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阶段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2010-03-07龚丽娟

河北医药 2010年7期
关键词:医护人员癌症依从性

龚丽娟

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它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1]。心理治疗是治疗不可缺少的手段。癌症患者的心理变化是复杂的,在疾病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我们通过随机抽查 36例癌症住院患者进行了观察与总结,根据不同阶段癌症患者的心理变化,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了患者的身心状态,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 1月至 6月我院肿瘤科住院患者36例,男 26例,女 10例;平均年龄 56岁。其中肺癌 10例、乳腺癌 8例、胃癌 6例、肝癌 5例、喉癌 5例、食管癌 2例,以上病例均通过病理检查确诊。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所患疾病名称,三个阶段(尚未确诊阶段、确诊阶段、中晚期阶段)的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焦虑抑郁状态改变情况。问卷于出院前 1 d发放,并及时收回,回收率 100%,发卷前护士予以相关说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相应的问题,然后由指定护士做出总结分析。

1.3 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1.3.1 尚未确诊阶段的心理护理:在此阶段对于患者的怀疑心理,医护人员和家属不可过早地勉强患者放弃他的否定心理,而去面对现实,要注意采取保护性医疗措施,不要随意向患者说明病情,以减轻癌症诊断信息对患者的突然打击,医护人员和家属要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耐心倾听患者的表白,避免不良刺激和暗示,以减轻患者的恐惧。

1.3.2 确诊阶段的心理护理:此阶段要做好如下几点护理:①要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解除思想顾虑。医护人员要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其的真实想法并进行癌症医学知识宣教,让患者知道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只要积极配合,早期治疗,癌症是能够治愈的。②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针对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疾病宣教,并介绍以往同类疾病治疗成功的病例,最好请治愈的患者现身说法,常起到独特的效果,对治疗取得效果的患者应及时鼓励,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坚持配合治疗与护理,做战胜疾病的强者。对治疗产生怀疑的患者应由其信任的医护人员讲明疾病的发展规律,现代的医疗技术能达到的减轻或治愈的程度,并保证治疗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等,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③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是否告知病情。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区别对待,可以逐步地,在其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因人而异地选择告知病情,有利于患者更好地面对诊断和治疗,增加其接受治疗的依从性。研究表明有 80%以上的患者愿意知道自己的诊断,因此对于此类患者一经确诊,应将诊断和治疗方案告诉患者,不隐瞒病情,更有利于其树立信心,更有勇气面对现实。④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此时护士要加强对家属的心理疏导,建议家属要给患者生活上的关爱,及时陪伴、探视患者,多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各种需求,给予精神鼓励和经济支持,增加患者的自尊和情感上的满足,提高其治疗自信心。

1.3.3 中晚期阶段的心理护理 ①细心观察,防止自杀等意外发生。对癌症患者护士要主动热情、耐心细致地做好护理工作,认真细致地观察患者的每一微小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意外发生。有资料报道,癌症患者中抑郁症评估占 55%,而抑郁症的自杀率高出一般人群的 80倍,减少患者抑郁症的发生是降低自杀行为的重要基础[2]。此阶段护士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日常行为有无异常,掌握患者自杀意念及其程度,当怀疑有抑郁症状或消极观念时,应对之潜在的自杀危险进行检查,制定护理计划,重视与患者沟通,多交流,尊重患者主诉,在情感上支持患者,并通过医护人员的热情态度,影响患者的感受,认知情绪和行为方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应多巡视,允许家属陪住,使其得到慰藉[3]。②做好癌痛的护理,难以忍受的癌痛也是导致患者产生自杀意念的因素。对这类患者要在评估中相信他的主诉,了解疼痛的性质,千方百计地减轻患者痛苦,在治疗上要根据 WHO提出的止痛原则按阶段给药,同时辅以其他心理治疗方法,如身心放松训练、音乐疗法、分散患者疼痛注意力等。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和治疗依从性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3 讨论

恶性肿瘤作为一种恶性刺激,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影响,面对癌症的威胁,患者要经过一个对疾病的理解并接受治疗的复杂的心理适应过程[4,5]。通过对肿瘤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护理,可以促进其对这一紧张状态的调整过程[6,7]。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现代护理模式的要求,在临床工作中,如何对癌症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我们护理工作者应努力探讨的问题。

表 1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与治疗依从性比较n=36,±s

表 1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与治疗依从性比较n=36,±s

项目 焦虑抑郁 治疗依从性干预前 57±6 59±7干预后 43±6 41±6 t值 9.72 11.95 P值 <0.01 <0.01

1 吴坤主编.营养与食品卫生.第 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563.

2 陈虹.晚期癌症患者焦虑、抑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中华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108-110.

3 陈淑清,刘静芳,宋文良主编.精神病临床护理.第 1版.长春:长春出版社,1992.120.

4 曾玉丹.浅谈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17:212.

5 黄丽主编.肿瘤心理治疗.第 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6-199.

6 刘丽华,刘志敏,郭莉.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干预模式探讨.河北医药,2008,30:2019-2020.

7 张卫红,周荃芝,赵雪平,等.癌症患者焦虑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河北医药,2008,30:400-401.

猜你喜欢

医护人员癌症依从性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