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休闲视野中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

2010-03-21叶祥财

体育科学研究 2010年3期
关键词:居民社区体育

叶祥财

(广州体育学院休闲体育管理系,广东广州 510500)

休闲视野中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

叶祥财

(广州体育学院休闲体育管理系,广东广州 510500)

为了理清休闲对当前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影响,采用文献综述法,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探讨休闲时代的来临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对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方式的变化使社区体育的传统功能凸现不足,生活方式的变化给社区体育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休闲娱乐化是当前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方向。

社区体育;生活方式;休闲娱乐化;

1 休闲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方式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怎样生产,便怎样生活,生活方式就是回答“怎样生活”的问题。法国社会学家福勒斯代也认为,生活方式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就是闲暇时间,一个人的闲暇生活方式就是他的生活方式。伴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社会条件的提高和生活环境日趋改善的同时,人们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的质量和自身的健康,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据统计,目前我国全年法定节假日达到了144天,人均占有闲暇时间达到30 h/周。上述情况表明,我国正步入休闲时代。随着物质上的宽裕,余暇时间的增多与相对集中,人们在休闲生活方式上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1.1 休闲方式由消除疲劳转向休闲娱乐

在消费水平较低、体力消耗较大的时代,人们是以消极性休息为主,余暇时间的行为主要是看电视、睡觉、闭目养神及聊天等。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社会里,人们总是强调劳动、生产,而对休闲、娱乐则抱着一种谴责的态度,从人们对吃喝玩乐的蔑视,对玩物丧志的肯定中可略见一斑。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人们逐渐认识到不仅生产劳动是自身生存的必要条件和内容,休闲娱乐体育活动同样对人的生存具有积极的意义。余暇既是创造和提供人类娱乐的机会,又促使身心被损害的人体得到补偿和恢复,体现了对人的权利和价值的肯定,引导社会文化生活的不断进步,是一种人性的回归。

1.2 支配余暇时间由消极被动转向积极主动

20世纪90年代初期,人们在余暇时间主要的活动是阅读报纸、观看电视、参观展览及听取报告等,在支配余暇时间上存在很大的消极和被动性。应该指出的是,当前我国正处在电视时代,电视统治了人们的生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我国城乡居民余暇时间支配方式主要集中在看电视和电影,阅读小说报刊杂志等相对静态的休闲活动,这反映了我国居民在余暇时间内的普遍情况。如何将居民从电视机前动员起来,去参加身体力行的体育锻炼和体育娱乐,已经成为发展社区体育必须解决的问题。21世纪则进入支配余暇时间的新阶段,物质上的宽裕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为人们创造了休闲的基本条件,为大众进入休闲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可能性。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使得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居民有了“钱”有了“闲”,生活方式从物质享受型过渡到精神享受型,催生了休闲体育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工作强度不断加大,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人们追求身体和精神健康的意识明显加强,对休闲生活和体育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健康、快乐的休闲活动已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时尚,成为生活的主流。从经济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来看,在小康社会时期,休闲活动方式的选择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文明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大众文明程度较高的社会中,休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更加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休闲体育则是休闲活动的首选。休闲体育是人们生活富裕时的一种享受,是最具活力、最有发展性的一种休闲方式。休闲体育是伴随小康社会建设步伐而出现的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在休闲中运动,在运动中休闲。小康社会的休闲方式将会以休闲体育为主流。

1.3 休闲方式从个体向群体化方向发展

人们支配余暇时间是一个简单的个人行为。而在现代社会,支配余暇时间更具有社会性,这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在余暇时间的活动更加群体化。比如人们要参加旅游团的活动,要参加社区的体育组织,球队、舞蹈队和培训班等,在集体活动中寻求社会交往。另一方面,人们的余暇时间活动也具有越来越多的自我价值,人们到电视台去参加谈话节目,人们组成业余乐团、剧团在社会上公演,人们把自己的艺术作品放到展览馆、博物馆展出,人们将运动才能展示给公众,都使余暇时间的活动具有了更高的价值。

1.4 休闲场所从室内走向户外

在城市污染十分严重的今天,人们有一种离开嘈杂市井生活重返田园生活的意愿。人们愿意到社区文化广场去参加活动,到果园里去采摘,到牧场上去巡游,到渔船上享受渔家灯火。从这个意义上讲,社区体育不仅是指在社区内开展的活动,也包括由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

2 生活方式的变化使社区体育的传统功能凸现不足

社区体育的功能之一即提高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我国将社区体育界定为: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基础(包括各学校、机关、工厂、公园以及街道的公共体育设施),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要,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在对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文明造成的生物结构和机能的退化,高营养、低消耗代谢造成人体体内物质积累的问题,传统的社区体育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应答。但面对小康社会的来临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以推行健身为主要功能的传统社区体育已显得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的休闲娱乐的需求。

3 生活方式的变化给社区体育发展带来的新思考

社区体育是我国城市社会体育的重要形态,其发展更多地受到社会文明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制约。在我国现有国情下,对社区体育的发展应有新的认识与思考:

3.1 休闲生活方式社区体育的立足点

在信息化、知识化、科技化高度发展的社会,高效率、快节奏、激烈竞争成为社会运动的基本方式。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而现代生活异化了“人”自身。“紧张”成为现代各种流行病的潜在因素,“焦虑”成为心理疾患的主要杀手。人们需要平衡紧张的心态,需要消除焦虑的心绪,需要逃避危险的心境。闲适,可以使劳动者释放工作压力;闲适,可以让老年人找回童真,慰藉失落的心灵;闲适,可以使人们卸去社会的面具,返璞归真,回到人性的本原。总之,闲适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的心理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生活层面上满足人追求闲适的心理要求。城市社区体育是高度紧张生活的避风港,是人们实现闲适生活状态的一片净土。人们在社区体育生活中,没有政治斗争的纷杂,没有经济活动的功利,没有学术交流的争辩,没有社交场合的敷衍。社区是人们远离工作单位、公共场所、交通工具,远离社会阶层、规章制度、亲戚裙带后惟一可以躲避危险和紧张的一种“社会机构”。我们说社区是“社会机构”,因为它不同于家庭,在社区内人们可以得到教育、文化、医疗和生活服务,也可以将自己的专长和能力奉献给社区的其他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驱动下的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休闲生活方式是一种高度自我的、强调个体心理满足的、重视兴趣爱好的、非功利的、以人为目的的生活方式。

3.2 重新认识社区居民体育价值

社区体育的发起、组织和管理不能做硬性干预,而主要应从刺激体育需求、调动参与的积极性着手。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中休闲之风已渐成气候,但选择体育活动还较少。体育作为休闲、娱乐、培养人综合素质的手段的价值尚未引起大多数人的重视。因而体育作为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还未被大多数居民所接受。这些是当前影响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一大现实因素,伴随着体育社会化、生活化潮流,这一状况有望得到改观。

3.3 改变社区体育的管理理念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上存在行政化倾向、政社不分的缺陷,导致社区管理组织和基层政府在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上“都在管,都不管”的局面。社区体育要健康运行,必须明确界定政府与社区居民委员会在社区体育管理中的职责。将社区体育的具体的组织管理明确归于居民委员会,政府则发挥指导、协调、服务作用,帮助社区解决一些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如社区体育发展的长远发展规划,培训社区体育管理者、指导者,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社区资金投入体系,帮助建设社区体育活动的配套设施等。

3.4 正确引导居民转变生活方式,积极从事体育活动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对参与体育活动淡漠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居民对体育活动休闲娱乐方面的认识不足。体育作为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未被更多社区居民所采纳,我国目前社区居民余暇时间多是被动“休闲”,如闲逛、聊天、看电视和阅读等。引导社区居民全面认识体育的价值,加强对社区居民余暇教育,对推动社区居民积极参加社区体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京申奥成功,对推动社区体育的开展提供了良机。世界上诸多发达国家曾借举办“奥运”东风全面发展本国体育事业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借此契机,组织各种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体育的认识,使之认识到经常性的体育行为是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余暇时间选择参加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健体强身,且可愉悦身心,完善个性,促进个体全面、自由、和谐发展,使自身的生活质量得到积极、有效的提升。

21世纪现代社区体育的发展是随着人们现代休闲生活方式需求、城市整体建设、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充分思考与发展社区体育,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符合人们对体育的新需求,是提高城市国民健康体质建设水平和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的长远策略。

[1]沈梅.对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3):313-314.

[2]李建国.上海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模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4):74-79.

[3]沈建华.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体系发展的目标、原则与网络[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4):70-73.

[4]李志强,郭兰.试论社区体育与城市文明社区建设的有机结合[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18(2):6-10.

[5]王广虎.“生活世界”与社会体育生活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26(4):1-4.

[责任编辑魏 宁]

Community Sport Development in China on the View of Leisure

YE Xiang-cai
(Guangzhou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zhou 510500,China)

In the time of the coming of leisure tim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fe styles,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ports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Being a phenomenon in some urban areas,community sports undoubtedly grow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essay puts forward some new thoughts of developing community sports on the view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fe styles.

community sports;life style;leisure and recreation

G 89

A

1007-7413(2010)03-0057-03

2009-07-12

叶祥财(1976—),男,江西吉安人,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居民社区体育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高台居民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