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蒙小说研究资料综述

2010-04-07杨晓娜孙素梅

关键词:王蒙文体小说

杨晓娜,孙素梅

(1.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1;2.河北工业大学 学报编辑部,天津 300401)

文史研究

王蒙小说研究资料综述

杨晓娜1,孙素梅2

(1.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1;2.河北工业大学 学报编辑部,天津 300401)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王蒙的文学成就比较突出,而且因其创作时间持续之长、作品之丰、创作手法之新,在当代文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从五十年代到现在,有关王蒙的研究长盛不衰,卷帙浩繁。同时,作为一位笔耕不辍的作家,王蒙小说写作一直没有间断,之前的王蒙小说研究综述已经不能代表研究对象的全貌。因而,对王蒙的小说研究资料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查阅了多方面研究材料的基础上,着眼于研究者对王蒙小说的论述,试图做一个相对全面的梳理和评论。

王蒙;小说;研究;述评

引言

作家的艺术生命力不仅在于作家本身的文学创作,研究者对其作品的关注度和作品产生后的流传时间,也决定了作家的艺术生命力。在一九四九年之后到新世纪的中国作家中,王蒙是真正贯穿了六十年的当代作家。除去“文革”十年,他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作品问世,而且都在当时及其后的文坛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王蒙的小说创作从五十年代问世之初就受到广泛关注,这些关注中不乏赞誉,也有批评的声音。这两种观点一直存在,并在新时期,随着王蒙小说创作的增多而愈演愈烈。如同王蒙的文学创作一样,关于王蒙的研究资料已经是卷帙浩繁。但是,研究者或者是从宏观上整体论述王蒙的文学创作,较少涉及某一体裁;或者对王蒙某一时期的创作进行分析,难以概括王蒙文学创作的深度及广度。本文选取了关于王蒙小说研究资料的综述,并对其加以整理,发现其中有价值的论述,指出王蒙小说研究的不足,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一、小说主题之研究

关于王蒙小说的主题,概括而言,分为以下四个:青春主题;政治主题;爱情主题;理想主题。王干《关于王蒙的八个问题》较全面的总结和论述了王蒙小说的主题。王干认为解读王蒙的作品要掌握一个关键词——青春,这是抓住了王蒙作品的本质。《王蒙与青春主题》一文,就指出王蒙的作品一直贯穿了一个特点:歌颂青春。《青春做伴好还乡——王蒙小说青春主题浅论》把“青春”作为关键词解读王蒙各个阶段的创作:在《青春万岁》这一时期的创作中,他认为青春气息弥漫于王蒙作品之中;到了《杂色》、《海的梦》时期,则在对青春的歌颂里多了一份凝重和反思;而“季节系列”则是一个老人对青春的怀念和书写。也有研究者注意到了王蒙在小说中对爱情的书写,《一代知识分子的爱情——王蒙小说的一个侧面》从对爱情的表现分析王蒙小说的主题。王干也在自己的专著中,专章论述了王蒙小说中的“爱情与碎片”。

在《关于王蒙的八个问题》中,作者专门论述了王蒙作品中的“政治与性”。作者认为,王蒙的人生经历和创作生涯与中国社会政治的动荡密不可分,也是历史的见证。政治自然就是王蒙进行文学书写时无法回避的话题。关于王蒙作品政治主题之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关于《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讨论。小说发表以后,引起了一系列的讨论甚至批评,意见主要有以下两种:一、影射现实中的领导——主要表现为对刘世吾形象的讨论。林默涵在《一篇引起争论的小说》中,认为刘世吾是一个在政治上开始衰退的人物,而林震则是一个带着浓厚的小资产阶级情调的人物。唐达成也认为刘世吾具有“极其顽强的极其深刻的小资产阶级劣根性” 。二、把《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看做是反官僚主义小说。林默涵充分肯定了王蒙是怀着极大的热情来与旧事物做斗争的态度,称这部小说是一部反官僚主义的文章,但同时也认为作者所占的角度还不够高,未能寻找到解决林震遭遇的问题的根本方法,因而作品不够积极,没有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进入新时期以后,《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再次被评论家关注,但是研究者已经从政治主题转向对这部小说文本的讨论。洪子诚从叙事学角度解读它,认为这是一个有关“外来者”的故事,也是一个表现现代中国的“疏离者”的命运的故事,小说的情节和主题模式延续了丁玲《在医院中》和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等小说的写法。毕光明从小说题目的修改入手,指出原来的题目《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与后来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逻辑重音不同,前者放在“年轻人”上,后者放在“新来的”上,一个是内部视角,一个是外部视角。这样的改动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就造成了不同的效果。另外,还有一些文章从严肃的社会、政治角度去挖掘它的含义,考察其社会效果,很少谈及小说文本自身的特点,造成了误读或者错读。

关于王蒙小说主题的研究和讨论,虽然在从总体上概括出了王蒙小说的某些特点,但因为其侧重点在某一主题,容易使研究者忽视小说文本内在的意义。因此正如学者对《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研究角度的转变一样,主题研究逐渐退出王蒙小说研究的领地。这种转变,一是由于王蒙小说创作方法发生了变化,二是因为新的研究方法的传入,丰富了小说研究的方法。

二、表现方法之研究

王蒙80年代初期的创作,以《春之声》、《蝴蝶》、《布礼》等为代表,被评论者称为意识流小说。这种观点十分具有代表性,例如李春林在《东方意识流》一书里,就列了专章“新时期意识流文学东方化的首倡者与实行者——王蒙”,着重分析了王蒙在文学创作中对意识流的主张和体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时空交叉的心理结构对各种感觉的传神表达,包括王蒙因为具有音乐天赋和美术才能而使得自己的作品可以呈现复调和多声部的色彩和强烈的画面感。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精确描绘,这种描绘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独特性,书中在分析这点时,结合的文本就是《布礼》、《海的梦》、《蝴蝶》和《杂色》;同时,作者也注意到王蒙善于通过描写梦境来反应人的心理活动。在写作手法上,王蒙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的手法。最后,作者还注意到了一点,就是王蒙作品中“简捷的人称转换与压缩了的、快节奏的对话”,“有时作者写人物对话,称谓、引号概不写出和标明”。这种方式极为精炼,既加速了作品的节奏,又增加了内容含量,但本书作者也发现了王蒙此举的败笔所在,那就是因为“王蒙刻意讲求人物的对话方式。但有时语言本身过于雕琢,说出来的话不像口语” ,不够自然而失去了生活的原味,这一评价是准确的。同样给予王蒙意识流小说高度评价的还有方顺景、陆贵山、张学正等人。他们认为王蒙吸取了西方意识流的优长,摒弃了其中消极的东西,同时又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对心理的描写,这种艺术探索是成功的。但是,也有一些人严厉地批评王蒙的意识流小说,例如蓝田玉在他的文章里就指责王蒙的小说“晦涩难懂”,“忽视深化和突出主题” 。李从宗也说王蒙的作品中“看不到鲜明的完整的人物形象,更难发现可以称之为典型的人物” 。

虽然很多人都注意到了王蒙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但论及他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转变的文章并不多。前苏联C.A.陀罗普采夫的文章弥补了这一空白。他注意到了“王蒙在流放之前所写的为数不多的作品”,“走的是一条流行的情节小说的传统,爱用讲话,首先用对话来表达思想,爱用效果强烈的场面,冲突尖锐的情节,即限定在既定框框之内的安排艺术空间的手段” 。到了八十年代,王蒙借突破时空顺序限制,探究人物意识,进行心理描写。这是王蒙震动文坛的本质。

三、小说文体之研究

所谓文体学,就是是用语言学的方法研究文体风格的学问,研究范围大致包括语体学、文学文体学和理论文体学三个方面。其中,与文学研究关系最密切的是文学文体学。它“以语言学的方法为工具,对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语篇进行描述和解释”。

王蒙的小说不同于一般作家之处,还在于其独特的小说文体——文体构成了王蒙小说写作的一部分。在王蒙小说文体研究的领域,有一部受到王蒙本人肯定的作品,这就是郭宝亮的博士论文《王蒙小说文体研究》。该文虽然名为“文体研究”,实际上又没有局限于此,而是力图通过文体研究揭示研究对象的思想内涵、历史观、文化观及其他。也正如作者所说,他说以文体学为突破口,把王蒙作为一种现象、一个值得解剖的个案来研究,试图拓展深化王蒙研究领域。而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突破口,是因为作者认为“只有文体学的方法才能更好地界定王蒙作品的特质。”在该文中,作者认为王蒙小说文体的总体特征是杂糅性、包容性、整合性和超越性。杂糅性是王蒙文体的外在特征,包容性是杂糅性的内在机制,整合性与超越性则是王蒙小说文体的基本思维方式和文化精神。所以,郭宝亮认为,王蒙的小说文体可以用一个字概括:“杂”,这就抓住了王蒙小说的本质特点。该文从王蒙小说的形式,特别是语言形式入手,其中比较具有新意的是,作者把王蒙小说的语言做了从封闭到开放的历时性研究,并且把反思式疑问句、反讽性语言、并置式语言和闲笔等概念应用在王蒙小说的研究中。但是,作者也没有局限在王蒙小说语言的研究中,而是由外在形式进入到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中,对王蒙小说文体所折射出的情感世界和文化心态,进行了流动性的描述和深刻分析。最后,郭宝亮将王蒙的小说文体放置在王蒙生活的宏观文化语境中,对其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精神进行了很有说服力的论述。郭宝亮这本书思路很突出,从形式分析进入到文化结构方式的分析,真正打通了形式与内容、内部结构与外部研究的界限,实现了方法论的突破。

从文体学的角度来看王蒙的小说,在分别探讨了以上特征之后,作者又从“内”和“外”两个层面考察了王蒙小说散文文体特征。“内”即作家的文化心态,“外”即社会文化语境。前者从文体与作家文化心态的关系揭示了王蒙深层的心理含蕴和内在矛盾,后者从作品形成的社会文化语境揭示了王蒙小说文体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或者说社会文化这种外在因素对王蒙小说文体形成的影响。在论述王蒙小说文体特征时,作者下了很大的功夫,包括在材料的引用上、论述前人研究成果和使用西方文学理论等方面。同时,在论证方法上不拘泥于文字说明,而是引用原文、使用统计学的方法画图表,直观明了地说明问题,更具说服力。此外,由于研究对象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给研究者的系统论述造成了一定困难,本书虽然比较全面地考察了王蒙的小说,但似乎并未能鲜明地体现“语言——精神(审美)——文化”这样的文体学论述思路。

郜元宝则认为,王蒙在小说文体上一个比较明显的特色是明确的读者意识。他认为,王蒙一直在坚持为读者写作,作为叙述者,他常常站在人物和读者之间。这种作者——读者间接的对话使小说叙述成为主观化的讲述,而直接的对话则使整个文体成为讲述和议论的混合。此外,陶东风把王蒙小说的叙事文体看作是一种“狂欢化”写作,认为王蒙实践了巴赫金的主张。

四、小说语言之研究

几乎所有的评论家在研究王蒙时,都认为语言是王蒙作品的一大特色。机敏、辛辣、诙谐、一泻千里等,几乎都可以用来形容王蒙小说的语言。关于王蒙小说语言的研究,有三部比较重要的论述,一是汪淏的《王蒙小说语言论》这本书,另外一篇是孟悦的文章《语言缝隙造就的叙事——〈致爱丽丝〉、〈来劲〉试析》以及郭宝亮的《王蒙小说文体研究》。《王蒙小说语言论》以理论专著的形式,试图从语言的角度,探索王蒙小说之于当代中国文学的价值与意义,这在当时已有的关于王蒙小说的研究中是有开创之功的。本书尝试用英美新批评、语言学、心理学、接受美学、比较美学等批评方法,从作家的人生阅历、文化构成、精神气质、人格心理、人生态度和美学趣味等诸多方面的考察中,对王蒙独具特点的小说语言进行了观照和分析。本书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论证了王蒙语言发展的四个阶段,指出这些不同阶段影响问题构成的各种因素。其中,对王蒙语言历时性的分析是本书的亮点:第一阶段:1955-1962年,此时的语言“清新”“热情”“纯净”“活泼”,但技巧不够精美,语言有模式化和幼稚的色彩。第二阶段:七十年代后期,基本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开始运用复杂多变的长句式。第三阶段:1980-1983年4月,语言艺术达到高峰,构成王蒙小说的一大亮点。第四阶段:1983年以后,作品开始回归写实,语言不再急促而是更加明快稳定。

在孟悦的文章《语言缝隙造就的叙事——〈致爱丽丝〉、〈来劲〉试析》中,作者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王蒙小说语言特征:一是主语和主体位置,主语的变化导致主体的位移,颠覆主语结构的目的之一是改变小说的演变方式。二是谓语作为一种文化象征所体现的意义。三是宾词的叙事过程。孟悦的文章从王蒙小说的语言出发,认为《致爱丽丝》和《来劲》代表了某种社会象征,从某种程度上瓦解了居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王一川认为,王蒙小说的语言经历了一个从“官方化语言”到“立体化语言”的过程,从而形成了一种狂欢化的“拟骚体”。郜元宝认为,王蒙的叙述语言是一种反现实和反写作的语言。它通过对一元化的乌托邦语言的戏仿、模拟,进而达到对其进行拆解、颠覆的目的。

关于王蒙小说语言的研究,郭宝亮在其《王蒙小说文体研究》中,将小说与文体结合,使得语言在王蒙的小说中不仅具有表达功能,同时语言自身也具有了表现功能。在著作的第一章,他就研究了王蒙小说语言的表现形态及其功能,并试图以此揭示王蒙文体的多元整合思维与杂糅包容特质。例如:他对王蒙作品中反思疑问句的发现,使得对文本的解读多了一种可能性;他认为,王蒙在语言运用上的大量反讽性描写,使其文本充满了张力;压制性语言、拟权威语言也达到了其解构目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王蒙戏谑调侃式的语言给读者带来了阅读上的快感。在配合具体的例子之外,郭宝亮将王蒙的并置式语言具体区分为以下四种:

繁复式并置:把意义相近甚至相同的词汇排列在一起表达同一个意思。

悖反式并置:把意义相对甚至相反的词汇排列在一起表达一个复杂的意思。

组合式并置:把毫不相干的词汇或句子并置在一起表达一个组合意义。

混合式并置:上述三种并置混杂在一起构成的语言并置。

郭宝亮用高度概括的理论术语总结了王蒙小说的语言特点,与前两部论著一起,使得王蒙小说的语言研究更加丰富。

五、王蒙研究不足之处

在王蒙小说研究中,虽然较多涉及其某一方面,但也有一些相对全面的论述。曹玉如主编的《王蒙年谱》是一部系统总结王蒙研究的著作。书中附有《王蒙评介、研究作品目录》,提供了大量参考资料。关于王蒙小说之研究,可从中找到许多相关资料。曾镇南的《王蒙论》是一部关于王蒙小说研究比较系统的成果。该书从“历史报应主题”、“中西文化碰撞主题”、“青春与爱情主题”、“人性恶主题”、“死亡主题”等角度,对王蒙的思想特点、感受特点及心灵结构构造特点作了归纳和评价,而且就这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话题发表了不少自己的见解。这是一部比较具有深度的论文,其中很多评价也十分准确。但是,本书的语言与它的研究对象一样,充满感情。虽然造成了阅读快感,但包含了浓郁感情色彩的语言使得作为学术论文的《王蒙论》失之客观。此外,还有梁秀花的论文《新时期王蒙小说研究综述》,也是一篇关于王蒙小说研究综述的论文。本文以1990年为界评述了王蒙小说研究发展的两个阶段:80年代对其意识流小说、幽默风格等研究多是追踪式的评论;90年代对王蒙小说的综合研究在质量和深度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关于王蒙小说研究之不足,文章论述还有待深入。澳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朱寿桐在《探讨王蒙研究的学术理路》中强调,现有的王蒙研究还较多停留在文学批评的学术层次上。因此,王蒙所提供的文学现象,理应成为当代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该文指出,探讨王蒙研究的学术理路,可以从王蒙的思想艺术追求与民族精神资源的形成之间的差异性寻找,也可以从王蒙的批判及其必然的尴尬等内部关系中解析,为王蒙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由于王蒙本身丰富而复杂的存在,和他作品的多样性,使得限制对于作品本体的研究多于对作家思想的研究,对作家的心路历程的剖析和他在作品中怎样折射自己的心境的解释还不够,尚有可深化的地方。由于王蒙小说的政治话语繁多,而且与时代结合的也比较密切,使得现在的研究思路多集中在社会—历史批评模式,期待多种批评理论方法运用于王蒙的研究,这会大大丰富王蒙小说的研究。现在,还缺少一种比较的事业,即对王蒙和其他作家进行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心理结构、思想情怀等诸多方面的分析,进而研究王蒙小说的独特性,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这些都是以后王蒙小说的研究者所要进行的工作。

注释:

[1]林默涵.一篇引起争论的小说 [N].人民日报,1957-3-12.

[2]方顺景.创造新的艺术世界 [N].文艺报,1980-8-7.

[3]陆贵山.谈王蒙小说创作的创新[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0(4).

[4]刘淮,朱容.为了塑造更丰富更美丽的灵魂 [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0(4).

[5]张学正.探索通向心灵的道路 [N].天津日报,1981-2-14.

[6]李从宗.王蒙寻找到了什么 [J].思想战线,1981(2).

[7]郑波光.王蒙艺术追求初探 [J].文学评论,1982(1).

[8]蓝田玉.王蒙近作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J].文学评论,1982(1).

[9]C.A.托罗普采夫.王蒙:创作探索和收获 [J].当代文艺思潮,1985(1).

[10]探索者的足迹——北京作家作品评论选 [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

[11]曾镇南.王蒙论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12]李春林.东方意识流文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

[13]孟悦.语言缝隙造就的叙事——《致爱丽丝》、《来劲》试析[J].当代作家评论,1988(2).

[14]郜元宝.戏弄和谋杀:追忆乌托邦的一种语言策略——诡论王蒙 [J].作家,1994(2).

[15]洪子诚.“外来者”的叙事:原型的延续与变异 [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97(3).

[16]毕光明.回到作品:对小说文本的反观 [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97(3).

[17]孙郁.王蒙:从纯粹到杂色 [J].当代作家评论,1997(6).

[18]许子东.当代小说阅读笔记[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9]江淏.王蒙小说语言论[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

[20]王一川.汉语形象美学引论 [M].广州人民出版社,1999.

[21]崔建飞.王蒙作品评论集萃 [C].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

[22]何西来.名家点评王蒙名作 [C].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

[23]曹玉如.王蒙年谱 [C].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

[24]郭宝亮.王蒙小说文体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5]祝欣.跨越时空、多维视角下的研究——1979至今王蒙小说研究综述 [J].文学评论,2008(4).

[26]温奉桥.王蒙 革命 文学——王蒙文艺思想研究 [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27]宋炳辉,张毅.王蒙研究资料 [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27]宋炳辉,张毅.王蒙研究资料 [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28]朱寿桐.探讨王蒙研究的学术理路 [J].理论学刊,2010(1).

A Survey of Studies on Wang Meng's Novels

YANG Xiao-na1,SUN Su-mei2

(1.SchoolofLiterature,NankaiUniversity,Tianjin 300071;2.Editorial Board,Hebei UniversityofTechnology,Tianjin 300401 China)

InChinesecontemporaryliterature,Wang Menghas madeoutstandingachievementsforhis active writing,abundant works and new writing skills.Therefore,his novels have exerted extensive influence on th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The studies of Wang Meng's novels have been prosperous since the 1950s.At the same time,as an active writer,Wang Meng's writing career is still going.Since the previous reviews of his novels are not enough,it is significant to sort out and summarize the previous studies today.This paper tries to review the various research materials,focus on the discussions about his novels and aims to reach a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Wang Meng's works.

Wang Meng's novels;study;survey

I206

A

1674-7356(2010)04-0005-06

2010-09-13

杨晓娜(1984-),女,南开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王蒙文体小说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用洒脱之笔诠释简静生命哲学——读王蒙随笔《不烦恼:我的人生哲学》
用书抚慰躁动的心灵——读王蒙新书《诗酒趁年华:王蒙谈读书与写作》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The effect of bubble plume on oxygen transfer for 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
王蒙吁求:不应该让汉语哭泣
文体家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