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生猪和鸡蛋价格走势分析

2010-02-11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0年6期
关键词:猪价存栏蛋鸡

1.鸡蛋价格上涨的原因

主持人:从2010年7月下旬开始,由于季节性因素、节日效应及淘汰率增加,鸡蛋价格开始发力上攻,一路涨到全国平均批发价7.8元/kg,达到了1997年以来13年的新高,几乎达到了1996年的历史最高价位,高价位一直维持到9月下旬。国庆节后鸡蛋价格小幅回落,也是在预料之中的,10月中旬,全国平均鸡蛋价格基本上在7~7.2元之间震荡,而10月底价格又出现一轮上涨,2010年11月3日价格为7.7~8元/kg。这使养鸡人本来平静的心底泛起了阵阵涟漪。目前鸡蛋的价格已经接近(个别地区已经达到)8元/kg,这和当前哪些因素有关?

1.1 节日后效应所致

李军乐(供职于石家庄华牧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从事种禽销售多年,一直关注蛋鸡市场行情波动和走向趋势):

我觉得这次的价格上涨还是节日的后效应,因为中秋节和国庆节的节日消费带动了节日前的鸡蛋价格,所以在节日前夕出现了上涨,而节日过后大多数人都有了鸡蛋的储备,所以导致需求减少,因而出现了前段时间的价格下降。但随着节日期间的鸡蛋储备减少,消费量开始增加,又带动了目前价格的上涨。其实现在的价格上涨并不能说明需求量一下子增加了多少,或者说存栏量一下子减少了多少。事实上,市场上缺一枚蛋就可能引起鸡蛋价格涨几毛钱,比如,由于消费量在某段时间增加了,广东某超市的鸡蛋出现了供不应求,这时超市会向供应商要货,供应商则会联系下面的鸡蛋经销商要求供货,而且要得急,可能就要求贵一点也没关系,这会直接导致供货的经销商为了及时满足供应而提高鸡蛋收购价,从而引起当地价格出现上涨,就像这次的价格上涨一样。

1.2 与当前经济形势关系较大

李明朝(供职于江苏联农畜禽有限公司,长期从事父母代鸡的销售工作,对行情信息较为关注):

对于此次鸡蛋价格的上涨,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由当前的经济形势引起,比如目前食品、生活日用品等很多都在上涨,在这种大涨价的经济背景下,鸡蛋价格也随之出现了大幅度上涨。还有,虽然目前鸡蛋价格提高了,但和前些年相比,利润反而低了很多,养鸡的风险在进一步加大。再加上各个行业的人工费在不断上涨,从某种程度上看,养鸡还不如出去打工,因而导致养殖者积极性严重下降,目前总体存栏量并不高。

1.3 市场供应导致

李克俭(供职于辽宁省黑山县段家乡么台子养殖场,从事蛋鸡养殖业多年,目前主要从事养殖和蛋鸡的网络信息服务,每天对鸡蛋价格进行动态监测和汇总分析):

目前三大鸡蛋主销区中,广东稍弱,行情稳中走弱,鸡蛋短期到货略多;上海平稳走快,稳中看涨;北京以平稳为主。

产区目前新鸡开产很少,普遍反映小蛋短缺。而老鸡淘汰逐渐完毕,市场货源依旧有限,再加上近期的天气变化和蔬菜的供应短缺,全国整体食用商品的上涨,都是支持目前蛋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2.未来鸡蛋市场

主持人:尽管当前行业的预测不再简单,但是大家还是愿意能够未雨绸缪,把握一个拥有盈利的行情,在利好行情下经营,那么,这样的行情能持续吗?能持续多久?

2.1 持续上涨

张爱玲(供职于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长期进行鸡蛋等相关价格的监测和总结,擅长蛋鸡行情分析):

我认为今年差不多一直会持续这种涨价趋势,具体的价格说不好,但是应该是在7.0元/kg(批发价格)以上,其实目前随着各种成本的增加,鸡蛋价格的成本已经在6元/kg以上,即使在7.0元/kg,养殖户也只能稍有盈利。原因有这样几点:第一,快要面临春节了,春节是每年对肉、蛋、奶消费量最大的一个节日(其他的节日效应已经越来越不明显),随着需求量的增加,其价格将是走高的趋势;第二,养殖成本增加,饲料原料上涨,尤其是豆粕的上涨直接增加了养殖成本,再加上人工费用等方面的成本都在增加,这都是促进养殖成本增加进而导致单价升高的原因;第三,据我们监测到的数据显示,8、9月份的商品代蛋鸡存栏量出现下降,主要是受上半年鸡蛋价格持续低迷的影响,养殖户出现了大量淘汰蛋鸡的现象。虽然下半年价格有所回升,但是由于养殖场大多延长了蛋鸡的淘汰时间,导致进雏时间推迟。另外,目前养殖者也变得越来越理性了,大多数人不会根据价格的涨跌而选择是否进雏,价格一好就盖鸡舍的现象已经消失。再加上冬季是病毒性疾病的多发季节,产蛋鸡一旦发病就会引起产蛋率下降。可以推断,以上因素可能会导致当前蛋鸡存栏量下降,最后促使鸡蛋产量降低,供应减少,价格上涨。

2.2 短期内将以稳定为主

李克俭:后市广东市场仍会以东北销区为主体,东北市场虽受广东蛋商谨慎心理影响,暂时上涨动力缺乏,但在货源不足散筐走货快,以及其他销区继续抢购的基础上,仍会保持目前的高位运行,即使个别地区小幅震荡也不会引起大的波动;而中部地区上海为首,依然走快;北京市场走货正常,周边销区仍继续稳中小涨,各地市场走货快慢不一,但货源不足仍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整体来说,鸡蛋价格在短期内将以稳定为主。

2.3 元旦春节期间会有新的涨幅

李军乐:据我估计,这次的价格突破8元/kg的时间不会太久, 差不多会维持在7.4~7.8元/kg之间,临近元旦和春节会出现一个新的涨幅,可能会在8.4~8.6元/kg之间,而且元旦和春节离得越近,涨幅就会越大。

2.4 元旦后至春节有望达到历史最高点

彭亚飞(供职于石家庄市牧工商开发总公司,多年来一直服务于养禽业,比较关注并常研究行情走势):

首先,由于上半年蛋鸡生产一直处于微利状态,即便目前的较好利润率也只是相对而言,现在蛋价粮价比为3.6∶1,虽然比2003年、2006年的最低点2.5∶1要高,但是比历史最高点1996年的5∶1要低得多。而且由于新增收入还会被CPI的增长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增长抵消一部分,所以补栏一直不是太积极,目前存栏量并没有明显增加;其次是粮食、食品价格也将会继续在高价位运行,CPI短期内出现负增长或下降的几率不大,也会带动鸡蛋价格的走高。最后是需求方面,全国经济形势好转,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开工率在增加,居民的鸡蛋消费越来越稳。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鸡蛋的价格会稳中有升,11月下旬至元旦前会有季节性震荡,再往后随着冬季蛋鸡淘汰率的增加及节前的刚性需求,鸡蛋价格在元旦后至春节前会有较大幅度的上涨。如没有意外情况发生,鸡蛋价格有望接近甚至突破中秋节时的最高价,全国平均批发价有可能突破8元/kg,达到历史最高点。当然,如果今年冬季再有较大疫情,蛋价的涨幅有可能还会增大。

3.当前生猪价格是由哪些因素主导?

主持人:目前全国的生猪价格在12.8~14.8元/kg之间,虽然饲料(豆粕价格不断上涨)价格出现上涨,但目前来看仍有部分盈利。那么,当前生猪价格是由哪些因素主导?

老猪馆(网络红人,从事养猪业多年,掌握大量的行情信息,擅长行情分析):

人算不如天算,2年来各种因素累加积聚的高危猪市“堰塞湖”,短短3~4个月时间倾刻化为乌有。这一神奇变化主要得力于“两股旋风”和“一股暖风”这3大因素。

第一:通胀风导致成本上涨,进而推动猪价上涨。虽然今年政府把“防通胀”做为经济政策的核心,从前2个季度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来看,CPI控制在3%的“合理范围”之内。而第三季度末国统局公布的9月份CPI已经达到3.6%,就是说将进入严重通胀期。世界各经济体、各国之间货币战争已经明朗化和白热化,在以美国为首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各经济体和国家都在加足马力开动印钞机,防止本国货币升值,世界性的货币泛滥已势不可挡。在这种国际经济大环境下,中国政府不管如何“防通胀”,也只会是回天无力。通涨对猪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成本的快速上升上。去年到今年,虽然国内对农产品价格严厉控制,但作为猪只主粮的玉米价格还是上涨了近30%,而主要的饲料蛋白——豆粕,到猪农手中的价格从去年最低的2000元/t左右,很快就可能涨到4000元左右,也就是说上涨近1倍;鱼粉价上涨40%;随着矿产资源类产品的上涨,其价格很快就会传导到矿物质饲料原料;人力成本的上涨压力也不可忽视。据初步核算,目前养猪综合成本和去年比较,上涨幅度达到30%左右。成本的上涨,必然推动猪价上涨。第二:疫病风导致存栏下降,生猪供应减少影响猪价。大家知道,夏末到秋季的高热病给养猪业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今年“高热病”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是肥育猪的大量死亡以及对母猪生产力的影响。一是死亡严重,发病严重地区母猪死亡率有的地区竟达50%以上,加上后续配不上种的淘汰率,母猪损失有达30%以上的地区。据估测,南方整体母猪非正常淘汰率应在20%左右,这就大大缓解了母猪存栏过高的压力。因此可以乐观认为,过高社会生猪存栏量造成生猪供应过剩的压力有望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得到缓解。第三:政府调控暖风对价格的影响作用变小。这股暖风指的是政府调控政策的松动,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养猪的扶持补贴政策已不再高调宣传,对养猪业的冲击影响正在逐步减弱;二是对价格波动的容忍度提高。从媒体发布的权威部门宣传口径上我们可以看出端倪,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此前指出“中国须忍受更高的物价上涨率”,中国社科院近日也建议,“政府对价格控制的目标不宜定得太低,可考虑上调至4%左右”。

从目前猪市行情来看,虽然生猪价格仍处于合理价范畴,但从最低的4~5月份至今已经上涨40%以上。按惯例,政府的宣传口径必有所表示,媒体也必将开始炒作。事实上上半年国家收储的冻猪肉已到保质期,肯定已在“两节”前后陆续投放市场,但有关方面却保持低调。这些举措更可以看出政府有关部门调整了“调控”力度,不再过度干预生猪市场。

4.未来猪价走势

主持人:那么,在三大因素对对猪市的影响下,我们看到,一轮猪价熊市已经终结,那么,未来价格是继续平稳还是可能出现反弹呢?

4.1 慢牛行情悄然到来

老猪馆:猪价熊市已经终结,也就意味着慢牛行情的悄然到来。从最近的猪价走势来看,规律性的节后价格下跌并没有如期而至,只在“十一”短期弱势后就节节攀升。由于宣传口径的低调处理,也没有引起猪农惜售而价格暴涨。这种十分理想的走势图形,甚至可以预期冬至猪价高峰过后至春节前后,仍可维持横盘,顶多小幅向下波动,明年上半年也不必担心出现近2年的盈亏线以下运行的态势。

这轮慢牛行情能走多远,延续时间能有多长,能否像2007~2008年那么火爆?仍然取决于上述经济大环境、疫病、管理部门政策3大因素的综合影响。

4.1.1 经济大环境

如果世界和国内经济运行正常,资本的投资渠道畅通,养猪行业外资金就不会迅速大量流入生猪行业,也不会因大量农民工失业而引发散养回潮,这样可以延缓又一轮熊市到来的时间。

4.1.2 疫病

疫病决定“牛市”猪价的高度以及价格峰巅的时点,如果流传的今冬“世纪极寒”如期而至,或北方仍像去冬今春那样“高热”流行影响小猪成活率的话,明年下半年必将进入猪价峰巅,高度可与2007~2008比肩。明年夏秋南方“高热”如仍不能控制或全国流行新的难以控制的病种,那么牛市必延续至2012年或更长。

4.1.3 扶持补贴和价格调控

扶持补贴 补贴政策本身无可非议,世界上各国对农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补贴,问题是我国补贴政策实施的方式,可以说是“治病贴错了膏药”。因我国前期实施的养猪业补贴不是对全行业的普惠制补贴,体制的不公平给予了有关人员太大的随意性,结果造成渠长漏多不说,而且不会养猪的被赶鸭子上架,会养猪的不能安心管理,最后是以多输结果而终。

虽然总体来说刺激了养猪业的发展,较短时期内增加了市场供应量,但这种发展是不健康的,必然导致价格波动频繁,间距过短,幅度过大。所以政府如果仍旧实施前几年的补贴方式,即使牛市到来,进程中价格波动也是非常大的。

价格调控 养猪业的特点一是周期较长,二是不可测的变化因素大,三是我国习惯鲜食,保鲜储藏手段有限。这就决定了猪市应以自我修复为主的特点,人为强行干预只会造成价格混乱。一干预,反而造成养殖者价格预期更高,从而惜售引发货源紧张,短期涨幅更大,而一旦压栏释放,又会引起猪农恐慌抛售,猪价猛跌。

因此,政府对猪市的政策取向,决定猪市的稳定程度。强行干预只会引起猪市波动幅度的变化,除对牛熊市交替的延时作用有一定影响外,对牛熊交替规律本身的影响不是很大。

4.2 后期恐还上涨,但破关难度大

刘国信:有资料显示,2010年9月份以来,我国生猪出栏量开始放缓,加之中秋、国庆连续2个“黄金周”的消费高峰,促进了猪肉消费的迅速增长,从而使得生猪价格上扬。随着天气转冷,进入冬季猪肉的消费旺季,对肉价也将起到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入秋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疫病,导致局部地区生猪存栏锐减,这些因素都对今后一定时段价格再创新高有重要影响。

此外,生猪期货交易市场行情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据悉,目前国内3个生猪远期交易市场——重庆农畜产品交易市场、湖南御邦大宗农产品交易所和苏州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心的中远期生猪交易价格均出现全面上涨,尤其是到2010年12月和2011年1月交割的生猪品种上涨最为明显。这是资本市场的炒作还是生猪需求者对未来猪价的担忧,亦或是在远期交易市场对未来猪肉价格进行的锁定?目前还很难确定,不过它对未来猪价也将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而来自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7月底,全国生猪存栏量为4.5亿头,比6月底增加了300万头,改变了连续下降势头;能繁母猪占全部生猪存栏的比重为10.7%,已高于9%的正常水平,预计2010年年末,我国生猪存栏仍可维持高峰,达到47200万头,这表明后市全国生猪供应仍然有保障。

综合各方面因素,虽然2010年后期猪价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上涨趋势,甚至局部地区价格再创新高,但很难出现象2007年那样的疯涨,全国均价突破14元/kg大关仍有一定难度。

猜你喜欢

猪价存栏蛋鸡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蛋鸡多产蛋要过三道关
春季蛋鸡养殖三防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猪价见底了吗?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七月猪价或开启阶段性快速上涨
供大于求,猪价上涨乏力
农业部发布 2017 年 4 月 400 个监测县生猪存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