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海上协同作战技术

2010-01-17邱志明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0年3期
关键词:协同作战编队战场

邱志明

(海军装备研究院系统所,北京 100073)

未来海上作战,主宰战争胜负的不再是单个舰艇,而是海上编队及编队与其他兵种的协同作战能力。这就需要解决各种不同层次的协同作战问题,包括海战场各作战单元的网络化连接、多源多平台信息融合处理、多平台多传感器目标协同探测和高精度定位、实时高速信息分发、协同作战指挥控制、武器协同分配及协同综合控制等技术,使分布在不同作战平台上的传感器、指挥系统和武器系统协同一致地迅速做出反应,实现信息共享、作战力量一体化、作战行动一体化、探测打击和评估一体化,从而达到作战效能最大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海军根据战斗群防空战协调(BGAAWC)计划设想,提出了协同作战能力(CEC)的概念,将传感器联网、武器协同控制构成协同作战系统。该系统利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技术,将航母战斗群中各舰艇的目标探测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武器系统和预警机联成网络,实现作战信息共享,武器共用,统一协调战斗行动。协同作战技术是实现武器与传感器联网,主要用于海上编队以及沿海作战防空与导弹防御,通过高速数据分发系统(DDS)和协同作战处理机(CEP),将海上、空中和岸基平台的传感器和武器联系在一起,实现火控级精度的复合跟踪,形成统一、精确的战场态势;综合协调使用多平台的武器系统,实现对威胁目标打击的协同控制和编队作战资源的动态优化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编队兵力兵器的整体作战能力。

2003年3月,美海军采购了首批200套CEC系统,其中40套装备E-2C预警机,其余装备在“肯尼迪”航母(CV-76)、“艾森豪威尔”航母(CVN-69)、“黄蜂”两栖攻击舰(LHD-1)、“休城”导弹巡洋舰(CG-66)和“奥斯汀”导弹驱逐舰等舰艇。2006年,美海军采购了改进型CEC BlockⅡ系统,同时开展了新型CEC BlockⅢ系统的研制,致力于 CEC系统的小型化,包括发展性能好、重量轻、功耗小的相控阵天线,采用多波束天线进行点对点信息分发,使用新一代微处理器技术等。

海上编队协同作战系统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技术分别是:一是建立海军战场信息格式化与数字化标准/规范。海战场信息包括情报(敌情)信息、战场态势信息、战场环境信息、作战指挥信息和武器控制信息五类。建立这五类战场信息的标准/规范,实现格式化和数字化,是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和从“传感器到射手”数字化铰链的基础,也是实现战场信息自动处理、交换和态势共享的基础。二是多级多(类)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指对预警探测、侦察识别、目标跟踪、火力控制等四级传感器信息的融合处理,例如图像传感器像素融合与目标提取技术、多传感器点迹融合技术、运动平台传感器系统误差动态滤除技术、密集回波环境假目标/杂波滤除技术、非协作目标融合识别模型等。三是高速数据分发网络技术,主要包括相控阵相扫天线空时分多址宽带通信设备、10Mbps以上高速宽带数据链、网络同步技术等。四是多平台武器/火力铰链与协同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多平台探测系统与火力系统交叉组合控制技术和远、近程火力优化运用与控制技术等。

未来海上编队协同作战是提高作战能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航母编队、海上多编队中各类平台上的传感器、指(火)控系统、武器等,如何跨平台灵活组配?如何协同使用、能力互补?如何构成执行协同作战任务的“能力支持系统”?这都是各国先进海军正在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

猜你喜欢

协同作战编队战场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穿越火线之协同作战(下)
C-130:战场多面手
穿越火线之协同作战(上)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基于事件驱动的多飞行器编队协同控制
基于RQPSO-DMPC的多无人机编队自主重构控制方法
基于原子行为、通信和协商的计算机生成兵力协同作战研究
基于预测控制的无人机编队内部避碰
多弹编队飞行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