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脚斗士”运动安全性的调查分析

2010-03-18王乃茹

军事体育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斗士机能心率

黄 辉 王乃茹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脚斗士”运动 “斗鸡”,或“撞拐子”是以单腿直立、单膝攻击对方,以将对方击出场外或失去平衡倒下为取胜的目的。这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心肺功能耐力和下肢爆发力,还要具备良好的平衡能力、灵敏素质及柔韧素质等。该项运动引起的损伤可能有一定的项目特点。为了使“脚斗士”这一体育运动能够顺利地开展起来,有必要从安全性的角度进行研究论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福建省邵武市4所中学中经过1~6个月训练的 “脚斗士”运动员,均为男生,共49人。

表1 训练频率及持续时间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目的在于调查参加训练、比赛的运动员运动伤病的发生率、发生部位、发生原因和严重程度。发放49份、回收 49份、4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3.9%。

1.2.2 实验法

在完成问卷调查和一般机能测试的基础上,对受试者进行筛选后进行台阶试验。

A.测试指标:身高、体重、围度、心率、血压、肺活量,目的在于测试和评价 “脚斗士”运动员与运动性损伤发生相关的身体素质。

用心率遥测仪测安静时心率;用水银式血压计测安静时血压;用电子肺活量仪测肺活量。

B.实验研究:33 cm高的台阶、秒表、节拍器、心率遥测仪

C.测试方案:采取同一高度两个频率,每一频率连续进行3 min,两个频率之间无间歇,共6 min,前3 min频率为20次/分,后3 min频率为30次/分。用心率遥测仪分别测安静心率、两个频率结束即刻心率和登台阶结束恢复期3 min末心率。

1.2.3 数据处理

各指标测定值以X±S表示,所有统计学处理在Microsoft Excel 2003上完成。

2 测试结果与分析

2.1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2.1.1 “脚斗士”运动员训练情况调查

2.1.2 训练或比赛时所采取的保护措施

图1 在训练或比赛中采用的保护措施

图1 显示,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有91.30%的运动员采取了保护措施。其中,戴护膝的所占的比例最高,为83.33%,戴护肘、护腕、护踝的比例分别为 59.52%、35.71%、9.52%。这说明在平时的训练或比赛中,教练员及运动员都对相应的部位采取了保护措施。

2.1.3 “脚斗士”运动损伤的多发部位

通过对经过2~6个月训练的运动员损伤的多发部位进行调查,未发现头部、肩部、腰部等部位的损伤。从调查结果 (见表2)可以看出,损伤的多发部位是膝部,其他部位如手部、肘部、腕部及脚踝等也有损伤发生,使用护膝和护腕后,这两个部位的损伤明显减少。

表2 发生过运动损伤部位(n=44)

2.1.5 “脚斗士”运动损伤性质

图2 发生损伤的性质

通过对46名受试者发生损伤的性质进行调查分析,如图2显示,未发现有颅脑损伤、皮肤撕裂、腰椎损伤、骨折及其他性质的严重损伤。发生损伤率相对较高的是皮肤擦伤和撞伤,而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挫伤等的发生率较低。

2.1.6 同一部位重复损伤的发生情况调查

图3 发生重复损伤的部位

图4 发生重复损伤的性质

通过对同一部位发生重复损伤的情况进行调查,其结果如图3、图4所示。有21.74%的运动员发生过同一部位的重复损伤。通过对46名受试者进行调查未发现有头部、肩部、腰部及其他部位的重复损伤。其中,膝部及手腕部是重复损伤的多发部位,而足踝部、肘部等部位重复损伤的发生率较低。就损伤的性质而言,皮肤擦伤及撞伤的重复发生率相对较高,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的重复发生率相对较低,并未见有其他性质的损伤重复发生。

2.1.7 支撑腿损伤情况调查

支撑腿的损伤情况如图5所示,有13.04%的运动员发生过支撑腿的损伤,其中小腿肌肉疲劳无力及小腿抽筋的占的比例较大。

图5 支撑腿的损伤情况

通过上述的调查分析结果得出,手和膝部是损伤的多发部位,主要是皮肤擦伤和膝部撞伤 (皮下青紫),重复发生率较高。绝大多数人损伤发生后能够自行处理,并能继续进行训练或比赛,使用护具后损伤发生率显著下降。没有发现颅脑损伤、皮肤撕裂、腰椎损伤、骨折及其它较为严重的损伤。支撑腿损伤,主要是小腿肌肉的疲劳无力。

2.2 身体形态机能测试结果分析

2.2.1 基本形态测试结果

表3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平均值±标准差)

此外,受测对象收缩压平均为 112.02±0.45 mmHg,舒张压平均为65.59±8.34 mmHg。肺活量的平均值为3991.12±817.79 ml。

2.2.2 台阶试验

台阶试验是评定心血管机能简单易行的方法,是让受试者承受一定的定量负荷后,根据运动负荷中及恢复期的心率不同变化,评定受试者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其理论基础是人体在完成不同强度的定量负荷时,身体的机能反应是不同的;不同体质的人,完成相同强度负荷时,机能反应也不相同。有锻炼者,心血管机能潜力的发动迅速,工作时心率变化小,运动后的恢复过程较快,说明心血管机能较好;相反,不锻炼者,运动时心率变化大,运动后的恢复过程较慢,说明心血管机能较差。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由于身体状况,内脏机能特点不同,宜选用不同的负荷,试验中的运动负荷由台阶高度、运动时间和频率组成。

表4 台阶试验的心率 (次/分)

3 结论与建议

3.1 “脚斗士”运动是较安全的运动形式,在本研究对象中,无中度或中度以上损伤发生,轻度损伤以皮肤擦伤和撞击伤最为多见,加强上述部位的保护可以明显降低损伤的发生率。

3.2 在本研究中的 “脚斗士”运动员心率、血压正常,心肺功能较好,最大摄氧量平均为50.78±8.12ml/kg/min,肺活量平均为 3991.12±817.79ml,未发现此项运动对心肺机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3.3 “脚斗士”运动中的强度相当于70~85%VO2max,属于次大强度运动,对于没有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内脏疾病的青少年来说是一个安全的运动强度范围。

3.4 加强安全防护意识教育,培养学生互相保护的优良品质,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

3.5 加强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采用各种科学手段,针对心肺功能耐力、小腿的爆发力、力量及柔韧素质、平衡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训练,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

3.6 加强易损伤部位的保护,如手、前臂、腕、膝、大腿等部位的保护,以使损伤降到最低或避免损伤的发生。注意运动鞋对人体的损伤。要及时传授运动损伤的防护技能,针对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部位和种类,开展一些防护知识讲座。加强运动员的医务监督。

[1]孙青山,等.跆拳道专修学生运动损伤状况的调查研究 [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6):100~102

[2]朱家新.武术散打课中运动损伤的研究 [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1,(3):90~ 92

[3]陈刚.柔道运动员损伤的调查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1999,(3):93~ 94,97

[4]聂同海.运动保护意识与运动损伤 [J].平原大学学报,2005,(5):127~ 129

[5]Mitchell H.Whaley.ACSM'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seventh edition)[M].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5,6:286~ 298

猜你喜欢

斗士机能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人体机能增强计划
离心率
加压训练对人体机能的影响研究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高校体育专业开设脚斗士解说课程可行性研究
“何日报怨仇,手刃贼人头”——记抗日斗士、诗人李雪舟
一只呼唤“自由”的鹦鹉
全国脚斗士精英赛在我院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