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取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10-04-04唐跃进

电信科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计算机学科

唐跃进

(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1 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人类已经进入了数字信息时代,一方面,它使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另一方面,致使与之相关的犯罪行为在空间、行为方式与形成过程等方面与传统犯罪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进而对正常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面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新的犯罪,计算机取证(computer forensics)技术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成一门专门的学科,受到计算机安全专家和法律专家的重视。

计算机取证在打击计算机和网络等电子环境下的犯罪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目的是要将犯罪者留在计算机和相关设备中的“痕迹”作为有效的诉讼证据提供给法庭,以便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计算机取证是计算机领域和法学领域的一门交叉科学,需要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线,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结合侦查学、证据学和法学的相关知识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因此,构建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线,多学科综合的计算机取证课程体系,培养计算机取证人才,对于打击电子环境下的新型犯罪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 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世界各国计算机取证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计算机取证技术的发展。目前在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计算机取证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在国内,随着“中国计算机法证机术峰会”的逐步成熟和“HTCIA国际高科技犯罪调查协会培训年会”的引入,正在有力地推动中国计算机取证技术的发展,对加速我国计算机取证学科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由于当前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人们对电子信息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各种针对电子信息的犯罪行为频频发生,且手段不断升级,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法律法规和针对新型犯罪的手段不能够对计算机及电子信息犯罪绳之以法,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保护公民的信息安全,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应对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的挑战,需要大量的计算机取证人才。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英、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培养了大批计算机取证人才,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为了打击新的犯罪行为,培养计算机取证人才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对计算机取证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仅在2010年就召开了有影响的3次大型学术会议,2010年4月9日在深圳召开了“中国电子签名与计算机取证技术创新论坛”,2010年4月24日在北京召开了“2010中国国际数字证据(电子物证)取证技术峰会”,2010年6月28日在北京召开了“第六届中国计算机取证技术论坛”,我国正在逐步建立与计算机取证相关的科研机构与法律体系和机构。目前,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与法学院合作建立了物证鉴定中心,有法律学者、计算机学者合作进行有关计算机取证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有关高校已经开始招收计算机取证方面的硕士研究生,例如,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重庆大学等高校;一些研究所和司法部门也在进行计算机取证的培训工作,例如,2009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各地的部分检察技术人员进行了计算机取证方面的培训;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科院计算机所主办了与计算机取证相关的培训班;科研与生产机构也在积极进行计算机取证方面的产品研发工作,例如,厦门亚美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效率源科技有限公司等;湖北刑警学院、沈阳刑警学院都建立了计算机取证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与法学院共同建立了电子证据鉴定实验室。同时,中国在本世纪初就一直在跟踪国际计算机取证研究动向,成立了计算机取证专家委员会,并定期召开学术会议,至今已经召开了6届计算机取证技术峰会,从2004年开始,每年都举行有关计算机取证的学术研讨会,并邀请国内外知名计算机取证专家和学者共同研讨计算机取证的技术与法律问题。这些都为我国计算机取证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可靠保障。

因此,建立计算机取证学科体系,加强其科学研究和课程设计,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尽快建立计算机取证学科体系,规范相关的教学活动,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计算机取证课程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3 培养目标与方向

计算机取证的培养目标是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司法部门培养打击计算机犯罪的技术人才,为公证机关培养计算机取证的公证人才。针对这3类人才,相应地应该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第一类人才的目标是培养他们具有国际视野,跟踪国际计算机取证动态,站在学科的最前沿,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开创性的研究能力,计算机能力强,精通与取证相关的法律法规,理论和实践能力突出,承担计算机取证的开拓性研究工作,能够担负起国家计算机取证的领头羊的角色;第二类人才的目标是培养他们成为具有法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人才,具有深厚的计算机功底和扎实的法学基础,较强的计算机编程能力,担负计算机取证设备开发和应用工作,成为计算机取证的中坚力量;第三类人才的目标是培养他们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计算机能力强,能担负大量的计算机取证的实际工作。因此,鉴于以上需求,计算机取证人员应该是分层次的:一是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二是具有硕士学位研究人员(学术型和工程型),三是具有本科学位的操作人员。对于计算机取证人才的培养,其基础必须是计算机专业,在此基础上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培养。从目前的计算机取证人才需求来看,综合性、应用性人才最符合社会的需求。

4 相关的课程设置

依据前面提出的按3类人才培养的方式,其开设的课程应该有所区别,计算机取证人才应该以计算机科学为主线,结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来进行课程设计,不同类型的人才分别按其培养方式进行,其3类人才应该掌握的共同课程是:计算机取证的原理及方法、计算机网络技术、各种存储器的物理和数据结构(磁盘、光盘和U盘)、文件系统结构、Windows系统取证方法、Unix系统取证方法、Linux系统取证方法、计算机反取证技术等内容。

4.1 操作类人才课程(本科类)

计算机类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W indows、Unix、Linux等)、数据结构、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程序设计基础、编码密码学、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等。

计算机取证的相关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取证学、网络入侵检测技术、数据恢复技术(Winhex、Finaldata等)。

计算机安全相关课程主要包括: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论、信息安全等级分类、计算机病毒原理、计算机安全相关标准等。

计算机取证相关工具课程主要包括:各种取证工具和软件的原理与应用,例如,Encase X-Ways、FTK、F-Response、NetAnalysis、FinalMobileForensics、DataCompass等。

实验课程:开设计算机取证的相关实验课程、数据恢复实验课程、计算机取证实验(如网络取证、手机取证、各种存储器的数据取证)课程等。

4.2 开发与应用人才课程(硕士类)

他们应该以本科类人才的课程为基础,同时还应该开设以下方面的课程。

相关的法律课程:计算机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刑法、取证相关法律汇编、电子取证的法律规制、互联网法律汇编及其计算机立法研究等。

计算机取证实践相关课程:证据学、现场勘察、各种取证工具和软件的使用、取证程序与规范、各种取证工具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式等。

其他相关课程,如数据恢复高级技术、文件系统原理与结构、各种操作系统下的文档结构、国内外计算机取证发展动态等。

4.3 科研人才课程(博士类)

其先修课程应该是本科和硕士专业计算机取证人才的课程,同时,还应该开设以下课程。

基础类课程:计算机取证原理、数据恢复高级技术、国外计算机取证技术研究、计算机取证前沿与热点问题研究。

研究类课程:取证模型研究、取证技术研究、取证规范与标准研究和电子证据检验研究等。

法学类课程:计算机法证学、计算机取证法律前沿等。

5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计算机取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进行长期的建设,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应该分步来实现。首先根据当前需要进行计算机与法学交叉学科相融合的计算机取证应用人才的培养,以满足当前对计算机取证人员的迫切需要;其次是跟踪国际计算机取证前沿的人才培养;最后是是操作类人才的培养。要完成计算机取证学科体系建设要完成以下工作:第一是师资队伍建设;第二是课程体系建设;第三是教材建设;第四是实验室建设。

5.1 师资队伍建设

从计算机和法学等学科引进教师,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建立由教师、律师和计算机专家组成的计算机取证学会,出版学术刊物,设立学术研究机构,加强与国外计算机取证机构、高校的联系,不断完善学科体系建设。

5.2 课程体系建设

建立计算机取证学科指导委员会,分层次设立本科课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课程。

5.3 教材建设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计算机取证理论和实践,加强配套教材建设,分层次编写计算机取证教材,并引进原版国外计算机取证教材。

5.4 实验室建设

加强通用和专门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拥有取证分析软件、各种存储器设备、在线取证工具、手机取证工具、多平台计算机取证工具、数据恢复工具等。让他们将取证工具进行有效组合,学会采用综合方案来解决计算机取证问题。

按照上述专业课程结构来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计算机取证专业课程体系,其工作量很大,建议计算机取证的人才培养体系分3步进行。首先,在相关学科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计算机取证工作的特点和当前的实际需要,进行计算机取证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第二步,在取得经验以后,选取相关高校进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第三步,选取有条件的高校进行本科生的培养,经过5~10年的建设,逐步形成完整的计算机取证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6 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取证人才需要特定的专业培养,计算机取证技术的发展将影响计算机取证专业课程建设,只有经过不断归纳、总结和完善计算机取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才能保证计算机取证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建立计算机取证专业课程体系是计算机取证学科建设的长期任务。

1 刘品新.电子取证的法律规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2 麦永浩,戴士剑,许榕生.计算机取证与司法鉴定.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蒋增.数字取证.北京: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4 蒋平,杨莉莉.电子证据.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 史伟奇,何平.计算机取证专业课程建设的探讨.计算机教育,2006(2)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计算机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计算机操作系统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超学科”来啦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