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图书馆的专业分馆建设

2010-03-22王荣坤

图书馆学刊 2010年2期
关键词:总馆分馆中心

王荣坤

(东北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04)

1 图书馆分布模式概述

高校图书馆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布局模式:一种是集中式,即全部馆藏集中在一个建筑物内,提供集中服务。这是我国多数高校图书馆普遍实行的一种模式。另一种是分散式布局,即根据院系分布和读者分布情况,将藏书分散在同一校园不同的建筑群落中,或将藏书分散在不同的校区中,进行分散保管和提供服务。我国也有一部分高校图书馆采用这种模式。分散式模式又可以分为同一校区分散式和多校区分散式两种模式。

2 国内外大学专业分馆建设概述

2.1 欧美大学图书馆的专业分馆建设

分馆制在国外发展很早,一些历史悠久的大学尤其如此。如美国哈佛大学拥有怀纳德图书馆等100个分馆,斯坦福大学拥有以格林图书馆为首的24个分馆,再如美国的康奈尔大学,以奥林图书馆为中心馆,共设有尤里斯图书馆(即本科图书馆)、非州研究图书馆、法律图书馆、数学图书馆、昆虫图书馆、安尼克斯图书馆等16个分馆。英国的牛津大学更有120个分馆。

国外分馆制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由历史传统决定,即能分权则不集中,二是大学校区大多规模大且很分散,三是文献经费来源渠道的多样性。

2.2 香港地区高校的专业分馆建设

香港的高校图书馆普遍实行分馆制度。如香港大学图书馆分为6个专业分馆,冯平山图书馆、吕志和法律图书馆、教育图书馆、音乐图书馆、牙医图书馆、医药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也分为6个专业分馆,崇基学院牟路思怡图书馆、新亚书院钱穆图书馆、联合书院胡忠多媒体图书馆、李炳医学图书馆、建筑学图书馆、法律图书馆。

2.3 国内高校图书馆专业分馆建设概况

我国高校图书馆多数都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的,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是采用的集中式布局模式,即便是后建的高等学校也都延续了原有高校的传统。

据文献记载,厦门大学是实行分馆制改革的先行者,其变革始于1998年,此后则有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陆续跟进。由于每一所大学的地域、历史、环境、资源、规模等情况各不相同,其图书馆的分馆建设也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

①厦门大学:1998年2月,厦门大学以文件形式下发了《厦门大学公共服务体系(图书资料系统)管理体制改革试行条例》,条例明确规定“取消院、系、所原有的资料室,按学科门类建立图书专科分馆”,“分馆隶属于校图书总馆,由总馆统一管理,纳入总馆的工资总额动态包干管理体制”,“设立分馆的院、系、所一律取消所有的图书资料人员编制,原有的图书资料人员由总馆考核选用和统一调配”等事项。通过几年的工作,厦门大学陆续成立了5个分馆,即经济与管理分馆、法学分馆、文史分馆、理工资料中心、成教与职教分馆,这些分馆与重点研究所资料室及总馆共同构成厦门大学图书资料服务系统。[1]

②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分馆建设从2001年起步,主要目标是建立全校统一的文献保障体系,分馆建设以院、系、所资料室转型为基础,以网络联合目录数据库为特色。当年有5个院、系、所资料室与北大中心馆签署了资源共享协议书,正式成为分馆。在其后的4年时间里,分馆发展至14个。现在以北京大学中心馆为核心的全校文献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2]

③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分馆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形成全校文献信息资源及服务的合理布局。主要做法是将若干已有一定基础的院系图书资料室逐步发展扩大,建成相应的研究型专业图书馆。目前全校已建有6个专业图书馆——经管图书馆、建筑图书馆、法律图书馆、人文图书馆、美术图书馆、医学图书馆,专业馆主要为各自学科的教学科研服务。大部分专业馆隶属于所在学院,其馆舍、文献资料、设备、人员以及运行经费等均由所在学院提供。[3]

3 大学图书馆实行分馆制度的必要性

3.1 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需要

研究型大学需要强有力的公共服务体系支撑,而文献信息系统是高校公共服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从文献资源的建设和基于资源的服务而言,仅仅依靠中心馆本身总有一种力不从心或鞭长莫及的感觉,专业分馆的建立是对此缺憾的有效补偿。

3.2 学科建设的需要

现在国家正在实施211工程建设和985工程建设,学科建设是每一所大学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学科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所大学的办学实力和水平,决定了一所大学在全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实行分馆制,为重点学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资源保障和高质量的信息服务,通过馆员对信息的搜集、整理、整合,把研究人员所需信息及时传递给他们,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进而促进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

3.3 专业评估的需要

目前高校专业评估正在陆续开展,专业文献资源的保障程度是专业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实行专业分馆制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进行专业文献资源的建设,将某一专业的信息资源高度集中,有利于强化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为专业评估做好准备工作。

3.4 节约藏书空间的需要

集中式布局的图书馆藏书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受到空间的制约,而学校又不能通过循环往复地翻建新馆舍来解决问题,分馆制则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实行分馆制可以缓解藏书空间紧张的矛盾,可起到藏书于民、藏书于院系的作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存储技术的发展为文献分散存储条件下实现资源的共建、共知和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文献存放的物理位置不再重要,读者利用网络可以随时跟踪所需文献的去向,按图索骥找到自己所需文献。

3.5 节省经费的需要

实行专业分馆制后,可以将原学校下拨的图书经费和各院系用于图书资料的费用统筹使用,减少重复浪费,有利于建设高质量的藏书体系。

3.6 方便读者的需要

根据用户利用文献最省力法则,用户总是希望通过最省力的途径获取他需要的文献,专业分馆选址通常在所在院系的建筑物内部或附近,读者利用文献就像利用实验室一样方便,足不出户就可查阅资料。分馆制度的实施可以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走进学院,走进专业,贴近读者。

4 中心馆与专业分馆的特征讨论

4.1 中心馆与专业分馆的管理体制

中心馆和专业分馆的管理体制可以采用3种方式:一是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方式,即“统一人事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规章制度、统一组织文献信息资源、统一网络环境等”[4],就是行政上具有隶属关系;二是高度分散业务指导方式,即中心馆只对分馆进行业务上的指导,比如分类编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行政上无任何隶属关系;三是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即根据分馆的客观条件有的实行统一管理,有的则实行业务指导。一般而言,多分馆管理过程中应尽量采取集中统一的管理方式。“对于一部分分馆来讲,分散式管理更有利于发挥分馆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实行分散式管理,在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应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4]

4.2 中心馆与专业分馆的任务划分

中心馆负责全校公共服务体系中文献信息资源的总体规划和协调,并围绕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利用制定相关政策,为信息资源的共知、共享搭建公共平台,协调各分馆的关系,为学校师生提供全面、系统的信息咨询与利用服务。

“专业分馆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服务对象,即相关学科的院系、专业的需要,开展与有关院系相关的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并以“专”、“新”、“精”、“全”的特点,全面、系统、深入地为读者服务。”[5]

4.3 中心馆和专业分馆的文献资源收藏范围

中心馆和专业分馆的文献资源应各有侧重,“总馆的文献收藏学科范围和学术级别比较广泛和丰富,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在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基础性、通用性、交叉性的文献,特别应成为总馆的收藏重点。对于其他分馆的收藏所不能涵盖的文献资源以及一部分大型的经典参考工具书和具有长期收藏价值的重点文献,自然也应该包括在总馆的收藏范围之内。”[6]文献类型应以正式出版物为主。“而专业分馆的文献收藏以本专业设置的学科范围为主,文献学术水平以研究级为主,同时也可适当考虑收藏少量用于学生基础课教学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6]专业分馆文献的收藏原则:“专业用书重点收藏,相关用书(交叉学科)适当收藏,无关用书不入藏,注重学科的学术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收集本学科文献资料时范围要大、种类要多、复本要少。应积极拓宽专业文献的收集范围。不仅要收集专业性的图书、期刊,还要收集专业性的非正式出版物,如内部资料、会议文献、学术报告等。”[7]

4.4 中心馆与专业分馆的文献资源协调

中心馆与专业分馆应该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进行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协调。“总馆在学校文献资源配置方面应起到总规划设计者的作用,在科学客观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合理进行校园资源布局,提出资源建设总体方案。而专业分馆则应加强与总馆以及与其他分馆的合作协调,从学科领域、学术级别和文献类型等角度进行合理分工,减少重复购置,加强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建设水平和利用的效率。”[6]专业分馆的文献应该是动态可调整的,可以根据本专业教学和科研的需要随时从总馆补充或返还。

4.5 中心馆与专业分馆的文献加工与编目

文献加工与编目标准化是实现全校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条件,因此,统一标准,实行规范化作业是中心馆和专业分馆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文献加工中涉及到文献标引、分类、编目等都有国家和行业执行标准,或者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的工作细则,这些对中心馆和专业馆都有约束力。“总馆应能提出和促进实施统一的业务标准和数据规范,建立适宜的文献采购和文献编目合作机制,以实现对全校各分馆数据资源的方便交换和对文献资源实行统一报道。专业分馆应根据统一的业务标准规范,积极采用与总馆和其他分馆一致的作业方式,”[8]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全校共建、共知与共享奠定基础。

4.6 中心馆与专业分馆的服务对象

中心馆和专业分馆的服务对象应该按照读者的专业不同或研究领域来划分。“总馆服务对象的主体是全校范围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和各类各级学生。而专业分馆的服务主要面对本院系的教师和学生,同时也应适当地为外院系读者的特殊文献需求提供服务。”[8]

4.7 中心馆与专业分馆的网络管理平台

无论中心馆和分馆是什么模式(集中式或分散业务指导式)运行,中心馆和分馆应在同一网络平台下运行,否则中心馆和专业分馆制的优势就无法体现。“总馆应积极推进和促进在校园范围采用统一的图书馆计算机管理软件,并在校园网络的基础上形成联接总馆和各个分馆的文献信息网络,使之成为文献数据加工和信息报道服务的公共系统平台。专业分馆要加快自动化、网络化和数据库建设的步伐,将分馆馆藏尽快加入到全校书目报道的系统中,”[8]并采用与总馆相一致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以便进行公共查询(OPAC)、流通管理以及文献加工等内部业务处理。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大学文献信息保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大学图书馆分馆的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建立什么样的大学图书馆系统,如何充分而有效地发挥中心馆和分馆的作用,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研究。

[1] 萧德洪.资料室的分馆化改造:厦门大学的经验[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4):5-8.

[2]沈正华,臧健.变革中的北京大学图书文献保障体系——以分馆建设为例的思考[J].北京大学图书馆分馆建设通讯,2005(7):8-16.

[3] http://www.lib.tsinghua.edu.cn/.

[4] 马龙超.大学图书馆分馆管理模式之思考[J].情报杂志,2005(2):132.

[5]陈玉青.按学科大类组建图书分馆开展文献信息服务的探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2(1):29-30.

[6] 赵熊,杨慧.图书馆分馆建设策略研究[J].探索与争鸣.2000(6):9-11.

[7] 琛玉.试论高校学院图书分馆建设[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9(3):22-24.

猜你喜欢

总馆分馆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图书馆总馆/分馆制的实践研究
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初探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台北市立图书馆北投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