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课件环境下的国际经济法教学互动模式探析

2010-04-07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经济法课件案例

虎 岩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国际经济法学具有学科体系庞大、内容繁多、理论性和应用性都较强的特点。其内容与民法、刑法相比,学生在日常的生活或者工作中不容易碰到,从而缺乏感性认识,这增加了国际经济法的教学难度。无论是单一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结构,还是绝对的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结构都不能适应国际经济法的实际教学需要。而强调教师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互动方式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本文对多媒体课件环境下如何创设良好的国际经济法教学互动进行探讨。

一、多媒体课件使国际经济法教学互动丰富立体

国际经济法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其实践性强。但是对于广大初次接触它的学生(特别是身处内陆地区的学生)来说,却由于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易亲身感受而对它缺乏鲜活的感性认识。因此,为了使理论与实践能够更加紧密地相结合,“案例教学法”成为国际经济法教学中 (尤其是国际贸易法、国际金融监管等章节)最常见的教学互动形式。但是,国际经济法学中的绝大多数案例 (特别是真实的案例)都较复杂,法律关系众多而且多有交叉。运用口头讲述或板书的方式都很难将案例描述清楚,经过删减则有可能降低其真实性。案例过长也会引起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疲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使互动只是停留在“你问我答”的低级阶段。但是多媒体课件却能有效解决这个难题。多媒体课件具有生动性、信息化、大容量等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将部分文字性教学内容转化为图像、声音、图表、文字等直观形象,生动地从多个方面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生能从多个渠道获得信息,避免了获得信息渠道的单一化弊端。在多媒体课件环境下,不仅会使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了魅力,而且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也会更具可操作性,互动的形式和内容也会更加丰富立体。我们可以在网络上下载相关的案例视频,辅之以教师的适当讲解和提示,将具体的国际经济法案例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教学案例的内容及实质,而且会极大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过程中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辩论、师生相互之间的提问回答,使“案例教学法”这种互动方式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

二、多媒体课件对国际经济法教学互动的制约

虽然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国际经济法教学互动更加丰富立体,但在实践中,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忽视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反而会失去课堂教学的本色,对教学互动形成制约。

由于多媒体课件能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也有利于教师对课件的修改、完善和保存,缓解教师上课时板书的劳累,所以现在许多教师过分依赖课件,没有课件无法教学。如果教师在国际经济法课件的制作上只是将教材的内容搬上电脑,授课时也只是坐在电脑前,手握鼠标,面对电脑显示器进行“照屏宣科”,忽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1],那么其本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什么区别。大信息量的放送使教师无暇起身板书,更少有在讲台上走动,因而会忽视肢体语言的运用,缺乏与学生的眼神交流和语言上的沟通。教师的行为、情感等人格魅力难以直接感染学生,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与感染力反而没有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强。虽然教师偶尔也会提问问题,但也只是停留在互动的初级阶段,与学生参与其中、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真正教学互动相去甚远。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超级链接”功能,播放涉及相关知识点的案例视频、专题片以及图片文字等是国际经济法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一大亮点。但是在使用中如果只注重“放”而忽略了“评”,会导致这一功能沦落为单纯的“放电影”,更无互动可言。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许多国际经济法案例视频和反映历史事件、社会生活的纪录片都可以在网络上截取而制作成课件内容。但教师在采用这些视听资料时如果忽视题材的筛选,再加上剪辑、合成视听资料的技术欠缺,教学中使用的视频资料就会出现时间过长、涉及知识点过于繁杂、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放映时,由于占用课时较长,教师往往没有时间进行必要的事前提示和事后点评。学生也并不是带着问题去看视频,在观看中必然会缺乏积极的思考;观看过后,如果教师再不施以必要的点评与提问,学生 (特别是认知水平较低,自制力有限的学生)就往往惰于思考,更难以自觉开展讨论,不会将知识点与视频中反映出的现象相联系,归纳上升为理论。这样,学生对这堂课的记忆就只能是视频中的人物或情节,其互动的教学效果反而不如传统的教学方式。

三、多媒体课件环境下国际经济法教学互动模式的设计

(一)以创设司法情境为基础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教学互动的主要模式。它是在教学活动中,以一个具体的典型案例为出发点和主线索,引导学生分析和研究,生动形象地解释法律的内容,从而深刻揭示其法理内涵。而多媒体技术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在课堂上创设司法情境的捷径。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将网络上丰富可用的信息资料进行剪辑、合成,创作成各种视频、动画,从而创设出逼真的司法情境。身临其境的案例会更有效地引发学生思考,促成互动的开展。在国际经济法的教学中,这种方法多适合于国际贸易法律制度和W TO法律制度等章节的教学。例如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一章中,我们就可以在讲解完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之上,利用视频或 flash动画再现商人们讨价还价的商事谈判的过程,提示学生思考合同是否成立、合同中双方的权利义务等问题,然后再回到场景中观察合同的履行状况,分析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履行情况,继续思考履行中货物风险的转移、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可以采取的补救方法等。在这种边观看边思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相关的证据及程序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所掌握的法律规则确定当事人的相关责任;接下来就是组织学生采取分组、自由结合的方式进行讨论,并选出代表对所涉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各自的理解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冲突,教师就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对冲突部分展开分析与辩论,必要时教师也可以参加辩论,实现师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在进行点评时,对于涉及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可以再次播放相关的幻灯片进行复习讲解,涉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可以直接从数据库调取并呈现给学生。

(二)以扮演角色为形式的模拟式教学

模拟式教学是指根据启发式教学的原理,通过模拟过程,使学生通过情景学习,进行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获得体验,将知识有效地内化的教学方法[2]。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事先挑选典型案例,将它制作成课件,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等方式提供给学生。观看完相关资料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分析案例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以及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在对实体与程序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确定各种角色的人选,按照角色的分工进行实际模拟表演。学生按照自己的角色,对案件进行调查、磋商、质证、解决。完成表演以后,教师可以对整个模拟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案件所涉及的法学基础理论和法律实务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融合。在国际经济法的教学实践中,模拟教学法一般适用于带有诉讼性内容的部分,如国际商事仲裁、国际民事诉讼、国际经济争端解决等。笔者在“W TO的争端解决机制”这一知识点上就尝试了模拟教学。经过斟酌,选取了“美欧加诉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案”这一热点案例。在观看案件专题片并分析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学生自愿分为几个小组,分别扮演中方代表、美(国)欧(盟)加(拿大)代表、W TO争端解决机构(DSB)、专家小组、W TO上诉机构等角色。中方和美欧加两个小组分别依据W TO相关法律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提出各自的论点和论据,并将此争端诉至W TO争端解决机构。在W TO争端解决机制下,各小组又经历了磋商、调解、专家组审查、上诉机构审查等阶段,“专家组”与“上诉机构”分别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报告,最终得出裁决。模拟结束后,教师再采用视频和文字的方式为学生讲述此案例在现实中的解决过程和结果,并让学生对案件的结果进行自由式的讨论,同时探讨了中方的应对之策。通过模拟,学生不仅了解了W TO争端解决的方法和程序,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W TO基本原则及其例外的认识,使教学过程变成了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实践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三)以学生亲自参与为内容的体验式教学

对于某些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参与,开展体验式教学。学生参与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师生角色互换。具体说来,教师可以找一些学生利用课上或课下的时间准备,并在材料的选择和课件的制作上给予适当的帮助,由学生讲课,过把“教师瘾”。这样做既可以使教师明白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老师,也可以给学生锻炼的机会,达到能力教育和德育教育双重培养的目的[3]。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式只适合运用在那些较为简单,而且没有学术争议的知识点中,否则会由于学生讲解不透彻而达不到教学效果。第二种方式则是学生参与教学资源的采集。由学生亲自动手,在现实生活中或互联网上采集教学资源,增加对某些抽象事物的感性认识。例如在国际货物运输法律制度中,提单是一个重要知识点。但究竟提单是什么样的,提单有哪些内容和格式,对于极少接触海上运输的学生来讲是非常抽象的。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课下在网络上搜集各种提单样本,再由教师制作成课件,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展示他们自己搜集到的真实的提单。在搜集提单的过程中,学生会从互联网上多方面了解提单的内容、种类、作用等,对提单在实践中的使用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以点评与讨论为核心的影视教学

影视教学法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经常被运用。如前所述,影视教学如果选材不当,会造成课时不够而忽略互动,将之变为“放电影”。因此,影视教学法最重要的在于影视资料的选择及对影视资料的点评。首先,用于教学的影视资料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而且不能太长。它能就教材中理论知识所涉及的客观现象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描述,使学生对其产生感性认识。其次,影视教学的核心要放在点评与讨论上。因为,无论是对具体案例的真实再现,还是对社会事件的客观记录,影视资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巨大而繁杂的。人物的众多、关系的复杂,都有可能使学生只是“会看热闹而不会看门道”。同时,看似简单的社会事件背后所折射出的深刻道理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得到的,因此对视听资料的点评和讨论绝不只是锦上添花,而是必不可少。在“国际投资法律制度”一章的教学中,笔者从专题片《跨国风云》中截取了部分资料,制作成 20分钟的视频,使用在“海外投资者的政治风险”这一知识点中。在观看视频前,笔者就“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进行了介绍,提示学生带着“政治风险的特征、常见形式、产生原因”等三个问题去看影视资料,以便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分析;观看视频后,笔者就资料中描述的现象进行补充说明,让学生就刚才的三个问题开展自由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讨论结束后,笔者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最后进行补充与提高性的讲授。另外,在国际经济法的教学中,W TO法律制度中的许多知识点也可以使用影视教学,特别是诸如“W TO的产生背景、中国加入W TO的谈判过程”等叙述性的问题,使用这种方法取得的教学效果要比其他方式显著得多。

[1]谢浩,刘.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民办教育研究,2008,(4):72.

[2]朱广东.国际经济法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创新规划[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5):183.

[3]李华,吴云勇.“互动式”教学模式论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3):78.

猜你喜欢

经济法课件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论经济法的宪法性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经济法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中国际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公安高等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