量多,细菌也多,一般连续 3 d清晨同法留痰送检。

2.1.4 预防误吸 了解病情及时清除口鼻腔内痰液及呕吐物,应给予高侧卧位,床头可抬高 15°~30°。有义齿的应取出,防止吸入致窒息。

2.1.5 湿化吸痰 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气道湿化,及时吸除气道内的分泌物和异物,也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环节。口鼻区及气管切开处应用双层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并注意经常更换消毒,保持湿润。采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气道内滴入 0.45%的盐水、抗菌药物、激素、糜蛋白酶等溶液 250 m l/d,湿化液温度控制在 32~36℃。防止滴入过冷的湿化液引起支气管痉挛,调控室内温度在 25℃左右,湿度 60%~70%。此外,还可配合雾化吸入。吸痰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强调每次气管内吸痰前后洗手,严格执行正确吸痰方法及消毒吸痰用品,减少感染。(2)吸痰时压力不能太大,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 15 s,两次吸痰时间相隔 2~3 m i n,以免引起肺不张或缺氧加重脑水肿。(3)适时吸痰,即听到气道痰鸣音即吸,无痰鸣音每 1~2 h吸 1次。并结合叩背吸痰。建立翻身登记卡,危重患者每 1~2 h翻身叩背 1次,叩背时手掌呈背隆掌空杯状,由下而上、自外向内有节律的拍击。并注意翻身应在吸痰后进行,做到有痰必吸,吸必彻底。

2.1.6 防止交叉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呼吸道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开窗通风 2次,每次 15~30 m i n,限制探视。房间紫外线消毒每日 1次,吸痰盘内用物每日更换,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每次更换,不能重复使用。口腔护理每日 2次,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

2.1.7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了解患者血象及血气分析结果,有助于肺部的计划护理。对出现发热、呼吸异常、血象增高或低氧血症者,适当提高氧气吸入流量。此外,老年患者往往生命体征无明显异常改变,也不能忽视肺部并发症的护理。肺部感染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通过积极治疗与采取有效预防性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控制肺部感染、减少肺部并发症及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2.1.8 高热患者护理 高热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尽量减少探视和不必要的搬动,高热患者给予头部置冰枕、冰帽,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表浅处置冰袋等降温处理,可有效控制中枢性高热,降低脑组织代谢和耗氧量,减轻脑水肿。

2.2 加强基础护理

2.2.1 皮肤护理 给患者卧气垫床,每 1~2 h翻身拍背 1次,并用红花酒精按摩背部及骨隆突处,翻身时将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做好交接班。及时更换衣服、床单,保持皮肤清洁,早晚用温水擦拭全身,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和感觉舒适,指导患者学会配合和使用便器,保持大小便通畅和会阴部清洁。保持床单平整无渣屑。

2.2.2 饮食护理 鼓励能吞咽的患者进食,少量多餐,吃饭或饮水时抬高床头,尽量端坐,头稍前倾,选择软食、半流质食物,避免粗糙、干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给患者提供充足的进餐时间,每次进食量要少,让患者充分咀嚼,进食时防止窒息,如患者呛咳、误吸或呕吐,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口腔清洁,床旁备吸引装置。如患者不能吞咽时给予鼻饲饮食,饮食原则为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无刺激性的流质,如牛奶、豆奶、鱼汤、菜汤等,应供给足够的热量。每日 3~4次,每次 200~300 m l。每次灌注营养液前必须证实胃管在胃内并抬高床头 30°~45°或半坐卧位,进食 30~60 m i n后再平卧,以防食物反流,进食前吸尽气道内痰液,如需翻身、拍背者也应在此前进行[3]。有消化道出血者,暂禁食,经治疗出血停止后再恢复鼻饲。

2.2.3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床旁心电监护 B P、P、R、HR及血氧饱和度并及时记录,观察各类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与使用注意事项,按医嘱正确用药。使用溶栓、抗凝药物时应严格掌握药物剂量,观察有无皮肤及消化道出血倾向,如黑便、皮下出血等。如果患者再次出现偏瘫或原有症状加重,应考虑是否并发颅内出血。

2.3 心理护理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常伴有四肢瘫痪、语言障碍,缺少与外界交流,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烦躁等负性心理,表现为情感失控、丧失信心、不愿活动等。应向患者提供有关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可靠信息,关心尊重患者,避免刺激和损伤患者自尊的言行,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克服急躁心理和悲观情绪,避免过分依赖心理,增强患者自我照顾能力与信心。

2.4 出院指导

指导培训患者家属做好出院后的家庭护理和正确的功能训练方法,以便患者回家后继续进行有效的练习,并嘱患者定期来院接受康复评估及指导。这样既满足了患者的需要,又减轻了患者的家庭负担。经出院后回访的结果表明,做好家庭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

3 体 会

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情重,住院时间长,所需费用多,患者及家属往往易产生焦虑、气馁、急躁等心理,在护理上需要严密的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饮食、基础护理,用良好的服务态度、优良的操作技术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通过以上病例的护理更加证实护理的重要性。

[1]周金细,潘 瑜.3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护理[J].右江医学,2007,35(6):750-752.

[2]薛秋菊.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 30例诊治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1):2971.

[3]董春辉,马兰军,张建华,等.卧床高龄鼻饲患者进餐体位与吸入性肺炎关系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1-22.

猜你喜欢

肺部脑梗死护理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