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1

2010-01-25

关键词:磺胺吡啶溃疡性

马 勇

(泰安建工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病变局限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病因尚不明确,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基因的易感性、自身免疫的失衡、环境因素等。临床上以直肠、乙状结肠受累多见,临床特征为腹泻、腹痛、黏液血便、里急后重等,可并发中毒性巨结肠和癌变,部分伴有肠外表现。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为探讨治疗UC的有效途径,我院对56名UC住院患者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选取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UC患者56例,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腹泻及腹部疼痛,慢性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乏力、消瘦及不规则发热。结肠镜下所见结肠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弥漫分布的形态各异的多发性溃疡,表面附着脓性分泌物。根据病史和结肠镜检查综合诊断,诊断条件符合中华医学会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会议提出的《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1]并经结肠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溃疡位于直肠18例,乙状结肠15例,左半结肠23例。所选病例近期未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无磺胺药物过敏史、过敏性病史、免疫性疾病。将上述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和病情等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资料差别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28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 13例,年龄20~68岁,平均 46.5 岁,病程4个月~18年。治疗组28例,男性17例,女性11 例,年龄18~65 岁,平均45.1岁,病程3个月~20年。

1.2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配合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纠正贫血,纠正低蛋白血症等支持疗法,给予易消化、少纤维和富含维生素饮食,治疗期间患者充分休息,控制饮食,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及乳制品,注意卧床休息,避免精神紧张。

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片(SASP)口服,0.25 g/片,每次1.0 g,4次/d,连续用药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组采用巴柳氮片剂,0.5 g/片,每次4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温热到38 ℃,睡前保留灌肠,1次/d, 灌肠注药时取左侧卧位,注药后取臀高头低,仰卧及左右侧卧位交替30 min。使药液与肠黏膜充分接触以利于其吸收,连用4周。

1.3疗效判定标准[2]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见黏膜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见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好转,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改善。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总有效率为53.6%,治疗组采用巴柳氮片剂灌肠治疗,总有效率为82.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注:两组比较,χ2=5.24,P=0.022。

3 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数学者认为病因和发病机制多与遗传、感染、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3],发病机制可能是感染、饮食等环境因素作用于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使肠免疫紊乱导致肠黏膜损伤。免疫因素是UC研究最活跃的领域,实验发现,UC患者特异性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多项指标出现异常,推理之,机体在各种可能条件或诱因作用下,使可能的自身抗原交叉抗原释放或通过一系列生物、物理、化学因子的作用使其抗原性增强,最终可能经过多种免疫途径和机制引起免疫损伤,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4]。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局限在黏膜和黏膜下层,多累及直肠及远段结肠。UC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这一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发作,维持缓解。本研究主要观察分析柳氮磺胺吡啶和巴柳氮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柳氮磺胺吡啶主要从免疫途径上阻断疾病发生、发展,其对UC的作用机制认为:改变肠道微生物体系,改变粘膜内前列腺素合成及电解质交换;阻止炎症介质(白三烯、一氧化氮、前列腺素E、血栓素和血小板激活因子)的合成和释放;阻止自然杀伤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粘膜淋巴巨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限制活性氧的产生等[5]。SASP在结肠内经肠道细菌分解为有效成分5-ASA和有抗炎作用的磺胺吡啶而起作用。由于5-ASA类药物均需长时间服药,因而药品的不良反应会影响疗效。UC患者一般均有局部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糜烂、黏膜血管通透性增高等病理改变。大约20%~40%患者服用SASP会有恶心、皮疹、食欲下降[6-8],甚至引起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

药物动力学指出, 药物的生物利用与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有关。将巴柳氮片剂研磨,生理盐水灌肠使用,可以使药物直达病灶,局部药物浓度高,使肠道黏膜得以保护,促进其修复。温热的药液还可促进及改善肠道血液循环,促使炎症消散及吸收,降低痛觉神经的敏感性,从而提高肠道抵抗力及修复力,减轻黏膜水肿,解除肠道痉挛,减轻疼痛[9]。同时,避免了胃酸对药物的影响,以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减少了免疫抑制剂对肝肾的损害,有较好的抗炎、促进溃疡愈合等作用。该治疗方法易于操作、显效快,缩短了疗程,降低了复发率,不良反应小,采用灌肠方式给药,可避免胃肠消化酶的破坏,保证药效,药物可绕过肝脏由直肠直接进入体循环,避免了不良反应,加速了药物的吸收。巴柳氮克服了柳氮磺胺吡啶中SP成分具有的磺胺类药物普通存在的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不耐受柳氮磺胺吡啶的患者可耐受巴柳氮[10]。

本研究采用巴柳氮片剂灌肠治疗直肠型、直肠乙状结肠型和左半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使用安全,副作用小,价格实惠,可作为治疗以上几种类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规用药途径,但对于广泛型和全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则宜两者相结合,药物口服加灌肠治疗。

[1] 欧阳钦,潘国宗,温忠慧,等.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236-239.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医学杂志,2001,40(2):138-141.

[3] 张德正.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37,89.

[4] 村守利,王静,孟华,等.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发病机制全问[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9):1134.

[5] Xu CT, Meng SY, Pan BR. Drug therapy for ulcer-ative colitis[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4, 10(16): 2311.

[6] Tafet SL, Das KM. Sulfasalazine. Adverse effects and desensitisation[J]. Dig Dis Sci, 1983, 28(9): 833.

[7] Green JRB, Swan CHJ, Rowlinson AE, et al. Sulphasalazine or high dose balsalazide to treat acute relapse in ulcerative colitis?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trial[J]. Gastroenterol, 1993, 104(4): A709.

[8] Mclntyre PB, Lennard-Jones JE. Reversal with balsalazide ofinfertility caused by sulphasalazine[J]. Br Med J(Clin Res Ed), 1984, 288(6431): 1652.

[9] 何善明,袁海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5例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08, 35(2): 253-254.

[10] 木村伊佐美,永滨忍,川崎真规. 巴柳氮钠的药理学研究[J].日药理志,1997,109:85-94.

猜你喜欢

磺胺吡啶溃疡性
吡啶-2-羧酸铬的制备研究
勘 误
氯代吡啶发展潜力巨大
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在二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养猪不能滥用磺胺药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
含吡啶的大环席夫碱锰(Ⅱ)配合物:合成、表征及抗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