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0-02-10李邦伟方剑乔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11期
关键词:面肌耳穴电针

李邦伟 石 慧 方剑乔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

面肌痉挛属于中医学“筋惕肉瞤”、“面风”等范畴。本病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一。针灸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之一,现就近5年针灸治疗该病的概况综述如下。

毫针

取穴:针灸治疗面肌痉挛取穴有以下几种:局部取穴、远端取穴、取背俞穴等。朱月芹等[1]以阿是穴为主穴治疗面肌痉挛33例,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 93.9%。认为直取其处,刺分肉之间以行卫气而散风邪达到治病目的。叶国传[2]采用针刺“四关”加血海穴治疗面肌痉挛28例与针刺面部穴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合谷配太冲有镇痛止痉作用,用血海穴以求“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蒙艳等[3]选取膈俞、肝俞、脾俞处反应点用点刺放血法治疗面肌痉挛19例,结果痊愈17例,好转2例,三对背俞穴配合使用可养血熄风,通过刺血以达祛风止痉之功。

刺法:针灸治疗面肌痉挛常用刺法有毛刺、丛刺、缪刺、吊针法等。宗慧梅等[4]采用毛刺法治疗面肌痉挛32例,1次治疗痊愈11例,3次治疗痊愈5例。认为本病病邪初起主要在浮络及孙络,采用毛刺法浅刺以去泻阳气。李文丽等[5]采用丛刺阿是穴配合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30例,有效率为93.3%。浅刺局部腧穴可疏通病变部位气血,同时配合缪刺法可以平衡健侧与患侧的气血运行。张悦等[6]运用“吊针”治疗阵发性面肌痉挛50例,与常规治疗组、口服苯妥英钠等药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认为“吊针”法取《灵枢·官针》十二刺中的齐刺、浮刺、直针刺三法之长以散寒舒筋,调和气血,使经脉气血畅达,经筋得养而痉挛自止。

灸法

灸法治疗面肌痉挛也有一些文献报道。徐拥建等[7]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透刺温和灸组、电针透刺组、浮针浅刺组,透刺温和灸组,针刺后在距透穴处3~5cm施以温和灸,治疗3个疗程后透刺温和灸组总有效率为93.7%,优于其他两组。透刺温和灸相结合,既有刺激面大、针感强、易传导的特点,还有温经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

电针

电针治疗面肌痉挛刺激参数的选择很重要,郭锦华等[8]将两组患者在取穴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给予电针脉冲频率为面肌痉挛频率2~3倍的刺激参数,而对照组给予与面肌痉挛频率基本相同的刺激参数,结果电针治疗面肌痉挛时高频脉冲电针疗效要显著高于低频电针疗效,且高频脉冲比低频脉冲疗效快。认为从细胞电生理角度讲高频脉冲电针刺激也有“抢先占领”的效应,通过抑制病理性神经冲动及传导抑制面肌痉挛。

头皮针

头皮针通过刺激头部特定区域达到调节机体功能、治疗疾病的目的。方向东等[9]运用头皮针,选用面肌痉挛对侧运动区、感觉区、风池穴治疗面肌痉挛33例,与常规针灸治疗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头皮针的刺激不但可以扩张血管,舒解痉挛,针刺头皮部位产生的生物电还能影响到大脑皮层机能状态,促使皮层出现调整性平衡。

耳针

根据全息医学理论,不同耳穴与身体不同部位相对应,通过刺激一定耳穴可以治疗面肌痉挛。刘金兰等[10]取耳穴肝、脾、眼、神门穴,每次取单侧耳穴结合体针治疗偏侧面肌痉挛31例,与卡马西平组比较,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认为耳穴肝既能养血又能活血化瘀,耳穴脾主四肢肌肉,结合体针可起到健脾调肝益肾、行气活血的作用。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具有针灸及药物的双重作用,常用的药物有A型肉毒毒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安定以及维生素类如维生素 B1、B12、甲钴胺注射液等。李振等[11]在针刺基础上结合穴位注射弥可保注射液治疗面肌痉挛107例,治愈44例,显效35例,有效21例。

其他疗法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有一些特色疗法如腹针、平衡针、腕踝针、皮下埋针、三棱针、火针等。张晓阳[12]采用腹针结合毫针治疗面肌痉挛40例,与毫针组比较,治疗组治愈率为75.0%,总有效率为92.5%,治疗前后痉挛强度评级对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葛明等[13]运用平衡针治疗面肌痉挛50例,与常规面部针刺组比较平衡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根据平衡针理论,此法有引火下行之功。张新成等[14]运用腕踝针治疗面肌痉挛24例,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67%。根据“标本根结”理论及腕踝针理论,针刺四肢末端穴位可治疗全身疾病。李光海[15]采用阿是穴埋针方法治疗面肌痉挛55例,与西药组比较,埋针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西药组。皮下埋针能长时间刺激穴位,激活大脑高级中枢而对异常兴奋产生抑制调节作用,使痉挛终止。王翠花[16]用三棱针点刺足部反射区及体针经穴点刺后按揉局部的方法治疗面肌痉挛20例,总有效率80%。通过点刺穴位及足反射区以调节大脑皮质功能,增加神经反射和神经传导,缓解痉挛发作。

综合疗法

临床治疗面肌痉挛多采用针灸结合其他疗法,如李永春[17]认为针灸治疗面肌痉挛调脑与和阳并重,配合重在调理阳气的中药,把握人体阳气变动这一重要环节,坚持针药结合可以提高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高建平等[18]运用针灸面部穴位透刺和四肢穴位针刺结合头面部推拿的方法治疗面肌痉挛30例,与卡马西平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面部施以轻柔的推拿和针刺手法可以降低局部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减轻或终止面肌抽搐的发作。吕振香[19]运用毫针结合立式GEGH型He-Ne激光理疗机治疗面肌痉挛190例,与口服常规药物组比较,针灸激光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复发率明显降低。

讨论

西医对面肌痉挛一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以注射A型肉毒毒素为首选治疗方法,但是疗效只持续3~6个月,容易复发。中医认为,本病属于面部经筋病变,外邪阻滞经脉或邪郁化热壅遏经脉使气血不畅,筋脉拘急抽搐;阴虚血少,筋脉失养致虚风内动而抽搐。针灸疗法治疗该病疗效显著,查阅近5年文献可以看到,针灸治疗面肌痉挛有以下特点:针灸取穴各家不一,以局部取穴配合远道取穴为主要的取穴方法;针刺方法名称繁多,以局部浅刺、轻柔手法为主,刺激量较轻;针刺与其他方法配合运用以提高疗效;针灸治疗该病一般可减轻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和发作程度,但病程长、症状重者效果稍差;部分文献设有对照组,但是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应建立统一的病例纳入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规范临床选穴及针刺操作手法,加强按照随机、对照、盲法的要求进行循证医学研究。

[1]朱月芹,杨立峰.局部垂直浅刺治疗面肌痉挛 33例.针灸临床杂志,2009,25(8):47.

[2]叶国传.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体会.上海针灸杂志,2005,24(5):23-24.

[3]蒙艳,王红,卢丽.背俞穴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观察.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9,31(4):87-88.

[4]宗慧梅,谢映红.针灸毛刺治疗面肌痉挛32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6):492.

[5]李文丽,葛建军,刘丽.采用丛刺阿是穴配合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30例.陕西中医,2006,37(3):338-339.

[6]张悦,杨振辉,孙英霞.吊针治疗阵发性面肌痉挛的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1,21(4):201-202.

[7]徐拥建,刘熠.透刺温和灸法治疗面肌痉挛 32例临床观察.江苏中医药,2009,41(7):56-57.

[8]郭锦华,朱志义,王爱军,等.不同脉冲频率电针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29.

[9]方向东,蔡信诚,唐春林,等.头皮针治疗面肌痉挛33例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24-25.

[10]刘金兰,高兵兵,邱丽敏.耳穴压豆针灸并用治疗偏侧面肌痉挛61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9):101.

[11]李振,苏永立,乔清涛.针灸及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107例临床观察.甘肃中医,2008,21(5):31.

[12]张晓阳.针灸治疗面肌痉挛40例.陕西中医,2008,29(1):88-89.

[13]葛明,李英.平衡针治疗面肌痉挛50例.光明中医,2007,22(9):42.

[14]张新成,曹拥军.腕踝针治疗面肌痉挛 24例疗效总结.针灸临床杂志,2007,23(8):25-26.

[15]李光海.皮下埋针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5,21(8):27.

[16]王翠花.三棱针配合足部按摩治疗面肌抽搐20例.中国民间疗法,2005,13(1):36.

[17]李永春.针药结合治疗面肌痉挛心得.世界中医药,2008,3(5):310-311.

[18]高建平,邱霞,廉世松,等.针刺推拿结合治疗面肌痉挛30例临床观察.中医药导报,2008,14(2):57.

[19]吕振香.针刺加激光照射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中国针灸,2006,26(7):475-476.

猜你喜欢

面肌耳穴电针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面肌痉挛最常见的问题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疏肝解郁法配合耳穴压贴治疗经前期综合征60例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