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看边说

2010-02-18编辑

中国新时代 2010年1期
关键词:唐骏贵刊跨国公司

编辑|逸 风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遇

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出现什么变化,我们面对的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已成为目前多方关注的问题。贵刊2009年12月号封面报道《后危机时代》集中探讨了未来全球以及中国经济格局的走势。

后危机时代,我国企业面临着扩大内需机遇、国际化机遇、市场化机遇、信息化机遇、自主创新的机遇、绿色经济机遇和政策扶持的机遇。这次危机是企业的信息化非常好的机遇。电子商务,成本低廉效益高,潜力巨大。

此外,国际化机遇将使企业能够走出去。今年以来全球跨境并购规模同比下降35%,但中国公司海外并购总额却同比增加40%。我国企业可以利用国际产业链重组的机会,积极吸引国际先进产业转移进来。特别是服务外包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来料加工的20倍,而能耗是制造业的20%。还有绿色经济发展的机遇,可以发展新的能源和环保产业等等。另外,可以看到金融体制改革、创业板推出为中小企业带来机遇。

(北京 胜阻)

跨国公司的决策变轨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日渐成熟,跨国公司是不是也应该随之调整其在华的经营战略与策略?贵刊2009年12月号专题报道《2009跨国公司之殇》遴选报道了2009年几家在华有惊无险的跨国公司的经典案例,不难发现,跨国公司的在华路径已经在某些节点出现了变轨。

从我个人所体会到的,很多跨国公司比如说被当作一个人体的话,他们都是有非常强的“骨骼和肌肉”,体质非常好,但是脑力弱一些,因为很多决策都是远程做的。回顾跨国公司在华的成长过程就可以看到这些弱点。从上自下的决策过程,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

现在跨国公司的决策能力已经有了改善。因为当地的团队对当地的情况更加了解,他们也能更好的做出决策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决策。比如渠道销售、市场推广、人才管理等,随着本土化的加速,决策的过程更加有利也更简单。

谈到本土化,其实也是国际化的问题。因为目前所有的竞争都是全球范围内的,所以一定要有全球的视野,全球的战略。同时在每一个市场都能够同时适应其文化和决策,一个企业的结构应该是倒金字塔,最最高层的人更多的应该是通过很好的吸收这些反馈支持当地人的决策。

(上海 刘振富)

陈发树不应该是公众的靶子!

富豪陈发树捐献83亿元成立新华都慈善基金会,引起了舆论的多重质疑。贵刊2009年12月号《“慈善是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最好方式”——对话新大都集团总裁唐骏》则深度对话了唐骏,让我们及时了解到唐骏以及陈发树在“83亿慈善事件”背后的新闻故事。

中国企业家巨额捐献于慈善事业的事例,早在2005年,蒙牛的牛根生就曾将其拥有的市值达40亿港元“中国蒙牛”股份全部捐献出来,成立老牛基金会,致力于发展公益和慈善事业。2009年2月份,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就表示要把自己及其家族名下价值40亿元的股票捐赠给基金会。因此,陈发树成立慈善基金并非独创。

就个人来看,陈发树捐献83亿元用于慈善的确是一次令人拍手称赞的壮举,也是一种境界,目前外界关注更多的是陈发树的资金出处,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于企业家原罪的质疑。其实就像唐骏所说,“我们当今社会存在很多问题,仇富是当中最重要的问题。”因此,做了好事的陈发树不应该成为公众的靶子,而应该是一种榜样,这样更好才能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厦门 陈明法)

猜你喜欢

唐骏贵刊跨国公司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两个新发现的不等式
待人以诚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文化的地位
Transnational com panies encouraged to set up R&D centers in Shanghai
何时不再“滥觞”
唐骏巧卖“六手车”
先做人,后做事,偶尔作秀
先做人,后做事,偶尔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