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命运照进梦境的哥特式童话——评《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热映

2010-02-27王蒙

剧影月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伯顿梦游仙境

■王蒙

继《阿凡达》之后,《爱丽丝梦游仙境》正在续写着3D电影的神话。不仅北美票房连续三周夺冠,而且在中国内地上映首周票房竟达到6500万人民币,此片火爆程度让它无可争议地成为电影观众眼中的焦点。在近2个小时的观影中导演蒂·姆伯顿让每一位观众又重温童年时的美好记忆,体味着成长与勇气、冒险与抉择的古老话题。就如同电影原著的作者刘易斯·卡罗尔一样做了“一个童心梦中永远不醒,又常常有所疑问的人”。

《爱丽丝梦游仙境》故事的叙述清晰明了,影片风格也是依旧延续了蒂姆·伯顿鬼灵精怪的一面,难舍其哥特风范。神秘、荒凉、阴暗的开场让这部童话剧摆脱了迪士尼动画片一贯的糖果式甜腻,尖顶、尖拱以及细长直立柱的哥特式城堡耸立在山间,一丝光线射穿乌云只照射到城堡的一角,黑暗充斥着大部分画面。没有童话剧一样五颜六色的绚丽,影片的整体色调都是冷色偏暗,给观众塑造出压抑的氛围。这位鬼才导演汪洋恣肆的情感宣泄与奇妙诡异的人物造型是《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最佳广告。他游离于主流的传统之外,成功地“玩转”于类型片之中,通过一部部哥特风格浓郁的电影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与人性的认识。

影片《爱丽丝梦游仙境》对原著的改编很大:已经谈婚论嫁的爱丽丝忘记了小时候多次游历的仙境,重新开始了奇境探险。蒂姆·伯顿充分改编挖掘出原著的内涵,表达出对“人”选择性的礼赞。此片在后半部分着重描写爱丽丝与命运预言之间的关系,不论是她顺从神谕上的预言还是对此怀疑,这些都与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命运悲剧十分相似:一方面相信命运可以主宰一切的权利,另一方面又推崇人的才智与力量,重视人与命运的斗争。

古希腊命运悲剧的代表作品《俄狄浦斯王》和《爱丽丝梦游仙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俄狄浦斯早被命运注定要杀父娶母,他竭力反抗这个不幸的预言,但最终还是陷入命运的罗网。他越反抗越离命运的预言更近,越是在自己毁灭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在这部悲剧中,命运是不可战胜的、不能反抗的。人的选择权在命运的面前显得是那么的无助和渺茫。但是俄狄浦斯的不断反抗却张扬了作为人的自主意志,是这部悲剧最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遗产。而蒂姆·伯顿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充分尊重了人的选择,神谕上注定爱丽丝要在法彼约斯日挥舞万神剑斩杀恶龙,但是爱丽丝在即将到来的命运安排面前惧怕了,当白皇后问谁能代表正义成为勇士出征时,爱丽丝没有像神谕预言的那样举起万神剑毫不迟疑的斩杀恶龙,在这时白皇后没有用命运来逼迫爱丽丝屠龙,而是让她自己选择下一步的行动。在这里就冲破了古希腊命运悲剧模式的束缚,有了现实意义的进步性。如果蒂姆·伯顿程式化地以命运之名来强迫爱丽丝屠龙就显然失去了时代的特征。古希腊时代缺乏对自然合理的解释,所以用命运的安排来替代不可抗拒的因素,而如今蒂姆·伯顿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审视这个故事,便无可厚非的会尊重人类的选择权,这也是导演对人性真善至高的思考。索福克勒斯在《俄狄浦斯王》中提倡的意志穿越千年来到《爱丽丝梦游仙境》里,从两部剧作可以看出,他们虽然相信命运,却敢于诅咒命运的不合理性,强调人的坚毅力量与积极行动,赞颂人不屈服于命运压力下的反抗精神。现如今在种种思想交相撞击的社会里,人们无不挣扎于现实的苦痛与梦境的幻想之间,虚伪与掩饰已经成为太多人华丽、体面的外衣,现实中世人缺乏的恰恰是最原始的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

感谢迪士尼公司能够让我们有近2个小时的时间远离繁杂与苦恼,重回童年梦一般的记忆,像爱丽丝那样在面对命运的安排时可以勇敢地凭借自己的意志进行选择。的确童年的梦境里只有纯真和娱乐,纵然危险存在也能在掐痛手臂的一瞬间化险为夷,在那时想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已不再是奢望。在电影院里经受一番蒂姆风格的洗礼后,观众内心苦闷瞬间宣泄出来,不禁会突然发现有了面对挫折的勇气,可以豪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大吼一声:“我不再惧怕!”就像爱丽丝从奇境中走出可以坦然地拒绝勋爵的求婚。可以说《爱丽丝梦游仙境》是古希腊命运悲剧精神的延续和演变!在这部影片里人的选择权充分得到了肯定,这也正显示出导演蒂姆·伯顿对人性的思考。

在爱丽丝的生活中,她的梦境依然继续着,以前的回忆与现实的遭遇仍然都富有传奇色彩。蒂姆·伯顿完全颠覆了原著的故事情节、叙事结构,梦中的回忆在爱丽丝看来有着不同的版本,童年的梦境被遗忘,她又一次重复着奇幻之旅。蒂姆·伯顿将文学形象完美的影视立体化。爱丽丝在现实生活时和进入梦境时,电影的风格有明显差别,导演似乎有意识地用魔幻主义表达爱丽丝进入梦境中被安排的命运;用现实主义表达经过梦境的命运洗礼后,心灵深处的自我意识被激发,勇敢地拒绝被安排的人生与婚姻。两种风格的对比,更加突出现实中的爱丽丝与自我人性的张扬。影片着重强调爱丽丝的情感在现实与梦境中的挣扎,虚构的空间和现实的空间拼接在一起,使得梦境中的虚幻更加真实,而真实的情节也仿佛是虚构一般。梦境的虚构中给了爱丽丝用起来把握现实里的命运。这比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里的情节又递进一步,体现蒂姆·伯顿在电影里充分理解、尊重人的选择权,突出人的功能。如同中央电视台《第十放映室》在评论他时说的一样:“将黑色的B级片融入到儿童片和动画片当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B级童话风格,只不过蒂姆·伯顿所掩饰的就是一片柔软而神秘的内心世界。”

《爱丽丝梦游仙境》在华丽与阴郁并存的画面之后,有一种坚强的主题在支撑着故事的讲述,那便是蒂姆·伯顿所拍摄的影片从《剪刀手爱德华》到《僵尸新娘》一贯的人性与爱情至上的宗旨。

影片对于那些喜欢回忆童年的成年人来说还给与我们涩涩的伤感,勾出那种种无聊但难忘与不被理解的往事。演员的表演在蒂姆·伯顿的指导下都发挥得游刃有余,特别是红皇后的扮演者海伦娜·伯翰·卡特更是可圈可点。身为蒂姆的妻子她完全领略了丈夫影片里要传达的意图。蒂姆·伯顿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是矛盾的,他一反迪士尼动画片好与坏鲜明的区分开来,把人的两面性同时赋予到红皇后与白皇后两个人身上:红皇后有她天真可爱的一面,深信身边黑骑士对她的爱情,当其战争失败,权力丧失后仍然很欣慰,因为还有爱人陪伴;白皇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正义化身,先不论其在影片里矫揉造作的演绎,在其处于劣势时,她把自己幻化成为正义与和平的使者,当爱丽丝屠龙成功后红皇后的失败已成为定局,白皇后立刻显得颐指气使起来,迅速完成了由弱小者到胜利者、由被征伐者到审判者的转变。这时她冷酷地宣布对红皇后的处理决定,有丝毫姐妹情。红皇后随着一声声“砍他的头”的怒吼,从来不懂得隐瞒可怕的内心独白。她可以直言不讳的说出:“可怕比可爱好得多”。而白皇后却会使用冠冕堂皇的言语,营造情非得已的形式,令爱丽丝为她战斗。如今的商业电影、类型电影越来越淡化故事里好人与坏人的绝对界限,“存在即有道理”这句话在电影导演手中发挥到了极致。观众不禁送给红皇后一丝同情与温存,这位孤傲的女人即便拥有再多的权利,她的内心永远幽怨、凄凉。这个片段存在着蒂姆·伯顿对人性无情的揭示和矛盾。人性的两面与人格的多变在影片高潮部分暴露无疑。

爱丽丝的奇妙之旅如同一段缤纷的际遇而影片故事叙述手法和蒂姆早些时候拍摄的另两部电影《查理的巧克力工厂》、《大鱼老爸》很相似,它们叙事表达都过于幼稚,但是幼稚并不意味着理智的缺乏和正义、人性的丧失。《爱丽丝梦游仙境》作为一部商业电影,仍然有它不可避免的诟病,影片的叙事频率过于平缓,一直在按照一个固定波频跳动,前面铺垫的过于冗繁,而影片高潮部分却草草结束使得剧集戛然而止,这样的叙事节奏让《爱丽丝梦游仙境》太过缺乏层次的递进,没有将故事结构立体起来。

有时我们不必去深究哪个镜头蒂姆·伯顿表现的不够完美,不要去挑剔哪个故事情节不符合既定情境下的逻辑,我们只需要知道在《爱丽丝梦游仙境》这部影片里蒂姆·伯顿的哥特式风格没有离我们远去,他仍然会继续给喜爱他的影迷带来对人生、爱情无限的遐想和惊喜,这就够了。这的确就够了!

猜你喜欢

伯顿梦游仙境
盛夏,享一场浪漫的“仙境”之旅
在梦游的象
茶山仙境
在波兰,遇见地下仙境
玻璃和镜子
不可能的可能
梦游
漫步在冬日仙境
一次就好威利·伯顿
梦游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