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经济学视角下的次贷危机*

2010-04-07田大瑜

关键词:次贷信心危机

田大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191)

虚拟经济学视角下的次贷危机*

田大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191)

2007年底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仅用短短半年时间便扩散至全世界,从虚拟经济领域延伸至实体经济领域并引发全面经济危机。关于此次经济危机的诱因众说纷纭。作者主要从信用与信心这两大虚拟经济要素入手,分析了此次经济危机的实质和后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虚拟经济主导权;信心;信用;财富标志

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次贷危机爆发于2007年底,由于当时美国经济总体上仍处于总需求的扩张阶段,拉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因此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多人的重视,不少经济学者认为这仅仅是美国经济的一个局部问题 ,大多数国家可以在这场危机中置身事外,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不料仅仅半年,欧洲、亚洲等大多数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相继卷入次贷危机所引发金融风暴和全面经济危机,影响的领域也从房贷市场延伸至整个金融领域,进而波及到能源、机械制造、航空、汽车等诸多实体经济行业:金融机构纷纷倒闭,生产部门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失业率激增,通货紧缩压力骤增,社会不稳定状态加剧……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唯有上世纪30年代初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可以与之相比。危机造成的后果与影响目前仍在延续,绝大多数国家尚未从此次危机中完全恢复过来。然而,与上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时的情形相比,目前各国的经济规模更加庞大,各种规则和监管制度更加健全,凯恩斯主义指导之下的政府也拥有更加强有力的手段来应对各种经济难题。[1]那么为何诸多有利因素仍未能避免此次经济危机,而这次危机又是如何起源的呢?

一 次贷危机是诱因

美国毫无疑问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最富裕的国家,拥有首屈一指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世界大多数国家对其世界领袖的地位拥有强大的信心,愿意将美元作为本国财富标志加以储存,这更加强了美国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同时,相对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也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着无数的投资者对其趋之若鹜,因此美国的资金市场近年基本上都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资金相对富余使得美国社会长期处于低利率和高消费的状态。低利率之下的美国借贷相当容易,金融机构为了千方百计将资金放贷出去从而获取利差,总是有意无意放松对客户的信用审查,不断降低放贷的门槛,在获得漂亮的账面数字的同时也形成了巨大的坏账隐患,这便是次贷危机形成的根源之一。而过高的消费水平则导致美国的自有资本投资率极低,为了完成必需的投资以维持经济的增长,美国制订了种种鼓励资本流入的经济政策,而这又造成了美国的外债急速膨胀。截至2007年年底,美国的外债高达12.9万亿美金①见美国财政部网站(http://www.ustreas.gov),这已经大大超过了美国一年的GDP,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水平。

近年来,随着金融服务、房地产等行业在美国的迅速发展,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数量剧增,在经济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而汽车、钢铁等制造业也由于成本、管理等原因不断外迁,使得美国的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转变。有关资料表明, 2008年金融服务行业已占到美国整体经济规模的20%以上,而制造行业则下降到不到12%②宋国友《:美国将成最大输家》,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报告,2008年12月8日发表。与此同时,由于过低的储蓄率,美国的养老、医疗基金不得不通过大规模借贷弥补相关账户准备金的长期入不敷出。近几届美国政府出于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的考虑,极为偏爱赤字财政,而庞大的军费支出则加剧了赤字增加的幅度。根据美国财政部2008年10月15日公布的数字,2008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已高达4 550亿美元③见美国财政部公告,2008年10月15日发表。种种因素都导致了美国经济对外来资本的极度依赖,并由此积累了数不清的金融问题。由于近些年来美国的经济走势表面良好,且房地产、股票、债券等市场泡沫高涨,账面价值一升再升,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固有的深层次问题。一旦美国对外国资本的吸引力下降导致资本外流,经济危机也将不可避免。

次贷危机便是这种不正常的经济结构所积累问题的总爆发。次贷全称是“次级抵押贷款”。一些金融机构为了获益,将贷款提供给信用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客户,并为此收取高于优质贷款的利息。那些因为信用记录不好或者偿还能力较差而被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客户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在房价不断走高且正常利率极低的情况下,即使客户无法及时还款,他们也可以通过房产增值而获得再贷款以弥补缺口。但当房价下跌并且价值已经跌破贷款额度时,就会出现资金缺口并形成坏账。这也是次贷危机爆发后大批金融机构倒闭的原因。随着金融机构的纷纷垮台,由此而延伸出的经济负效应也不断扩散,最终导致了目前的全面危机。

二 信用与信心是资本流入美国的关键

那么,除了上文提到的政策鼓励、投资环境等因素,还有什么原因促使外来资本不断涌入美国,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在此次危机中纷纷外逃,从而恶化了危机的严重程度呢?

在虚拟经济中,信心和信用是最为重要的经济要素。谁能够赢得信心,谁就能够获得信用并把控虚拟经济发展的主导权。[2]一战之后,美国通过放贷和援助大发战争财,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二战则进一步确立了美国作为两极之一的国际地位。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带领西方国家打了几场极具震慑性的战争,确立并强化了自己的世界霸主的位置。但单纯的军事霸权建立起来的威慑不可能真正长期主导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同时辅之以文化的渗透和价值观的认同,才有可能最终实现这一目标。[2]在通过战争展现自己硬实力的同时,美国还通过自身的文化炒作显示了强大的软实力。虽然立国仅200多年的美国自身文化内涵有限,但它善于将自己的文化进行包装,作为推销其价值观以获取世界赞赏和认同的手段。好莱坞的电影、米老鼠和唐老鸭、篮球巨星等等都是文化影响力的表现,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毫无疑问是2008年度最吸引人眼球的国际事件。可以这么说,当年军事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的前苏联,正是因为忽视了对制文化权的争夺,或者是由于其代表的文化和价值观得不到广泛认同,才最终成为冷战的输家。如果说美国通过强大的军事震慑登上了虚拟经济的制高点,那么文化渗透和价值观的认同则是美国保证自己能够长期占据这一制高点的工具,并由此操纵了虚拟经济发展的主导权。

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自然而然成就了其在某些领域的领导者身份,而对这种身份的承认毫无疑问来源于世界对美国的信心和信任,相信美国能够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引导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借助这种对美国的信心摆脱了金本位的束缚,成为了国际财富标志,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作用为美国牟利。[3]因此,美国经济发展模式早已摆脱了传统实体经济理论中的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的束缚,进入了以信心换商品的虚拟经济阶段,美元的中心地位则是这种交换方式得以持续的基础。表面来看,美国的贸易逆差数字巨大,但其实质却是发展中国家将生产出来的商品输出到美国,换回一张张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纸币。这些纸币所能带给商品输出国是对美国的更大依赖以及一些心理满足。实际上,从布雷顿森里体系结束开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结算体系的确立已经注定了美国将成为资本净流入国和净债务国。美国经济越是发展,美元的地位越是强大,则对美国的信心和依赖越强,资本流入的速度也越快,美国的外债也将无法避免的膨胀,这与美国是否重视制造业、是否重视出口并无太大关系。也正是由于拥有这种虚拟经济发展的操控权,美国还能够以美元贬值为手段用类似于通货膨胀税的方式掠夺他国的财富,将自身的一部分运营成本转嫁到其他国家。例如,本世纪初的第二次伊拉克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军费,美国便大量印发货币以弥补巨额财政赤字,这一措施直接导致当时美元汇率的大幅度下跌,从而极大地削弱了其他国家手中美元外汇储备价值,同时也减轻了美国的实际债务负担。可以这么说,是全世界所有拥有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共同为美国出钱打了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只要美元作为世界性财富标志的地位不改变,美国这种巨大的先天经济优势就无法动摇,资本也将一如既往的涌入美国,为它的巨额赤字填补亏空,为它的经济发展积累资本,为它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提供财务支撑。无怪乎某位中国官员说:“世界上最奇怪的事情就是由穷国为美国提供资本来发展经济。”

三 信用的缺失与信心的崩溃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既然美国已经确立如此强大的国际地位,拥有最好的虚拟经济发展环境,为什么在次贷危机爆发的过程中,美国未能阻止资本外逃的倾向从而导致了全面经济危机的爆发呢?信心和信用两大因素仍然是问题关键。

前文已经提到,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信心,有了信心就有了信用,就可以把握虚拟经济的主导权,就能够不断的吸引资本流入。同样,一旦自身的地位发生动摇,别国对自身的信心不在,也就失去了国际间的信用,从而丧失这一发展优势。上世纪第一次海湾战争之后,美国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经历了历史上最为持久的经济扩张期,并通过各种手段强化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但与此同时,不少消极因素也开始慢慢渗透到美国政治、经济的各个层面,动摇着美国的领导地位,破坏着他国对美国的信心。在国内,美国人开始盛行零储蓄主义,无视适当的储蓄和积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味依靠借贷来维持日常的开支,因此美国的资产负债率相当高;各个金融机构则借着外来资本涌入、利率降低的时机,大肆开发各种复杂的金融产品,甚至采用类似于传销的方式来发行某些债券来牟利,而这些债券的抵押品通常是另一部分高风险债券;美国政府则出于刺激经济、吸引资本的考虑,并未对这些所谓的金融创新做出合理的规制,甚至在上世纪末开始了“金融去制度化”运动,鼓励这些高风险的金融创新行为,这无疑增加了金融信用体系崩盘的风险。在国际上,“九·一一”事件重创了美国的威信,让人们意识到原来山姆大叔也并非无懈可击;几次号称零伤亡的战争虽然再次证明了美国的强大,却也极大的破坏了美国的国际形象,动摇了部分国家对美国的认可:这个曾经的规则制定者有时竟如此不讲规则;而美国利用美元贬值的方法剥夺别国财富的行为更是大大的影响了它作为国际经济制度守护者的身份,世界各国开始意识到,美国是一个手段高超的强盗而非一个讲信用、负责任的大国。美国的领导地位开始受到质疑,出现了各种挑战美国权威的国际事件,因而削弱了美国在虚拟经济世界中的优势:欧盟成功地于上世纪末创立欧元,以此来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并已获得初步成功,具体表现之一便是在欧元区外欧元作为外汇储备的比例日益上升;中国开始频频向海外出击,并在拉美等美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内取得一定的外交成果,日益坚挺的人民币也逐渐成为一些国家外汇储备的重要选择;继承了前苏联大多数战略遗产的俄罗斯一改先前的守势,以能源作为武器开始向先前被美国夺取的原有势力范围发起反击,并在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地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实际上,这些因素对于美国物质财富的直接负效应并不大,但它极大地挑战了美国的权威,影响了美国带给世界的信心和信用,从而降低了美国对外来资本的吸引力。

在此种情况下,极度依赖借债的美国经济已经危机重重,缺少的只是一个爆发点,次贷危机则在此时向美国经济最为脆弱的部位即房贷市场发起了重重一击。当次级贷款客户无法还款导致银行呆坏账激增的时候,美国的资本市场已经无法如先前一般继续吸引外来资本弥补资金的亏空,反而由于问题的暴露加速了资本逃离的过程,进而引发了金融机构的破产风潮。一夜之间,各大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企业五去其三,剩下的要么被收归国有,要么资产缩水奄奄一息、等待并购。而虚拟经济中金融机构的倒闭潮在实体经济领域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准备金减少导致信贷紧缩,进而导致投资下降和消费信心不足并影响了国内总需求;总需求的下降则加速了经济恶化的程度,使得各行业企业开工不足,失业率上升,通货紧缩现象加剧;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的危机根源和实质让人们看不到问题在短期内解决的可能性,因而对未来的预期严重下降,使得实体经济的衰退又反向影响了虚拟经济,使其进一步恶化,因此出现了世界各大股市长期走低的状况,大量财富化为乌有……应该说,此次危机中的的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互相作用、加速恶化和衰退的恶性循环过程。这一切的根源,都是由于美国滥用信用导致世界对其信心崩塌造成的后果。

四 重获信心是彻底摆脱危机的唯一选择

为了尽快从危机中复苏,美国政府和企业联手其他国家,全力应对次贷危机所导致的货币市场流动性短缺,相继注入了大量资金试图缓解信贷压力;各国政府还极力对面临巨大生存压力的重要战略行业实施救助,如美国的汽车行业和中国的航空行业;同时,以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复苏为目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在这一时期纷纷出台,诸如美国的七千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和中国四万亿人民币的投资计划。应该说,这些政策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缓解危机有积极的作用,至少让人们看到了各国政府的切实努力和坚定决心。但这些手段仍然在遵循传统实体经济理论中以扩张性财政政策结合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复苏的金科玉律,并不意味着过去的错误不会重犯。由此看来,我们迫切需要以一种崭新的视角来探索如何才能尽快走出经济衰退的阴影并避免今后重蹈覆辙。

笔者认为,既然这场危机的爆发是由虚拟经济蔓延至实体经济,那么走出危机也必须从虚拟经济的恢复着手,进而推动实体经济的复苏,最关键的要素仍然是信心和信用。现在有不少专家在高谈“后美国时代”,认为经济危机将让美国一蹶不振,从而丧失世界霸主的地位,甚至认为这是由其他经济体担当领导者的绝佳时机。然而,尽管经济危机让美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美国的经济基本面依然强大,危机总体来说仍然处于可控范围之内,至少不会出现上世纪30年代导致美国50%的经济规模破灭的情况。与此同时,不少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由于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程度太高,自身危机反而愈演愈烈,其严重程度相对于美国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美国一家独大的国际地位即便受到动摇,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出现能够与其并驾齐驱的国家。美元的地位即便下降,也仍然将是国际间最主要的财富标志。那么至少在近一个时期内,维持美国在经济领域的领导者地位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选择,毕竟有规则制定和维护者强过纯自由主义的无序国际竞争,关键在于制定者本身也必须尊重和服从规则。此次危机爆发的主因之一就是由于美国无视自己主导制定的规则,一味采取以自己为中心的手段损坏别国利益为自己谋利,破坏了规则的生命力和公信力,进而逐步丧失了信心和信用这两大发展虚拟经济最为关键的要素。因此,要想彻底走出经济衰退的困境并实现经济复苏,我们一方面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重建世界对未来的信心,其中也包括对美国的信心;另一方面美国也应该善待这种信心,因为这意味着各国对美国作为领导者(至少是规则制订和维护者)的信任。美国必须作为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大国行事,保护而不是去破坏这种制度体系。具体来看,美国至少需要在经济结构调整、财政与货币政策制定、国际货币体系结构的维护三个方面着手以重建经济,恢复信心。在调整经济结构方面,应该适当加强对虚拟经济的极端表现形式即各种金融市场的监管,避免股市、楼市的泡沫造成新的危机隐患。加大对实体经济领域诸如机械制造、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的扶持力度,避免虚拟经济的扩张超过实体经济的承受能力,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应该重新审视消费和储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改变美国固有的高消费、高借贷、低储蓄的资金积累模式,提高美国自身的积累比例,减小对外国资本的依赖程度。在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制定方面,美国必须谨慎的运用这两种经济手段,综合考虑各种短期和长期后果,而不是一遇到经济困难便扩张财政、调低利率,甚至出于政治目的有意采取短期经济刺激措施,因为这往往是以过度增加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为代价,会使国家经济重新陷入借新债换旧债的恶性循环。在目前经济停滞与通货紧缩并存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利率工具从长远来看应该优于财政政策的扩张性支出,因为利率将使资金的供求状态逐渐平衡,能够保证经济投资的基本需要,却又不会造成额外的长远经济负担。若过度依靠财政赤字支出,其对经济的“挤出效应”将大大抵消对经济的刺激效果。[4]维护国际货币体系则是美国作为世界经济领导者最为重要的职能之一。如前文所述,美元的财富标志地位是以美国的领导者地位为基础,这种基础来源于对美国的信心。它既能让美国享受以信心换商品的交易模式,又能让其他国家降低交易成本,最大限度的获取发挥本国经济比较优势的收益,某种程度上还能减少本国通货膨胀与资金积累的压力,因此维护以美元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合理健康的运行有利于各国的长远发展。但国际货币体系极为复杂,涉及各个国家的财政政策、利率水平、经济规模等诸多因素,稍有不慎极可能造成资本非正常流动以及货币贬值升值的压力。这就需要美国发挥自身的领导者作用,协调各国行动,维护共同利益,而不是动辄以美元贬值为手段剥夺别国财富,迫使各国变相分摊美国的财政赤字和外债。上述三个层面的措施关键作用并不只是重新为美国的经济提供动力,纠正其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促使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趋于合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比例走向正常,重新向各国提供一个强大的信心源并重获信用,使世界经济从各种复杂原因造成的衰退中尽快恢复。这种信心提供方式相对于美国传统的“寻找敌人、树立敌人、打击敌人、威慑竞争者”模式而言要更加有效、更加令人尊敬。

起于2007年年末的次贷危机延于2008年春,并在2008年七八月间扩展为全球共振的金融风暴和全面经济危机。虽经各国政府、央行联手采取注资、扩大财政支出、刺激总需求等手段予以缓解,但其冲击波仍在继续。究其根源,除了传统的西方实体经济理论所揭示的各种原因之外,虚拟经济理论中的信心崩溃与信用缺失应是更为深层次的诱因,作为世界经济领导者的美国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未来的经济复苏和重建过程中,美国以何种手段、何种方式刺激经济将成为问题解决的焦点之一。如果美国依然不能吸取教训,不能以负责任的态度行事,不能在短期内恢复世界各国对美国的信心从而获得信用,那么这一经济恢复过程将无比漫长,也无比痛苦!

[1] 乔方亮.次贷危机对中国推行新巴塞尔协议的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2):2-6.

[2] 晓林,秀生.看不见的心: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到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 宋鸿兵.货币战争[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4]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Analysis of 2008 Economic Crisis in View of Fictitious Economics

Tian da-yu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BUAA,Beijing 100191,China)

The serious credit crisis caused by the subprime loan in the US has spread out globally.The crisis has moved from fictitious economy space to the real economy world.We are going to discuss the aftermath of this crisis from two angles of credit and confidence,and offer solutions in the following essay.

leadership of fictitious economy,confidence,credit,symbol of treasure

F012

A

1008—1763(2010)02—0048—04

2009-09-03

田大瑜(1981—),男,湖南长沙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09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虚拟经济.

猜你喜欢

次贷信心危机
信心和山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KX5的耐心与信心
“危机”中的自信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蔓延和教训
透过金融危机看衍生品发展与监管
危机来袭/等
次贷骨牌祸及全球 中国如何再避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