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毛泽东的发展思想

2010-04-07周树辉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生产力思想发展

周树辉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

略论毛泽东的发展思想

周树辉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

毛泽东发展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源头。毛泽东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现代中国发展的最基本前提;重视发展生产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重视技术革命。

毛泽东;发展思想;启示

毛泽东的一生尤其是晚年,有着颇为丰富的发展思想。这些思想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源头。辩证地对待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仍然不无意义。

一 毛泽东的发展思想

(一)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现代中国发展的最基本前提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准确地判断了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主要矛盾,科学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领导者和前途等,指出中国在革命胜利后不能搞资本主义而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1939年,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的终极前途,不是资本主义的,而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也就没有疑义了。”[1]10年后,毛泽东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更为深刻。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毛泽东指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2]1472-1473。这就意味着政治上中国只能同社会主义国家站在一边,不能一脚跨在社会主义而另一脚跨在西方资本主义。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后,毛泽东认为,必须将新民主主义革命引向社会主义革命,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毛泽东看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一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二是只有搞社会主义,才能避免两极分化,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1953年毛泽东在《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中指出:“对于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如果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我们不搞资本主义,这是定了的。”[3]299不搞资本主义,就是为了避免“两极分化”的痛苦道路,就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

总之,毛泽东认为,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正如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所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4]

(二)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

早在 1933年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就提醒党内同志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他说:“革命战争的激烈发展,要求我们动员群众,立即开展经济战线上的运动,进行各项必要和可能的经济建设事业。”[5]199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6]这里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判断一切党派在推动历史发展所处地位的根本标准,即生产力标准。邓小平后来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可以说是对这一标准的继承和升华。建国前夕,毛泽东就强调:“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地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记了[2]1428。建国后,毛泽东领导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使一个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预备会议上,毛泽东曾风趣地说:“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球籍!”[5]89

可以这样说,毛泽东一直是很重视发展生产力的,但晚年由于受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和主观上的原因,才在发展生产力的方式方法上出现了重大失误。

(三)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也是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它发源于毛泽东,是毛泽东发展思想的重要内容。

毛泽东认为,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后,首要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尽早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处理好诸多关系。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就提出了要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等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几大关系。在这里,毛泽东实际上提出了“统筹兼顾”的方针和协调发展的思想并在此后得到拓展。1957年 1月,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统筹兼顾,各得其所”[3]186,并说“这是我们历来的方针。在延安的时候,就采取这个方针”[3]186。而后,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再次强调“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7]228。

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在很多方面得到了体现。拿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来说,毛泽东认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7]24而后毛泽东又在论及中国工业化的道路时指出:“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7]240-241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得到了党内的认同并在实践中得到了贯彻,从而避免了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走过的弯路。

(四)重视技术革命

毛泽东不仅仅重视发展生产力,还把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变革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起来。尤其是当生产关系的变革完成后,发展科学技术就成了提高生产力的关键。

为了加快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步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 1950年代中期,就号召全党向现代科学进军,大搞技术革命,并提出了分步骤分阶段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和赶超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思路及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思想。1955年,毛泽东指出:“中国只有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彻底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又在技术方面,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地方,通通使用机器操作,才能使社会经济面貌全部改观”[3]438,为此,“我们现在不但正在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的革命,而这两种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3]432。1963年,毛泽东再次强调:“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过去我们打的是上层建筑的仗,是建立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建立这些上层建筑干什么呢?就是要搞生产。搞上层建筑、搞生产关系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7]391据此,在 1960年代初期,中共中央制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科技发展战略,其基本精神是:尽量瞄准当代世界的新兴科学和技术,尽量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加快我国科技发展步伐,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这说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论断,但却具有了科学技术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的意识及思想。

二 毛泽东发展思想的主要启示

(一)毛泽东发展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源头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细细梳理,毛泽东发展思想的正确方面为今天的科学发展观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可以说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源头。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发展)与毛泽东对发展生产力的高度重视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为本)与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着本质的相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对毛泽东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则可以说与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如出一辙。所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5]12这就说明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源头来自毛泽东的发展思想。

(二)毛泽东发展思想的理论实践是我党宝贵的财富

不可否认,毛泽东发展思想在实践探索中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如果没有这些错误,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会更快,成就会更显著。但发展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型上升、波浪式前进的渐进过程。任何政党和领导人都很难保证不犯错误,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那种客观环境下更难以避免失误。这种失误是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历史进程中所预付的成本代价,它对我们后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警示借鉴价值。如果对这些错误有个正确的认识,就会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邓小平在总结“文革”的经验教训时也说:“那件事 (指‘文革’),看起来是坏事,但归根到底也是好事,促使人们思考,促使人们认识我们的弊端在哪里。毛主席经常讲坏事转化为好事。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我们的面貌,这样坏事就变成了好事。为什么我们能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提出了现行的一系列政策,就是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8]

(三)注重历史分析,不可求全责备

在总结毛泽东发展思想时,我们没有必要为伟人文过饰非,但也不应该肆意夸大。一是应该注重分析晚年毛泽东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作为开国领袖,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无疑是开拓性的。而作为开拓者,他面临的主客观条件是十分不利的。我们不能以今天的标准来苛求毛泽东,而应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充分肯定毛泽东发展思想及其实践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在分析失误、总结教训时,不能把所有失误都归于毛泽东个人。正如邓小平所说:“讲错误,不应该只讲毛泽东同志,中央许多负责同志都有错误。‘大跃进’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都没有反对,陈云同志没有说话。在这些问题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的人都正确,只有一个人犯错误。这不符合事实。中央犯错误,不是一个人负责,是集体负责。”[9]

总之,对毛泽东的发展思想,我们要历史地分析,辩证地对待,批判地继承,使它成为今天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事业宝贵的精神财富。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50.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 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7.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79.

[7]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 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2.

[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96.

Discussion on Mao Zedong’s Development Thought

ZHOU Shu-hui
(College of Marxism,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1,China)

Mao Zedong development thought is the theory sourc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deas.The main contents of Mao Zedong thought are:going on socialist road is the most basic prerequisite of modern China development,placing importance on developing productivity,making overall plans and taking all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coordinated development,paying much attention to technical revolution

Mao Zedong;development thought;enlightenment

(责任编校:文君)

A426

A

1673-0712(2010)05-0040-03

2010-06-20.

周树辉 (1978——),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毛泽东思想。

猜你喜欢

生产力思想发展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