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首金更含“金”?

2010-01-24

校园足球 2010年11期
关键词:首金赛会赛程

中国首金更含“金”?

首金,这是每届大型综合运动会上中国军团极其看重的一枚金牌。然而,首金与其他金牌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吗?没有!那么是因为中国民众对首金有偏爱的特殊感情吗?当然!而如果中国军团的首金同时也是赛会首金,那将更是重中之重。与其他金牌运动员相比,能够拿到首金的选手往往都能享受一鸣惊人、名利双收的待遇。“第一”,这一特殊的符号早已成为中国民众内心的荣誉信仰,而这样的信仰渗透到体育领域,我们就不得不感慨:首金,天生高人一等。

中国人凡事都讲究讨个好“彩头”,做事总是要力争“开门红”,这已经是古来源远流长的思维模式。延伸到竞技体育的赛场上,便摇身一变成了国人的“首金情结”。中国对“首金”的情有独钟,体现在历来的综合性运动会中,已成为我们司空见惯的“首金现象”。

首金经济效益惊人

历届大型运动会,由于首金所带来的丰厚的奖金与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大家都习惯性地将视角锁定在“首金”上。其实,这枚万众瞩目的金牌与其他金牌唯一的区别仅仅是在于赛程的安排上,但也正因为它被贴上“第一”这枚特殊的标签,“身价”便陡然提升。

就拿2008年北京奥运来说,当时,某集团承诺中国射击队如若射落“首金”,则重奖首金得主1000万,但无奈比赛没有剧本,每个环节都不能按照设计好的情节推演,被寄予厚望的杜丽错失首金,落了个名利两空。在陈燮霞将首金收入囊中之后,从国家到地市以及社会各界,首金为她带来的奖励超过了500万元。而为中国代表团夺得第二金的庞伟拿到的冠军奖励则为150万。

做个假设,如果当时庞伟射落的是首金,他所获得的奖金将是1000万,仅在这一点上来看,首金与第二金在奖励上的区别就高达850万。再从国家奖励的标准上来看,北京奥运会的金牌奖金为35万,但首金得主的奖金却是100万。且不论首金得主在社会影响力等方面与其他奥运冠军的区别,就在奖金这一项上,差别已是一目了然。

首金精神意义:一举青史留名

不仅物质金钱奖励方面有所差异,在社会的关注度和历史地位上,首金选手也是具有绝对的“天生优势”。国人对于大型赛事“首金”的关注度自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以来从未断绝。在那一届奥运会上,许海峰为中国军团实现了奥运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首金”的概念自此深入人心。而许海峰这个名字,也永远与“打破中国奥运零的突破”这一名字联系在了一起,一举成名永留青史。相反,有几个人知道李玉伟、吴小旋?让我来告诉你吧,他们就是与许海峰一起参加了1984年奥运会,并且也获得了冠军。但是,现实就是这样残酷,仅仅由于赛程的安排,历史就将他们与许海峰的地位做了天壤之别的安排。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体育愈来愈以强者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悉尼至雅典,再到北京奥运,中国军团的奥运冠军不再是人们掰着手指就可以数得过来的,奥运冠军的关注热度也按照“物以稀为贵”的法则逐渐冷却下来,但首金得主的关注度却始终未减——这都得益于国人对于“第一”这个词语的特殊情结。

打开搜索引擎进行相关词条的搜索,关于10年之前的悉尼奥运会首金得主陶璐娜的搜索结果高达251000条,而近两届奥运会首金得主杜丽与陈燮霞的搜索结果更是超过百万条。相比之下,如今,在中国掀起更加汹涌的夺金狂潮的年代,又有多少人还会关注悉尼奥运会时,与陶璐娜一样,也曾站上冠军领奖台的那些早已淡出人们视线的前奥运冠军们?在搜索引擎键入悉尼奥运男子10米气步枪冠军蔡亚林、女举69公斤级冠军林伟宁等人的名字时,这些曾经经历过荣耀金牌时刻的奥运冠军的相关搜索结果仅仅只有不到10万条,网页中除去那些早已落进尘埃的历史赛事新闻、信息以及相关人物简介之外,早已难觅如今这些人的踪迹。

合理利用规则追逐首金

从20年前的北京亚运会,到2年前的北京奥运会,直至本届广州亚运会,当“首金”被附着上了更多的特殊色彩,作为东道主的中国在赛程的安排上也做足了工夫,为了能够让“首金中的首金”落入自家口袋,组委会真可谓是煞费苦心。

邢芬在20年前走向亚运首金诞生的赛场上时,已是连续两届的举重世锦赛冠军。北京亚运组委会安排邢芬出战首金,早已是对这枚金牌有了势在必得的信心。“当时我也听说,亚运首金将产生在44公斤级女子举重项目上,是有意安排的。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觉得很荣幸。当时领导啦、教练啦,还有社会各界的代表,很多人都在赛前鼓励我,一定要在北京赢第一枚金牌。”多年后,邢芬接受媒体采访,对那天发生的事情记忆犹新。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赛程公布的第一时间,国人对于首金的期待就落在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首金得主杜丽的头上。正当所有人都巴望着杜丽能够好戏重演,为中国军团取得开门红的当口,这位女神枪手却在奥组委精心安排的赛程下失去了准星,使得首金“旁落”。

如今,广州亚组委在赛程安排上再度大做文章,将中国的“国粹”武术搬到了角逐首金的赛场上,“扬我国威、誓夺首金”的意图昭然若揭。最终,袁晓超坐拥主场之利,如愿以偿地为中国军团带回首金。在广州亚运的首个比赛日,不仅有“首金”,还有国人心心念念的“亚运千金”,中国以惯有的方式将这些在特殊数字节点上的金牌托起至一个高度,而其余的那些金牌呢,则在随后如潮的夺金狂潮中一一被吞没,直至淡忘。

中国文化中的双“第一”情结

中国参加大型运动会,既重视大会首金,更看重代表团首金。本届亚运会,首个比赛项目武术男子长拳决赛中,中国选手袁晓超动作舒展、发挥稳定,最终以9.78分成功卫冕,这不仅是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首枚金牌,也是本届亚运会的首枚金牌。夺得大型运动会的首金,不仅是中国人的愿望,也是所有参赛国家的愿望。不过像中国有这样浓重“首金”情结的,似乎不多。

中国人对“第一”有种天生的眷恋。于是乎,在每年夏天,高考状元能够出尽风头;电影也喜欢用票房排行榜彰显自己的江湖地位;还有我们已经成为奢侈品的重地,《大腕》里那句“不买对的,只买贵的”已然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写照。对应在体育赛事里,当美国的《纽约时报》列举奖牌榜时,我们更喜欢盯着夺金的数量。而我们对“第一”的执著追求其实是分为两个层面的。如果说将跑在最前面、分数最高、票房最高、只要最贵这些由实力体现出的第一归为现实中的“第一”;那么我们还对具有象征意义的“第一”无比痴迷——所以,就孕育出“金牌中的战斗机”:首金!

拿赛会首金来说,它与所有金牌从本质上没有区别。更重要的是,很多时候,即使在中国军团没有拿到当届赛会的首金后,我们也依旧习惯将焦点对准“属于我们自己军团的首金”,比如2008年奥运会上的陈燮霞,又比如悉尼奥运会上的陶璐娜。她们拿到的都不是当届赛会的首金,却依然就此成为国人的偶像。换句话说,她们的“胜利”,更多的并不是因为其在现实中夺得“第一”;而是来自象征意义上的功成名就,是属于我们自己、也是我们自己给予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首金”胜利。

面子作祟,力争第一

中国人好面子,古已有之。而在大赛中拿下首金无疑是倍儿有面子的一件事情。有一种观点认为自卑会导致好面子心理,抛开这句话的对与错,有一点是无可争议的,那就是中国人曾经有一段屈辱的体育史——1948年伦敦奥运会之后,有这样一幅漫画:几个疏着大辫子的中国人爬在一个大鸡蛋上,始终无法实现“零的突破”。

这般羞辱自然让中国人心里憋着一团火,而这种历史因素也促使了国人对“第一”的无比期待,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第一个三连冠运动员庄则栋,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人陈镜开,第一个大球世界冠军中国女排……直至1984年奥运会,许海峰不仅实现了中国军团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同时,这枚金牌也是当届奥运会的首金,这大大鼓舞了我们的信心,胸中那团火终于得到释放——原来首金如此提气!

从此,无论在奥运会还是亚运会,不管我们是不是东道主,能拿到赛事首金注定青史留名。我们喜欢用首金让自己脸上有光,喜欢用首金证明中国人在世界体坛的地位。这种喜欢没有错,就像争第一不是性格上的缺陷,归根结底,它更像是在历史车轮的推动下潜意识的产物。而正是有了这种民众的心理作用,首金才会成为中国军团一直追逐的目标,拿下赛会的首金不仅可以鼓舞民众士气,对于整个的赛事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的心理暗示。

2010广州亚运会,我国女子100米自由泳选手唐奕为中国代表团摘得第86金

媒体热炒首金引领风潮

媒体的天性即把握热点。当亚运会这类大赛,赛会初期并未进入高潮之时,“首金”话题则即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热门话题。以本届亚运会首金为例,作为非奥项目,武术平时得到的关注不多,但袁晓超夺金的比赛现场却涌进了来自国内外近200名记者。比赛前一小时,大批媒体记者涌入南沙体育馆,140个新闻发布厅通行标志也派发完毕,来晚的记者只能站着参加发布会。而此时,观众人数还不及记者多。值得一提的是,4年前袁晓超就在多哈亚运会上拿到过冠军,然而今日的“首金”待遇,却绝非袁晓超在多哈所能比拟。

媒体如此的趋之若鹜,首金的关注度想不高都不行。如此的连锁反应就是,一枚可能仅是代表团首金的金牌价值都会被极尽所能的放大,首金英雄走进了千家万户,各类商家争相追捧。对于有着“开门红”意义的首金,在这一刻含“金”量陡升也就不足为奇了。

回顾中国几十年来的体育史,体育人每次完成一个“第一”的突破,总会给国人以巨大的精神鼓舞与自信。从这一角度讲,赛会首金,乃至代表团首金,对整个赛程的鼓舞作用自然不言而喻。强力追逐首金,也已不仅仅是一个荣誉问题,而更多的是被赋予了期许与战略作用。

猜你喜欢

首金赛会赛程
赛会制视角下中超联赛不同水平球队位置球员跑动表现分析
赛程回顾
赞武大靖获平昌冬奥会首金
2017—18赛季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赛程
2016欧洲杯小组赛赛程
30年80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