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舞台美术中扇子形象的运用

2010-01-19□吉

戏剧之家 2010年8期
关键词:折扇布景扇面

□吉 琳

舞台美术是舞台表演内容的外延,对演出的整体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至有“舞美是寂静的戏剧”之说。中国古代的戏曲舞台,由于条件限制而大都简陋,常常只是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和上下场的门帘吊幕,形成了具有简明化和意象化审美意味的形式特征。今天的舞台美术,已经发展为服务于表演艺术的一种视觉艺术的造型手段,是舞台艺术中除演员表演之外的所有视觉空间艺术的统称。

中国的舞台美术深深烙有扇子的印记,以扇子作为舞台背景或舞台装饰的设计可谓十分普遍,但又新意层出,意趣无穷。特别是现代新的灯光、成像等记述手段融入其中,扇子的舞台越发显得风采迷人。

以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栏目为例,初期它的舞台背景就是画一大彩扇或一大书画折扇,这也具有了屏风的意义,但是更增添了活泼的舞台气息和深厚的文化意蕴。后来几年《曲苑杂坛》的舞台美术设计便是在“扇形”的主旋律下进行革新和创造的。有时以多摺的扇形架构立于舞台,边缀灯饰,逐折亮灯,显折扇展开之貌;逐折熄灯,仿折扇收合之形。有时以群扇组合布置场景,用几柄大扇框主场,若干小扇点缀空间,疏密有别,错落有秩。有时用几个门洞式结构进行舞台搭景,用一柄灯饰大扇形作为衬景,隐现于毗邻的几个洞门之后,而几枚扇形图交错布于门旁条框之中。1997年夏,《曲苑杂坛》舞台场景更是将一柄光扇布于显要位置,束射的光柱如扇骨,每两束光柱之间饰以或大或小的花点,如开屏孔雀翠羽斑斓。两侧斜排六柄半开的七骨折扇,或玫红色或淡蓝色的扇面上,各缀交叠的两只半开小折扇,如捕光捉影的蝴蝶在翩翩飞动。在右前方斜立台前的方屏上,一幅大扇面书写“曲苑杂坛”四个大字。可以说,扇形的舞台美术设计已经成为该栏目的品牌标志了。

全国电视相声大赛舞台背景扇

湖南电视台“公共大戏台”的露天舞台背景扇

湖南电视台的著名栏目《公共大戏台》自2006年开始,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季共100多场次。《公共大戏台》常常是在室外搭台演出,露天舞台的设计受到很大局限而难以展开。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把一柄展开的大大的折扇应用到舞台背景上来,立刻打破了舞台的单调和简陋之感。展开的折扇扇面形状由直线与弧线组合而成,扇骨构成的直线有聚有散,使舞台整体看来不仅灵活生动,而且舒展大方,扇子成为整个舞台美术的核心灵魂。

在舞台美术的布景中,扇形的表现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从最初一面悬坠子的大挂扇下两人说对口相声,到利用大的扇面形象作为舞台背景来烘托舞台氛围,进而发展到抛却扇之形、而取扇之意为布景和道具,用一条条如同折扇骨形的灯箱,依次倾斜布列,从台下一定角度望去,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折扇。1994年春节晚会的旋转舞台上,就有四组条状的灯箱相聚合,每组皆似扇一柄,分具绿、红、蓝、黄四色,交错丛立,灯光明灭,如幻似真。2002年元旦期间播出的《首届CCTV大红鹰杯全国电视相声大赛》,创下了央视综艺频道最高收视率。在这个舞台上,背景是一组灯光构成的巨大折扇,扇面展开如同颜色靓丽的翅膀,轻盈优美,流光溢彩,成为舞台上最大的亮点。

从很多大型演出活动的舞台布景中,我们都能够追踪到扇子形式的存在。可以说,以扇形或扇意进行舞台布景,已经成为中国舞台美术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折扇布景扇面
清 程邃 行书双进酒词扇面
清代广作外销髹漆折扇艺术研究
踏冰展“折扇”,斗球“五棵松”
雷家民作品
舒强扇面作品选登
扇面等式
布景技术在T台艺术中的运用与创新
舞台布景模块化
会变的折扇
天凉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