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事”如歌

2010-04-04蒋德红高立臣

军营文化天地 2010年1期
关键词:全军大龄哨所

文/蒋德红 图/高立臣

2003年8月,轰隆隆的列车在大山里钻了一天一夜,终于在一个陌生而又贫瘠的小镇停住了。随后,我被分配到位于长白山半山腰的维东哨所。一个月后,当我那种“边关侠客”般的新鲜感过后,最初的梦想就开始在寂寞中歌唱了。

在百里难寻村寨、十里难见烟火的巴掌大点哨所里,人们所形容的“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在我们身上得到了验证。放眼望去净是茫茫大山,唯有远处几株百年枯木稍显景致,可还是难以更改心里的困惑和茫然。我就像《士兵突击》中的老马一样,不知不觉中也想把日子过得简单点。的确,在边防线上生活的时间长了,它会让一个睿智的人变得愚钝,使一个充实的人变得空虚。

2006年5月,曾经连想都不敢想的政工网居然通到了边关哨所。大家都说,军网这个平台,让寂寞的边关不再寂寞。高兴之余,“为什么不利用军网学点东西呢?”

一个瞬间的灵感可能会让你创作出一篇绝世佳作;一个正确的抉择,也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当战友们都沉浸在军网游戏中时,我忽然想到,为何不发挥自己爱好写作的兴趣,在军网上做点文章呢?随即,我利用一上午的时间,将哨所连通政工网后的变化进行了采写,拿到教导员那里审阅时,简单作了修改,鼓励我投到政工网宣传简报上,没想到当天下午就发表了。看到自己稿件被发表在全军政工网上,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那天,我清晰地记得是2006年7月18日。

随后,我翻出抽屉那本沉甸甸的心情日记,将曾经的文字敲进电脑里,发到网上。令人惊喜的是,我的小文竟然出现在推荐栏目里,这多少让我有点始料不及,愉悦而自信的心情溢于言表。以后的日子里,我天天埋头写稿,投稿。到年底,我在网上发表新闻、文学稿件200余篇。自己也从哨所调到机关,担任团网络管理员。

在深入基层采访中,我亲眼目睹了战士们巡逻、训练的感人场面,我经常往返于近500公里的边界线上,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官兵生活,采写新闻稿件,修改后发到全军政工网部队新闻频道,每发表一稿,都给我注入了写稿的热情和激情。

2007年春节前的一天,我随团长到离机关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八号哨所慰问。刚离开营区,便下起了大雪,经过5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哨所。刚下车,我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了:在零下近30摄氏度的寒冷天气里,两名战士站在雪中站岗,而地上的雪已没过脚踝……回到机关,我便以图文稿《战士镜头里的风雪边关》发到网上,很多网友都留言。随后,我将此稿投到《前进报》,没想到在军区引起强烈反响。此稿还获沈阳军区军影杯摄影大赛一等奖,中国军网摄影大赛季赛一等奖、年赛二等奖,2008年度军区军兵种及武警部队报纸好新闻评比三等奖,看着这些成绩,心里充满着自豪和喜悦。

不久,我被聘请为全军政工网《部队新闻》栏目的编辑,在我面前,一扇新的大门打开了。我知道,我那双翅膀可以开始飞翔了。从不懂电脑到因为军网而成为“电脑小能人”;从当初稚嫩的文字到如今常有优秀作品问世;从开始那个不知新闻如何写的“门外汉”到军内最高级别的政工网站——全军政工网编辑。一点一滴的积累,层层的蜕变,让我的生活在充盈中度过,也相伴着成长。

担任全军政工网《部队新闻》栏目编辑后,我的工作明显地变成了两大块,一是每天到总政政工网上审稿,履行编辑职责,二是更加有深度地深入基层,采写更多、更好、更有代表性说服力的新闻线索。新的工作岗位给了我更大的舞台,也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危机感。《部队新闻》栏目每天接到来自全军部队官兵的大量新闻稿件,对这些稿件进行逐一审阅,分类处理是一项烦琐而又容不得出半点差错的工作。面对挑战,我没有退缩,一方面虚心向任职时间较长的远程编辑同志讨教业务知识,一方面仔细对每一份稿件进行审阅,并主动与一些因故未能发表的作品作者取得联系,就稿件细节进行交流。担任网络远程编辑,是辛苦的,也是甜蜜的。白天忙着各种检查、会议保障和下哨所采访等工作,晚上,还要加班整理图片,写新闻。有时,为了一篇稿件,加班到深夜三点,躺在床上和衣而眠,第二天一大早,还得起床编辑稿件。网上当编辑要审稿,网下是报道员要写稿,我的时间更加紧张了。一次,我发布了一篇军事稿件,由于对相关内容了解不多,将文章中的一幅新装备训练的图片一并发了出来。没过多久,全军政工网胡干事打来电话,展示新装备全貌的相片容易导致泄密问题,下次一定注意。随后,他又教我如何避免、修改泄密稿件;如何将一篇存在一定问题稿件修改成好稿件等方面的编辑技巧。“作为政工网的一名编辑记者,运用网络的力量为基层官兵带来最大效益,就是给我的网络新闻的最大效益。”作为编辑,不仅要编好稿,更要抽出时间写一些精品文章,给网友做榜样,激发网友参与热情。

2007年8月,我在与网友交流时,他们大都对大龄士官婚恋问题有着各自的看法,而且矛盾尤为突出。其中和一个叫“蜗牛”的网友沟通交流时,他感到,何不围绕大龄士官婚恋问题进行调查写稿呢?敏感性、责任感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

一拍即合。经过细心的策划和分工,就大龄士官婚恋问题先后在两个团级单位和网上进行了问卷调查、深入采访,掌握了第一手资料,随后分大龄士官婚恋现状、原因、对策进行采写。完成后的《大龄士官婚恋报告》发表到新闻频道,就迅速得到了广大网友的跟帖和热议。网友“忠实读者”:这种文章才是我们这个频道所需要的,贴进官兵,用事实说话,为官兵利益、为部队长远建设着想。编辑部的力作,欣赏!网友“东方风来”:真的是一篇好文章!贴近实际,贴近兵“官”,贴近时代,我虽然没有权利改变什么,但我给你们敬最神圣的军礼!谢谢你们!网友“老士官”:带着真心调查的真情,调查很仔细,情况很真实,说到了广大士官兄弟的心里,希望能引起决策层的重视。很感谢政工网发这样的稿子,更感谢此稿作者付出的真心!网友“兵头将尾”:文章写得很切合实际,说明作者有很好的调查,现在部队就缺少这样的文章,这篇文章既切合实际,又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总部领导能够多加关注我们这些兵头将尾的感情世界。顶起!……短短两天时间,我没有想到阅读量竟然有3000次,网帖跟帖200条。有鼓励、有感谢,也有反对,但这些话,都给了我无尽的动力……

三年的时间里,我见证了频道的建设、起步和向更正规方向发展,也经历了由实习编辑、正式编辑到责任编辑的过程。如今,我每天都通过军网即时通软件,与频道编辑沟通交流,推荐、修改网友的好稿件,并将好新闻发布出来,让广大网友品读、学习。

现在,我更忙碌了,一边下基层采访、写稿,到网上编稿,一边还按照频道的计划落实全军好新闻评选活动。胡干事说,这是频道的重头戏,不仅通过编辑筛选、网友评论、新闻专家评选出好新闻,还要将获奖作品印成册子,发到全军。我知道,这些工作不仅是我的喜事,更是基层广大新闻爱好者的喜事;我感到,全军政工网新闻频道的春天就要来临了……

一路征程一路歌。“触网”以来,原本想也不敢想的事情,陆续在我身上发生。2007年,我被评为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2008年,三期士官服役期满的我,作为文化骨干破例晋升四期士官。由于新闻报道成绩突出,连年被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名字也出现在了团史馆里……闲暇之余,翻出存放在衣柜里一大沓烫金证书,一枚枚奖章时,心里情不自禁地感到,那些“网事”,有辛酸,有繁忙,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幸福……★

“红人”名片

蒋德红,网名“志在边关”,吉林省军区某边防团政治处四级军士长。全军政工网部队新闻、军旅文学频道远程编辑,10余篇作品在全军比赛中获奖。

猜你喜欢

全军大龄哨所
第四届全军军事建模竞赛公告
第四届全军军事建模竞赛公告
全军军事建模竞赛办出新模式
大龄女也该有春天
全军出击
大龄儿童的春节萌囧CUT
大龄海蟾蜍
我和我的哨所
哨所,在云端
夫妻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