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使用规律的次范畴化研究

2010-04-03

关键词:修饰语所指限制性

王 莉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英语中的关系分句(传统中称作定语从句)分为限制性和非限制性两类。这两类关系分句的现有研究认为,区分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形式标准,另一个是意义标准,暨:在形式上看主从句间是否有逗号隔开,在意义上看关系分句与其先行项是否可以分离,在句法上体现为关系分句是否可以省略。关于这两类关系分句的使用选择,语法界有不少研究。如夸克和章振邦等人就对先行项接限制性关系分句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的情况进行了如下概括:(1)表示独一无二的事物的名词不能接限制性关系分句;(2)非名词性先行项不能接限定性关系分句;(3)带有表类别的不定冠词的名词通常接限制性关系分句;(4)带有all, any, every, no等不定限定词的名词通常接限制性关系分句,等。

已有的研究基本上属于描写性的。它们描写了限制性关系分句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的结构特点、句法功能和语义性质,概括了限制性关系分句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使用选择的种种现象。但已有研究没有回答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在使用上应遵循什么认知规律的问题。而且关于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的区别没有触及这两类语言现象的本质。其结果是对两类关系分句的界定既繁琐而又未得要领,如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的区别都以能否省略作为标准,但在下面例句中,关系分句都可以省略,且省略后句子仍然正确和完整。如:

[1] a.The man who did the robbery has been caught already.

b.The man has been caught already.

[2] a.The Chairman,whospokefirst, sat on my right.

b.The Chairman sat on my right.

可见能否省略不能作为区别两类关系分句的标准。由于区分的标准不得要领,其对学习、掌握和使用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的指导意义便大打折扣。于是,下列类似的错误在英语学习者的表达中就时有所见。例如:

[3]Yuelu Mountain which lies at the back of our provides pleasant surroundings for our study.

[4]William Shakespeare who wrote Hamlet was a representative writer of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由此可见,英语中限制性与非限制性关系分句的区别问题还远未解决。为此,应从这两类关系分句的本质功能入手更深入地探讨它们的区别。

一、次范畴化

(一)次范畴化的含义

次范畴化是范畴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秦裕祥将次范畴化定义为“在基本范畴的基础上切分出下位范畴的认知活动,即是对已知的事物进行再次分类”。次范畴化是社会发展进步和人类认知深化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新的事物不断涌现,已知事物的功能被不断扩大;随着自身认知水平的提高,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除了发现新的事物,对已知事物的认识也日趋细化。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和发现使人类的范畴化活动永无终点,其结果是新的范畴不断产生;已知事物的功能扩大和认识细化则使次范畴化变得不可或缺,其结果则是次范畴层出不穷。

(二)次范畴化的特点

作为范畴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次范畴化有其自身的特点。秦裕祥从次范畴化的角度对英语名词词组中前置修饰语的使用限制进行了研究,针对其研究内容的特性,他论述了次范畴化的两个特点:一是“暗含对立次范畴”,二是“以恒久性属有特征为参照”。暗含对立次范畴是次范畴化最为本质的特点,它不仅适合于对英语名词词组中前置修饰语的使用限制作出解释,而且也适合于对英语名词词组中后置修饰语的使用限制作出解释。以恒久性属有特征为参照是指用添加前置修饰语的方式对名词所指事物进行次范畴化时,前置修饰语所指特征必须为名词所指事物恒久地属有,即它必须是名词所指事物本体的一部分,并必须与名词所指事物的存在过程同在。但是,以恒久性属有特征为参照这一特点似乎不可以用于解释英语名词词组中后置修饰语的使用选择,因为英语名词词组中的后置修饰语所反映的是以名词所指事物的临时性特征为参照对名词所指事物进行的次范畴化。据此,我们认为除暗含对立次范畴和以恒久性属有特征为参照这两个特点以外,次范畴化还具有以临时性特征为参照的特点。所谓临时性特征是事物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临时具有的特征,它可以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作为认知参照对事物进行临时性的次范畴化。

(三)次范畴化的语言表征方式

如前所述,次范畴化是社会发展进步和人类认知深化的产物。这种产物反映到语言中就是生成与之相对应的语言结构。次范畴化在语言中的表征方式主要是“前置修饰语+名词”这种复合语言结构。这种复合语言结构来自于人们对基本范畴成员与其个性特征之间关系的认知结果的符号表征,即基本范畴成员的个性特征与基本范畴成员本体之间存在着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亦即个性特征依附于基本范畴成员本体的关系,人们认知这种依附关系的结果是形成从属关系概念,即特征从属于本体的概念。这种从属关系概念表征化就生成“前置修饰语+名词”的复合语言结构,其中名词指基本范畴成员,前置修饰语指基本范畴成员的个性特征。这些论述为“前置修饰语+名词”这一复合语言结构的生成提供了认知理据,同时也可以为“名词+后置修饰语”这一复合语言结构的生成提供认知理据,因为,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基本范畴成员可以临时性地获得某些特征,这些特征临时性地为基本范畴成员所拥有,与基本范畴成员构成临时性的从属关系,人们对这种临时性的从属关系进行认知的结果是形成临时性从属关系概念,经符号表征就生成“名词+后置修饰语”这一复合语言结构。据此,次范畴化的语言表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前置修饰语+名词”结构,另一种是“名词+后置修饰语”结构,前者是以恒久性属有特征为参照对基本范畴成员进行次范畴化的结果的符号表征,后者是以临时性特征为参照对基本范畴成员进行次范畴化的结果的符号表征。

二、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与次范畴化

英语中的关系分句有限制性和非限制性之分,那么何为限制性关系分句?何为非限制性关系分句?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它们的生成有何认知理据?这些问题的答案均与两类关系分句的认知功能有关。

(一)限制性关系分句与次范畴化

限制性关系分句具有限制性语义特征。我们认为限制性关系分句的限制性语义特征来自于它的次范畴化功能。这就是说,限制性关系分句具有对其先行成分所指事物进行次范畴化的认知功能,其作用是以自身所指特征为参照将先行成分所指事物切分为含此特征和不含此特征的两个次范畴,即“是类次范畴”和“非类次范畴”。这种次范畴化可以通过指明是类次范畴和排除非类次范畴来实现对先行成分所指事物的范围或对象的限制。例如:

[5] There’re people who don’t like fish.

[6] Do you know the manwhocamehereyesterday?

以上两句都含有限制性关系分句,它们都有次范畴化功能:在[5]中,whodon’tlikefish将people切分为peoplewhodon’tlikefish和peoplewholikefish两个次范畴;在[6]中,whocamehereyesterday则将men切分为the manwhocamehereyesterday和menwhodidnotcomehereyesterday两个次范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两个例句显示,限制性关系分句的次范畴化功能具有不同的特点,一是以恒久性属有特征为参照,如[5]中的whodon’tlikefish;二是以临时性属有特征为参照,如[6]中的whocamehereyesterday。

(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与非次范畴化

非限制性关系分句不具有限制性语义特征。我们认为非限制性关系分句的非限制性语义特征来自于它的非次范畴化功能。也就是说,非限制性关系分句不具有对其先行成分所指事物进行次范畴化的认知功能,其作用不是以自身所指特征为参照将先行成分所指事物切分为含此特征和不含此特征的两个次范畴,而是以自身所指特征对先行成分所指事物作出补充说明。由于没有次范畴化功能,非限制性关系分句就不能通过指明是类次范畴和排除非类次范畴来实现对先行成分所指事物的范围或对象的限制。试比较:

[7] a.The childrenwhowantedtoplayfootballwere disappointed when it rained.

b.The children,whowantedtoplayfootball,were disappointed when it rained.

[8] a.She has an elder sisterwhoworksinthecity.

b.She has an elder sister,whoworksinthecity.

可以看出,限制性关系分句因为具有次范畴化功能而暗含了对立次范畴,非限制性关系分句则因为不具有次范畴化功能而不暗含对立次范畴。故此,a,b两句的语义差别很大:[7] a暗示有“想踢足球”和“不想踢足球”两组孩子,想踢足球的孩子因下雨而感到失望;[7]b表示孩子们都想踢足球,他们都因下雨而感到失望;[8]a暗示她不止一个姐姐,其中一个“在城里工作”,其余的“不在城里工作”;[8]b则表明她只有一个姐姐,她在城里工作。

由上可知,有无次范畴化功能是限制性关系分句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的本质区别。这种区别制约着限制性关系分句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的使用规律。

三、次范畴化与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的使用规律

限制性关系分句具有次范畴化功能,这一功能决定了限制性关系分句使用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其先行成分所指事物必须具有可次范畴化的特性,即必须具有以限制性关系分句所指特征为参照对其进行下位范畴切分的可分性。非限制性关系分句没有次范畴化功能,它的使用不受上述前提条件制约,即它的先行成分所指事物无须具有可次范畴化的特性,亦即无须具有以非限制性关系分句所指特征为参照对其进行下位范畴切分的可分性。由此可见,有无次范畴化功能既决定了限制性关系分句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与其先行成分之间不同性质的认知关系,同时也决定了它们与其先行成分之间不同的语义契合关系。这些关系表明,限制性关系分句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的使用选择既受制于它们自身的认知功能,同时还受制于它们的先行成分的语义特性,具体来说就是,关系分句使用选择的标准是关系分句认知功能与先行成分语义特性之间的和谐统一。

(一)独指先行成分与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的使用规律

独指先行成分指表示独指意义的先行成分。这种先行成分所指事物为世间或特定语境所独有,不具有可次范畴化的特性,因此在这种先行成分之后只能选择非限制性关系分句。专有名词表示特定人、物、地点、机构等的名称,它们一般为独指性名词,其后一般接非限制性关系分句。试比较:

[9] a.Beijing,whichhasalonghistory, is now the capital city of China.

b.Beijingwhichhasalonghistoryis now the capital city of China.

众所周知,Beijing只有一个,因而不具有以has a long history为参照进行下位范畴切分的可分性。故此,其后只能接非限制性关系分句对其作补充说明,而不能接限制性关系分句将其切分为Beijing which has a long history 和Beijing which does not have a long history两个次范畴。这就是为什么[9]a正确而[9]b不可接受的原因。

除专有名词外,还有不少普通名词也通常指独指性事物,如表示天体名称的名词(如sun, moon, earth, Mars, Venus等)、指家庭成员关系的名词(如father, mother, husband, wife等)和指部门或单位第一负责人的名词(如minister, chairman, principal, director等)。它们作先行成分时,其后也通常接非限制性关系分句。试比较:

[10] a.The earth,whichissmallerthanthesun, travels round the sun.

b.The earthwhichissmallerthanthesuntravels round the sun.

[11] a.Her husband,whoisanativespeakerofEnglish, will come and teach here next year.

b.Her husbandwhoisanativespeakerofEnglishwill come and teach here next year.

[12] a.Someone,whosoundedlikeyourmother, called to say she wanted to see you.

b.Someonewhosoundedlikeyourmothercalled to say she wanted to see you.

非独指性名词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获得独指性意义,此时其后该接非限制性关系分句。例如:

[13]A student of his,whosenameI’veforgotten, is now a professor ofEnglish.

[14] Only one year after his graduation from college, he publisheda novel,whichmadehimfamousamonghiscolleagues.

分句表达一个事实(限定分句)或行为(非限定分句),其所指是独指性的,不可次范畴化,故而其后只能接非限制性关系分句。试比较:

[15] a.He is always late for work,whichgreatlyangerstheboss.

b.He is always late for workwhichgreatlyangerstheboss.

[16] a.He triedto stand on his hands for five minutes,which-asyouknow-isratheradifficultthingtodo.

b.He triedto stand on his hands for five minuteswhich-asyouknow-isratheradifficultthingtodo.

值得注意的是,在特定的语境中,通常表达独指意义的词可以不表独指,此时如需限制先行成分所指事物的范围或对象,在此类词之后就可以使用限制性关系分句来指明是类次范畴和排除非类次范畴。请看例句:

[17]The AmericaIseenowis quite different fromthe Americayousaw20yearsago.

[18]The Johnwhohaslivednextdoorfortenyearsis going to leave next month.

America和John都是专有名词,但在以上的句子中它们都不表独指。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个事物存在于不同的历史阶段,因而在理论上就可以有不同阶段的该事物,[16]中的America就因此而不表独指。John是一个被人普遍使用的专有名词,因此同名者会很多,在例[17]说话人所处的环境中显然不止一个John,故而也不表独指。当专有名词不表独指时,其所指内容就具有了可分性,用限制性关系分句对其进行次范畴化就是顺理成章之事。

(二)全指先行成分与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的使用规律

全指即指全部,全指先行成分即是指其所指事物全部的先行成分。所谓全部,指的是由所有成员构成的整体。从理论上看,在全指先行成分之后,限制性关系分句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均可以使用。原因是,作为由所有成员构成的整体,全指先行成分所指事物既具有以限制性关系分句所指特征为参照对其进行下位范畴切分的可分性,同时又可以在整体上由非限制性关系分句所指特征对其作出补充说明。但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全指先行成分之后多用限制性关系分句,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接触更多的不是事物范畴中的所有成员,而是事物范畴成员中的一部分,亦即整个事物范畴中的某个次范畴。下面即是全指先行成分之后通常使用限制性关系分句的几种情况。

首先是在含all, any(指“任何一个”),every, no(指“所有的......都不”)等全指意义词语的先行成分之后通常使用限制性关系分句。我们知道,在未作特殊说明或未受特定语境限制的情况下,上述词语的全指意义是以全世界为所指范围的,这一点可在下面的谚语中得到证实。例如:

[19]Allmen(in the world) must die.

[20] Thereisnoone(in the world) but errs.

然而,在特定的交际情境中,人们谈论的往往只是那些与情境有关的事物,而不是事物范畴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所有成员。故此,在含上述全指意义词语的先行成分之后就往往使用限制性关系分句来对事物范畴成员进行次范畴化,以达到通过指明是类次范畴和排除非类次范畴来对先行成分所指事物的范围或对象进行限制的目的。试比较:

[21] a.?All the studentshave made noticeable progress.

b.?All the students,whoareinterestedinthesubject, have made noticeable progress.

c.All the studentswhoareinterestedinthesubjecthave made noticeable progress.

[22] a.?Any manis, the doctors say, risking his health.

b.?Any man,whosmokescigarettes, is, the doctors say, risking his health.

c.Any manwhosmokescigarettesis, the doctors say, risking his health.

[23] a.There isno lane.

b.There isno lane,whichhasnoturning.

c.There isno lanethathasnoturning.

在这几组句子中,a句不可接受,原因是句中谓语的非全指意义与主语的全指意义不相吻合;b句亦不可接受,原因与a句相同,因为其中的非限制性关系分句不具有次范畴化功能,不能通过排除非类次范畴来缩小主语全指意义的范围;c句是正确的,使其正确的原因是限制性关系分句的次范畴化功能,它缩小了主语全指意义的所指范围,其结果使句中谓语的非全指意义与主语的非全指意义取得一致。

在以上的例句中,all, any, every, no等词均作限定词限定名词,除此之外,它们还可以与-body, -one, -thing等构成复合词。同样道理,含这些词的复合词后也多用限制性关系分句。试比较:

[24] a.Everybodywhoisanybodywas there.

b.?Everybody,whoisanybody, was there.

[25] a.She boughtnothingthatwasnotexpensive.

b.She boughtnothing,whichwasnotexpensive.

[26] a.Anyonewhoisoversixteenis allowed in.

b.Anyone,whoisoversixteen, is allowed in.

当然,在全指先行成分之后也可以使用非限制性关系分句,但前提是句中谓语的意义必须与主语的全指意义相吻合。试比较:

[27] a.All the students in this class,whoareinterestedinthesubject, have made noticeable progress.

b.All the students in this classareinterestedinthesubject,andhavemadenoticeableprogress.

[28] a.Every man standing before you here,whoisobviouslymucholderthanyouare, has certainly seen more changes than you have.

b.Every man standing before you hereisobviouslymucholderthanyouare, andhascertainlyseenmorechangesthanyouhave.

[29] a.All things,whicharedifficultatthebeginning, will become easier when you get familiar with them.

b.All thingsaredifficultatthebeginning,andwillbecomeeasierwhenyougetfamiliarwiththem.

以上讨论的是显性的全指先行成分之后限制性关系分句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的使用情况。语言中的全指意义还有其隐性表达方式,如类指名词即是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我们知道,所谓的类指就是指一类事物的全部,其类指性即暗含了全指性。下面两个句子所指意义相同即可说明类指与全指之间的内在联系。试比较:

[30] a.Whalesare mammals.

b.All whalesare mammals.

在类指名词之后,限制性关系分句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的使用选择与在显性全指先行成分之后规律相同,即关系分句的认知功能必须与其先行成分的所指意义相一致。下面的例句a句正确,b句不正确,其原因即与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关。试比较:

[31] a.Whales,whicharemammals, are believed to be the biggest animals in the sea.

b.Whaleswhicharemammalsare believed to be the biggest animals in the sea.

[32] a.Snakes,whicharereptiles, are rather scaring.

b.Snakeswhicharereptilesare rather scaring.

[33] a.Snakeswhich are poisonous are dangerous.

b.Snakes,whicharepoisonous, are dangerous.

[34] a.The compass,whichwasinventedinChina, is now widely used in different fields.

b.The compasswhichwasinventedinChinais now widely used in different fields.

四、结语

本文对英语名词词组中限制性关系分句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的使用选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这两类关系分句的本质区别是它们具有不同的认知功能,即限制性关系分句具有对先行成分所指事物进行次范畴化的功能,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没有次范畴化功能,其作用是对先行成分所指事物作出补充说明。不同的认知功能决定了这两类关系分句与其先行成分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并最终决定了在不同先行成分之后这两类关系分句的使用规律。这两类关系分句使用选择的标准是关系分句认知功能与其先行成分语义特性之间的和谐统一。受此标准制约,限制性关系分句仅可使用于可次范畴化的先行成分之后,非限制性关系分句则应使用于不可次范畴化或无需次范畴化的先行成分之后。据此标准,本文对独指性和全指性先行成分之后限制性关系分句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的使用规律作出了解释。透过这些解释,引言中所提种种问题都可以找到合理的答案。

[参考文献]

[1]Biber, D., S.Johansson, G.Leech, S.Conrad & E.Finegan.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Langacker, 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M].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3]Quirk, R., S.Greenbaum, G.Leech, & J.Svartvik.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5.

[4]Ungerer, F.& H.J.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5]秦裕祥.英语名词词组中前置修饰语使用限制的次范畴化解释[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3).

[6]徐广联.大学英语语法[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7]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8]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猜你喜欢

修饰语所指限制性
类型学视野下英汉名词的修饰语功能研究反思
因“限制性条件”而舍去的根
遗忘者
论《群音类选》的编选类分及其官腔类所指
浩浩荡荡个什么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骨科手术术中限制性与开放性输血的对比观察
髁限制性假体应用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
火柴迷宫
浩浩荡荡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