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组长负责制培训模式在 ICU的实施与效果

2010-03-23郜红梅孙亚萍翟春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6期
关键词:负责制年资监护

郜红梅 孙亚萍 翟春梅

随着重症医疗体系的建立,重症 ICU护理专科的快速发展,对 ICU专科护士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然而,由于ICU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护理岗位越来越突出的高风险和高压力,使得部分高年资护士调换岗位或辞职,高年资护士不断流失,导致ICU护士普遍年轻化,护理专业水平参差不齐[1]。因此,探索有效的重症监护护士培训模式,以解决ICU护理队伍日益年轻化所带来的考验,是目前护理管理者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我院重症医学科自 2008年开始试行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下新型护理培训模式,取得很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 ~2009年 1月选择我院 ICU护理人员 39人,均为女性。年龄 18~46岁,平均 24.3岁。ICU护龄 10年以上 4人,5~9年 5人,3~4年 4人,1~2年 26人。文化程度:本科 4人,大专 13人,中专 22人。技术职称:主管护师 4人,护师 5人,护士 30人。编制:4人为在编正式护士,35人为聘用护士,聘用护士数占科室护理人员总数 89.7%。

1.2 方法

1.2.1 新型培训模式的构建

1.2.1.1 制订计划 新型培训模式采用组长负责制分组法。在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下,对护理人员架构进行调整,根据护士的职称、ICU护龄、基础知识与技能、专科知识与技能、临床思维判断能力、教育与培训能力、协调组织与应急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将护士分成 A、B、C级护士,即高、中、初级。每组分别由这 3个级别的护士6人或 7人组成,共分成 6个组,各组指定其中 1名A级护士为培训组长。培训工作由护士长全面统筹,实行组长负责制分组分层培训模式。

1.2.1.2 确定培训内容与培训时间 在护士长的领导下,以《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ICU护理学》为理论依据,在卫生部制订的《专科护士培训大纲》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开展监护及抢救技术培训,包括:心肺脑复苏、心电监护、血液动力学监护、呼吸功能监护、肾功能监护、神经功能监护、水及电解质平衡监护、中心静脉压测定、电除颤术、呼吸机的使用等内容的培训。培训时间为 3个月。

1.2.2 组织实施

1.2.2.1 理论授课 培训期间每周组织 1次理论学习,专业理论由护士长、资深护士讲课,并利用每天晨会 5~10min的时间,有计划、分层次的提问所学理论,低年资的护士回答不正确时,由高年资的护士回答,最后由护士长总结性解答,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1.2.2.2 操作培训 分单项操作训练和整体合作操作训练。先由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对组长进行培训、考核,达标后,再由组长带领各组成员进行训练。单项操作主要培训 ICU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 4个方面 10项护理技术操作,其中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4项,包括常用抢救技术 2项(单人心肺复苏,机械通气病人的吸痰技术)和一般护理技术 2项(动脉采集血标本技术,危重病人鼻饲管的放置及保留技术);专科护理技术操作 6项,包括疾病护理技术 2项(意识状态的判定,中心静脉压的监护)和专科诊疗护理技术 4项(心脏直流电复律术,输液泵的应用技术,监护仪应用及常见心电图的识别,呼吸机的连接、调试与消毒)。整体合作操作训练采取学用结合的方法,将培训内容与临床结合,如科室收治 1例在全麻下行脑血肿清除术病人,组长结合该病例进行脑出血围手术期护理培训,从资料采集、护理查体、护理评估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以及观察要点、术后康复指导等进行系统培训,结合典型病例进行实际操作,如术后如何协助病人扣背咳痰,如何进行肢体锻炼,从而使理论应用于实践,正确指导年轻护士对专科常见病种的护理,使其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各组护士在组长带领下进行分层培训,通过 3个月扎实的单项技术培训和反复的整体合作训练,科室组织对所有组员进行统一考核。

1.2.2.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辅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可缩短学时,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且教学方法生动活泼,视听结合,形声并茂,以提高护士学习的积极性。

1.3 考核模式

由科室护士长和护理组长组成考核小组,对护士分别进行理论、单项操作、整体合作能力 3个部分的考核。理论考核内容为培训过的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单项操作考核为培训过的操作项目。整体合作能力考评采取分层组合,即由A、B、C级护士各 1人组成 1个小组,抽取 1种危重疾病名称,考核内容包括监护程序、基础操作、专科操作、相关知识、综合素质。采用百分制,每项各占 20分。理论、单项操作、整体合作能力考核要求A、B、C级护士均要≥85分。未达标者,分析原因,再由组长负责培训,2周内给予补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

2 结 果

经过3个月的培训,参加培训及考核的护士 ICU专科理论知识、单项操作、整体合作综合能力等方面与新型护理培训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1。

表1 实施新型护理培训前后护士理论知识及能力比较 (±s,分)

表1 实施新型护理培训前后护士理论知识及能力比较 (±s,分)

组别 人数 单项操作 专科理论知识 综合护理能力 带教能力培训前 39 89.1±1.1 89.7±1.4 91.6±1.2 87.2±2.6培训后 39 98.2±1.4 94.2±2.6 96.6±1.5 95.8±1.4 t值 -31.91 -13.22 -16.26 -18.19 P值 <0.01 <0.01 <0.01 <0.01

3 讨 论

3.1 ICU护理工作的特点及要求

ICU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具有突发性、多变性、复杂性等特点[2]。因此,要求 ICU护士具备全面监护的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具有良好的独立工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沟通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这样才能确保 ICU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

3.2 ICU护士队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ICU护理工作的高强度、高风险的性质和特点,高年资护士不断流失,ICU护理队伍日益年轻,护理专业水平参差不齐[6]。在频繁和复杂的护理过程中,年轻护士表现得经验不足、自我管理不完善、机械执行医嘱、预见性差、整体性全面观察病情能力不足以及护患沟通方面的缺陷影响护理实效,还可能造成病人及家属不满意,甚至引发护理纠纷。因此,重视并加强ICU专科护士的培训,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3]。

3.3 新型培训模式的优点

(1)ICU分层管理是目前ICU推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4],新型培训模式是在分层管理模式下进行的组长负责制分组培训,其最大的优点是将培训考核组合对象与临床护理排班组合对象一致,操作训练考核与临床实际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分组分层进行分项技能训练,再进行实际场景的设计,对模拟病人进行配合训练,使传统单项培训变为多项整体模拟培训,既体现了单项培训,又突出了每个项目间的衔接和人员间的配合,不仅能正确反映护理过程中护士的观察能力,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年轻护士的应急能力,大大提高了重症病人的整体实战能力,使得目前ICU护理队伍年轻化管理难题从根本上得到了有效的解决。(2)通过分组培训模式的建立,以老带新、新老搭配、强弱搭配,既提升了老护士的组织、指挥、协调能力,又真正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使老护士带教能力进一步提高,年轻护士的重症监护技术也明显提高,年轻 ICU护士专业经验不足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加快了ICU护士培训的步伐,同时在护理团队合作上更有其独到的培训效果。(3)通过新型的专科培训,各层级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拓展和加深,各项专科操作和监护仪器的使用正确率和熟练度进一步得到加强。护理投诉、纠纷明显减少,病人和医师对护士的平均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的协调、应变、管理能力及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因此,ICU护士工作能力的培训是保证ICU护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是ICU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5]。新型的组长负责制分组培训模式是新形势下ICU护士培训的有效途径。

[1] 秦玉荣,朱禧庆,牛 娟.对培养急救专科护士的认识及职能定位的思考[J].护理研究,2007,21(7B):1864-1865.

[2] 王永丽.提高 ICU护士急救护理技能[J].护理研究,2006,20(6C):1677.

[3] 桂 莉,陶 红,张 玲.开展急诊护士专业培训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探讨[J].现代护理,2004,10(10):899-900.

[4] 张洪君,苏春燕,周玉洁,等.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399-401.

[5] 吴晓英,胥小芳.ICU专科护士教学基地准入标准与现存问题的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6,6(8):42-44.

[6] 张彦虎,刘 臻,吴晓英,等.北京市 ICU专科护士培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7,7(5):26-29.

猜你喜欢

负责制年资监护
混合模拟工作坊在低年资胸心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2019年资管行业十大猜想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菜篮子”市(州)长负责制考核办法的通知
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高校基层学院党政共同负责制初探
司法改革中合议庭负责制——走出“形合实独”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