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实证研究*

2010-03-19龙海明柳沙玲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1期
关键词:储蓄消费行为城镇居民

龙海明,熊 黎,柳沙玲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快速增长,由此形成的旺盛内需为湖南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增速放缓,平均消费倾向呈总体下降趋势,消费需求的下降已成为并有可能长期成为制约湖南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收稿日期:2010-04-14

†通讯联系人,E-mail:longhaiming@263.net因此,有必要对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消费行为模式转变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并依此探讨刺激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

1 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实证模型的构建

1.1 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内在设定

按照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并参照臧旭恒对消费者的假定[1],为研究方便,本文对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行为进行4个方面的内在设定:理性主体;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具有可加可分性的特点且满足合意性原则[2];规避风险;时间偏好.

1.2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行为模式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湖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在改革开放初期增长较快,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5年)以后增速放缓.因此,可以1995年为界,分阶段分析湖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模式,并构建与之相应的实证模型.

图1 1978-2008年湖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Fig.1 The average per capita consumption expenses of Hunan urban residents during 1978to 2008

1.2.1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1995年)

这一阶段,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行为模式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消费对一些常规的影响因素较敏感.

一方面,1978年以来湖南省经济以年均增长9%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国民收入分配全面向居民倾斜,城镇居民消费的收入约束得以缓解;另一方面,劳动就业、公费医疗和教育补贴等传统福利制度得到加强,弱化了城镇居民未来的不确定性,因而削弱了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

在未来确定、真实利率为常数、一生共有T期的情况下,居民个人的预算约束为[3]:

式中:r为真实利率;A0为初始财富;Yt为第t期的收入;Ct为第t期的消费.

理论推导的结果表明,在确定性的条件下,居民对真实利率和效用贴现率的变动敏感,如果真实利率下降,居民将会增加当期消费.此外,若考虑消费的约束条件,则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还包括收入水平、财富水平以及消费者习惯.这一阶段城镇居民未来的不确定性并不明显,其对未来的预期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一种符合持久收入假说的后顾型预期.因此,这一阶段湖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模式可以用如下的消费函数来刻画:

式中:βi为变量系数;Ct,Ct-1为当期和滞后一期消费;Yt,Yt-1为当期和滞后一期收入;St-1为滞后一期储蓄;rt为当期利率;πt为当期通货膨胀率;ut为随机扰动项.

1.2.2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1995年—)

这一阶段,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行为模式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消费主要受到收入和未来不确定性的影响[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方面,湖南省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消费的收入约束得到进一步缓解;另一方面,劳动就业体制、收入分配体制、福利体制以及价格体制等各方面的深化改革使得城镇居民产生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而与此同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建立健全,大部分城镇居民只能通过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增加预防性储蓄来尽可能地锁定未来的不确定性[5].

根据生命周期假说,假定居民效用函数三阶可导,则居民的消费最优化问题可以表示为:

式中:ct是第t期的消费;r为利率;wt为第t期的财富;yt为第t期的收入;u(·)为居民的效用函数;β为时间贴现因子,0<β<1[6].

运用动态规划求解该模型,可得:

对u'(ct+1)进行二阶泰勒级数展开,忽略高阶无穷小量,整理可得预期消费增长率为:

根据Leland的研究[7],如果u'>0,当未来存在不确定性时,居民会进行预防性储蓄.此时,δ>,居民因未来存在不确定性而预期下期消费增加,因此导致本期预防性储蓄增加.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本期预防性储蓄的增加必然导致本期消费的下降[8].

因此,这一阶段湖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一方面因为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而增长,另一方面又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所引致的预防性储蓄而受到抑制.这一阶段湖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模式可以用如下的消费函数来刻画:

式中:βi为变量系数(理论上β1为正,β2为负);Ct为消费;Yt为收入;Xt为反映未来不确定性的变量;ut为随机扰动项.

2 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计量实证

2.1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对消费影响的整体实证

收入水平在任何环境下都是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虽然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尚无定论,但是收入始终会对消费产生规模上的约束作用[9].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呈增长态势,二者明显正相关.因此,本文首先就湖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进行整体实证.以Ct表示人均消费,Yt表示人均可支配收入,GCt表示人均消费增长率,GYt表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数据见表1.

表1 湖南省城镇居民Ct,Yt,GCt和GYt数据Tab.1 Data of Hunan urban residents Ct,Yt,GCtand GYt

2.1.1 数据平稳性检验

为避免出现伪回归,本文首先采用ADF方法对湖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根据协整的定义,如果两个时间序列均为一阶单整,而这两个时间序列的某个线性组合是平稳的,那么这两个时间序列是协整的.湖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为二阶单整,则它们的一阶差分数据有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出于对经济意义的考虑,本文对湖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增长率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采用ADF方法对湖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增长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表2 湖南省城镇居民Ct和Yt的平稳性检验Tab.2 Stationary test of Hunan urban residents Ctand Yt

表3 湖南省城镇居民GCt和GYt的平稳性检验Tab.3 Stationary test of Hunan urban residents GCtand GYt

2.1.2 协整回归

建立湖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增长率(GCt)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GYt)的协整方程:

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参数估计,得回归结果:

采用ADF方法对残差序列^ut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残差序列^ut的平稳性检验Tab.4 Stationary test of residual serial^ut

协整回归的结果表明,湖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增长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长期来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每提高1%,平均将使人均消费增长率提高1.105 684%;当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低于其均衡增长路径时,会使人均消费的增长放缓.因此,收入水平是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

2.1.3 误差修正模型(ECM)

存在协整关系的时间序列可以运用误差修正模型来进行拟合.建立湖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增长率(GCt)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GYt)的误差修正模型:

式中:ΔGCt为GCt的一阶差分;ΔGYt为GYt的一阶差分;ecmt-1为滞后一期残差.

对误差修正模型拟合的结果为:

误差修正模型拟合的结果表明:湖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增长率的增量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的增量同方向变动,二者正相关;当人均消费增长率短期偏离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相适应的均衡值时,存在-1.405 021的修正力量使人均消费增长率在下期向均衡值靠拢.这进一步说明了收入水平是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

2.2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行为模式的实证

2.2.1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1995年)

根据前文对这一阶段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行为模式的分析,建立如下回归方程:

式中:LCt,LYt和LSt分别为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总额、收入总额和储蓄总额的对数值.此处使用上述变量的对数值是为了减小数据的波动幅度以增强回归结果的显著性,使用总量数据而非人均数据是出于数据的可得性.

以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总额的对数(LCt)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以湖南省城镇居民收入总额的对数(LYt)、滞后一期收入总额的对数(LYt-1)、滞后一期消费总额的对数(LCt-1)、滞后一期储蓄总额的对数(LSt-1)、利率(rt)和通货膨胀率(πt)衡量当期收入、未来收入的预期、消费习惯、资产存量、资产收益率和储蓄的机会成本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

对回归方程拟合的结果为:

从拟合结果可以看出,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系数高达0.999 225,但是LYt-1,LCt-1和rt的回归系数不显著(t值不高).这可能是因为LYt-1和LCt-1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因为收入通常是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保留LYt-1,去除LCt-1,重新对回归方程进行拟合,结果为:

从此次拟合的结果可以看出,除了rt,其他变量的回归系数的t值都大幅提高.这可能是因为我国利率决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利率水平不能真实反映市场资金供求.去除rt,再次对回归方程进行拟合,得到这一阶段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行为模式的最终实证结果:

从最终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当期收入、滞后一期收入和通货膨胀率对这一阶段湖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消费随着当期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消费随着未来预期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体现了居民以一生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最优消费行为;消费随着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而增加,说明居民对资金的时间价值敏感.

2.2.2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1995年—)

这一阶段湖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主要受到收入和未来不确定性的影响.根据前文的分析,未来的不确定性可以用预期消费增长率来测度,因此本文选用湖南省城镇居民预期人均消费增长率(Et[GCt+1])来衡量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假设湖南省城镇居民的预期为后顾型预期,即Et[GCt+1]=GCt-1.由此建立如下回归方程:

式中:Ct,Yt和GCt-1分别为湖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滞后一期人均消费增长率.

对回归方程拟合的结果为:

实证结果表明:湖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正相关,这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收入水平仍然是影响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人均消费与滞后一期人均消费增长率负相关,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制约了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的增长.

3 结 论

实证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收入的增长始终是影响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时期,由于面临不同的消费环境,湖南省城镇居民选择了不同的消费行为模式.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并不明显,湖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对一些常规的影响因素比较敏感,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和未来收入持续上升的预期使得这一时期湖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增长迅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湖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一方面因为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而增长,另一方面又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所引致的预防性储蓄而受到抑制,因此这一时期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增速放缓.

稳定增长的消费需求是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湖南省而言,当前应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刺激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为湖南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可靠的内需保障.

首先,应着力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并稳定城镇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无论是对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相关性的整体实证,还是分阶段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结果都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收入的增长始终是影响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可以从整体上直接刺激其消费需求,促进其消费支出的增长.同时,实证结果也证明了稳定未来收入增长预期的重要性.一方面,如果预期未来收入增加,居民以一生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最优消费行为是增加当期消费;另一方面,未来的不确定性会抑制居民消费,稳定未来收入增长预期能弱化未来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经济调控措施减小城镇居民的收入波动,稳定城镇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激发城镇居民的消费意愿与消费潜能.

其次,应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根本上消除城镇居民未来的不确定性.实证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湖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所引致的预防性储蓄而受到抑制,这是这一时期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增速放缓的原因所在.应加大投入,尽快建立健全覆盖教育、劳动、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城镇居民对未来生活的预期,从根本上消除城镇居民未来的不确定性,为城镇居民创造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良好消费环境,弱化预防性储蓄对消费的抑制,激发城镇居民的潜在消费能力.

此外,应全面推动消费金融的发展,为城镇居民消费的增长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一方面,消费金融的存在是城镇居民跨期分配收入和规划消费的必要条件,城镇居民通过消费金融的支持能有效解除提前消费时所遇到的流动性约束,这就使得城镇居民以一生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对各期消费进行最优化安排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消费金融能够在城镇居民遇到临时流动性不足时为其提供融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的影响,弱化了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强了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因此,应全面发展消费金融,扩大消费金融的覆盖面并提高消费金融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支持力度,以此促进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

[1] 臧旭恒.中国消费函数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36-39.ZANG Xu-heng.Analysis on Chinese consumption function[M].Shanghai: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94:36-39.(In Chinese)

[2] 周好文,潘朝顺.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与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J].财经研究,2002(10):63-68.ZHOU Hao-wen,Pan Chao-shun.Uncertainty,liquidity restraints and the Chinese household consumption behaviours[J].The Stud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2(10):63-68.(In Chinese)

[3] 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414-416.ROMER D.Advanced macroeconomics[M].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1999:414-416.(In Chinese)

[4] 赵晓英,曾令华,徐国梁.经济转轨时期不确定性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J].消费经济,2007,23(2):62-65.ZHAO Xiao-ying,ZENG Ling-hua,XU Guo-liang.Influence of uncertainty on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behaviours during economic transaction period[J].Consumer Economics,2007,23(2):62-65.(In Chinese)

[5] CHRISTOPHER D.CARROLL,ANDREW A.Samwick.How important is precautionary saving?[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8(3):410-419.

[6] 施建淮,朱海婷.中国城市居民预防性储蓄及预防性动机强度:1999-2003[J].经济研究,2004(10):66-74.SHI Jian-huai,ZHU Hai-ting.Household precautionary saving and strength of the precautionary motive in China:1999-2003[J].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2004(10):66-74.(In Chinese)

[7] LELAND H E.Leland.Saving and uncertainty:the precautionary demand for saving[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8(3):465-473.

[8] 杭斌,郭香俊.基于习惯形成的预防性储蓄——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9,26(3):38-43.HANG Bin,GUO Xiang-jun.Precautionary saving under habit formation:an empirical study of Chinese urban population consumption behavior[J].Statistical Research,2009,26(3):38-43.(In Chinese)

[9] 陈学彬,杨凌,方松.货币政策效应的微观基础研究——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实证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2-54.CHEN Xue-bin,YANG Ling,FANG Song.The micro-foundation studies of monetary policy effect—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residents consumption-savings behavior[J].Fudan Journal: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5(1):42-54.(In Chinese)

猜你喜欢

储蓄消费行为城镇居民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爱心储蓄
储蓄方法面面观
浅析花卉市场中的消费行为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试论民国时期外国在华有奖储蓄会
浅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
基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团购网站建设
大学生资源节约型消费行为的养成教育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