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心目中的有效课堂

2010-03-23牛怀德

天津教育 2010年11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教师

■牛怀德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用最少时间、最小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研究有效课堂教学应从了解学生、研究学情出发。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研究有效课堂教学应从了解学生、研究学情出发。我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多种形式访谈,总结出学生心目中有效课堂特征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教师教学有激情

问卷调查中很多学生写道:“教师的激情会点燃我们的学习热情”,“教师的精神面貌决定了我们的学习状态”,“以其昏昏,怎么能使人昭昭”。教师要有美妙动听的声音,妙趣横生的语言,传神的眼睛,富有神采的表情,专业规范的行为,思如涌泉的学识,鲜明唯美的个性,平和美丽的心灵,超凡脱俗的气质,崇高圣洁的灵魂,阳光幸福的人生。

教师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教师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言必行,行必果”,廉洁自律,光明磊落;要有宽容慈爱之心,善待每一个学生;要有执著精神,鼓励学生追求卓越。

教师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打铁先得自身硬”,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知识储备系统扎实、广博,语言规范、生动形象,板书整齐美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媒体运用得心应手,突发事件处理镇定稳妥,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有效备课,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和整合,教师备课要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再提供适度、新颖的学习材料,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教师要对全体学生负责。“责任心强的老师是同学们公认的好老师。”责任心是教师为人师表的第一条件,也是爱岗敬业的最突出体现。教师有责任心,才能产生对全体学生高度负责的内驱力,把职业责任升华为博大的爱心,于细微处发现真情,于平凡中创造奇迹,于淡定中实现追求,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学生学习有兴趣

兴趣培养,不仅靠表面、直观、感情刺激的手段,更靠学生进行脑力劳动,思考、探索和创造,兴趣的源泉在于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终于又盼到×老师的课了!”“怎么又轮到他上课了?”这反映了学生对有效课堂强烈渴望和对低效课堂极度厌恶的心情。座谈中,学生描述了很多给他们留下美好回忆的课例,如,“语文课上,老师把我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当范文给同学们念了”;“今天数学课,我站在讲台上当小老师”;“外语老师展示了他出国时和‘老外’们的合影,真羡慕”;“来到生物实验室看到了好多标本”;“地理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很多美丽图片,大家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壮美”;“美术课讨论热烈,用电脑绘画,学得很开心”;“现实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可以用物理原理来解释,物理真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交流情感、融情于教,创设情境、排疑解难,调整内容、难易得当,小组互动、寓教于乐,巧设问题、激励表扬,传授方法、调控氛围等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使学生专心上课,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三、师生互动

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知识建构过程,课堂应是学生学习的天堂,不是教师一言堂。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促进学生思考。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指出,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什么东西都讲,要有所讲有所不讲,为学生思考和探索留下空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思考、审视、质疑、倾听、创造、体验,通过提问、练习、讨论等形式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变单向教学为师生双向、多向和网状互动教学,学思结合、讲练结合,知行统一。

四、智慧管理

初中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因此,需要有效的课堂管理来保障有效教学的实施。课堂管理,不能仅视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控制,这仅是课堂管理的一部分内容。研究表明,有效课堂管理包括三个层面管理:一是指围绕教学目标制订班集体学习规则。通过引导,学生承担遵守学习纪律、主动参与学习责任,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课堂问题行为,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二是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科学支配教学时间。要提高学生课堂专注的时间和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研究表明,课堂45分钟,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5个时区:呈波谷(起始5分钟)—波峰(兴奋时区15分钟)—波谷(调试区5分钟)—波峰(回归区15分钟)—波谷(终极区5分钟)的发展规律。教学中可根据这种规律,完成不同的课堂教学任务,解决关键问题。三是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差异性作业布置。及时反馈学生作业中暴露出的问题,让学生有效地完成家庭作业。

五、知识有升华

科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统一体,从根本上讲各学科知识之间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从当代世界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来看,加强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结合,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是大势所趋。

“课堂上要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不要只局限于课堂,在重视课内基础知识的同时,适当联系一下课外相关知识,做学问不要太‘死’。”这是问卷调查反映学生对教学内容课内外联系与知识升华的愿望。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教材教,要求教师以教材为原本,注重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注重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互联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结合,注重课堂学习内容与课外阅读材料结合。课堂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学生获取知识途径由一元走向多元。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升华学科知识,给学生介绍各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和国内热点、焦点、疑点和难点问题,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未来结合起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

六、创新手段

问卷调查中学生要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新奇感”、“应根据个人不同情况运用不同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研究说明学生的智能由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音乐节奏、身体运动、人际交往、自我反省、自我观察等智力构成,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几种智力,只不过这几种智力在不同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存在,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转变单纯讲授教学模式,讲授、练习、思考、实做、参观等多种方法交融,语言、文字、图形、符号、音乐、视频等多种教学媒体共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也是当前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核心思想,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