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商大佬的“媒体梦”

2010-02-11

环球时报 2010-02-11
关键词:民视王永庆大佬

本报特约记者 王子晗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萧师言

虽然台湾媒体的经营环境早已没了上世纪80年代之前“印报纸就如印钞票”的风光,但仍有业外人士趋之若鹜,千方百计要加入这一日益艰困的行列。继在中国大陆投资获利甚丰的台商蔡衍明收购《中国时报》经营权后,近日又传出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的长子王文洋有意趁台湾无线电视台“民视”计划引进新金主之机夺得经营权。这些消息的蔓延,让众多台商大佬追逐“媒体梦”的故事重回民众视线。

王文洋有意入主立场偏绿的“民视”的传言,让其父王永庆多年前砸下巨款投资媒体“买教训”的旧事再受关注。据台湾《中时电子报》9日报道,1997年8月,前《自由时报》社长颜文闩购入爆发财务危机的《台湾日报》并请出老朋友王永庆当金主,砸下35亿元(新台币,下同)帮助该报偿还债务后重新出版。双方原本合作融洽,但后来为了与另外一家立场相近的竞争对手《自由时报》抗衡,《台湾日报》的走向越来越“色彩鲜明”,批评特定政党言论过于明显,还俨然成为“台独”言论的指标,使得王永庆相当困扰,当年正逐步进军大陆市场的他曾在一天内就接了十多个“关切”他与《台湾日报》关系的电话;同时又由于该报的发行量与财务状况都未获明显改善,王永庆只能眼睁睁看着35亿资金一去不回、黯然收手,《台湾日报》也于2006年宣告熄灯。而早在这之前的蒋经国时代,王永庆就对入主《联合报》很有兴趣,曾承购该报一半股权,但由于“种种原因”又退出;关于这段半途而废的媒体经验,王永庆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及:“对于办报,我深知非自己所能,同时我也明了耕耘与收获之理,只加入作为股东,但是长此对于报社经营皆不能有所助益,实非适当,因此提出退让之议。”外界认为,王永庆虽然在企业管理上素有经营之神的美誉,但是遇到复杂的媒体环境也只能望之兴叹;如今,这场媒体大梦是否可以由儿子王文洋来完成,外界都拭目以待。

另一个台商大佬———旺旺集团董事长蔡衍明的“媒体梦”也颇值一提。蔡衍明身上充满传奇色彩,他的食品主业的大本营在大陆,传媒则根植台湾。蔡衍明近几年在传媒产业不断显露大手笔,先是于2008年“高价吞下”台湾中时集团,当时人们皆惊讶或怀疑一个休闲品企业的掌门人涉足传媒,是否带有几分玩票色彩。而至2009年《旺报》成立,似乎意味着蔡正在将自己的“传媒帝国”的版图扩张、再扩张。蔡衍明曾在入主中时集团后称“这是我的兴趣,也是我从小的梦想,就像开飞机一样”、“我是把媒体当公益事业在办,不是用来赚钱”。但蔡衍明在入主《中时》后仅7个月就犯了众怒,被上百学者联名挞伐不要残害言论自由,后在“媒体不是老板的私器”的抗议声越演越烈之际认错;该事之后,支持者称是其“真性情”的表露,批评者则开始从更深入的角度———政治情怀为他的霸道寻找注解。有媒体称,无论是由于传媒经营经验不足,抑或英雄主义情怀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蔡衍明身上的政治意味显然愈加浓烈,特别是《旺报》红底版头上“台湾优先,两岸第一”的醒目口号更是加深了人们的这一印象;但蔡衍明在2009年与儿子蔡绍中分疆而治(儿子负责传媒产业,他自己在老本行继续发展)的作法,又显然与一些人对他利用媒体满足自身政治情怀的推测背道而驰。

对于媒体这个“烧钱”的事业,从未涉足此行的台商大佬们为何非要“触电”?澳门《新华澳报》10日的评论以王文洋为例称:这显然主要是出于政治考虑,而非“一盘生意经”。此“政治考虑”,亦即改造台湾唯一一家颜色偏绿的无线电视台的政治立场,这是为“公”的一面;至于为“私”的另一面,亦即最主要的动机,则是要为他自己在2012年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抢占舆论制高点,因为台湾电视媒体的舆论影响力以至舆论导向能力是十分强大的,王文洋若拿下“民视”经营权,显然就拥有了一个强有力的选举宣传机器。▲

猜你喜欢

民视王永庆大佬
它们才是拍照界大佬吧
凌晨三点的面试
凌晨三点的面试
来自意语大佬的 凝视
不计较的人才最好用
谁能一直跑下去
听闻某大佬尿毒症洗肾有感
两会大明白:企业大佬们说了些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