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0-01-08

北大荒文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能力

余 玲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最基本的目的是传授知识。可是,我们小学、中学甚至大学,更多的时候,却把这个最基本的目的当作了唯一的甚至是最高的目的。面对我国目前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的现象,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有识之士提出了加强健康教育的口号。通过三年多来的教学实践以及阅读相关的书籍,对心理健康教育课有以下初步认识,希望与更多的同行分享,尤其是与刚从大学毕业走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岗位的新教师来分享。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健康”下过一个定义: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还应当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和最佳状态。什么样的心理才是健康的?(1)心胸开朗,情绪稳定,能一分为二地看待社会问题,思想较成熟,性格良好,不容易出现偏激思想和行为。(2)耐挫能力较好,有自制力。(3)独立能力强,不盲目崇拜别人,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现今学生心理异常现象常常表现为:(1)思想容易偏激,对正确的革命理想和革命教育反感,甚至喝“倒彩”。(2)法制观念薄弱,待人处事容易冲动,往往以拳头解决一切问题,报复心理强烈。(3)缺乏自信心,独立思维能力差,热衷于“追星”,良莠不分,盲目崇拜社会人物。(4)心理耐挫能力和自制力差,对人冷漠,容易出现行为偏差,轻则离家出走,重则自杀、杀人等。

学生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异常的心理现象呢?这不能不令人反思、担忧我们国家教育的现状和前景。目前我国的教育依然是一试定终身的制度:上面,高考、中考指挥棒不停运转;下面,学校围绕着这指挥棒加班加点,家长则不惜重金聘请家庭教师对孩子额外辅导。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追求升学率、录取上线率。我国教育的指导思想依然是挑选人,注重和关心的还是少数尖子学生的升学效率。它只重知识,以考试分数来定质量高低,忽视或放弃了其它方面的需要和其它素质的培养,导致教育不能适应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家黄顺康指出,学校教育的目标首先应该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守法公民。但在教育体制未作根本改变的前提下,真正实施起素质教育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者只停留在教学生弹弹琴、唱唱歌、绘绘画等表面形式上。相反围绕着中考、高考这根指挥棒则不时出现一些社会悲剧现象:家长因孩子厌学把孩子打成肾衰竭或把孩子活活吊死,孩子因成绩不好担心母亲责备而把母亲活活打死或因考试不及格离家出走、自杀等。这些问题,虽然不是社会的主流,但也屡见不鲜,令人关注。它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我们的教育忽略了其最高目标是唤醒人的真正人性和使人彻悟人生,使混浊的人生变得清澈,使沉睡的生命得到觉醒。换言之就是忽略我们的真正目标是使我们的年青一代健康成长,在未来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自己所能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谱写美好的人生篇章。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也说:“救一个人的躯体不如先救一个人的灵魂。”可见立德修身的重要性。所幸的是,我国在80年代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1993年更把心理教育写进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再次提出,学校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按心理健康的标准育人呢?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把学生的人格教育摆到首位

教师,应当分析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各个因素。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最不可忽视的应是社会影响、人际交往及课外生活的内容。由于学生自身发展的不成熟、辨别能力相对较差,模仿心理、流行心理、攀比心理较强,很易受到社会中消极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从他们的人际交往圈中导入。古人云:“学好千日不易,学坏一日有余。”如果教师不在这些方面加以注意和进行正确引导,会使教育效果出现偏差。

2.给学生营造环境培养技能

家长和教师都要努力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香港大学心理学教授翁国宾解释说,“生活技能”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社会能力,是一个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沟通和积极行为的能力。具体可分解为六大能力:(1)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2)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3)认识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4)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5)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6)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家长和教师应帮助学生逐步学习和掌握以上六种生活技能。学生有了这六种生活技能,就能对客观实际持有“客观”心理,以高于正常情绪反应的理性,取其合理、善意之处,忽略粗暴、糟粕之处,“宽容”而“怜悯”地对待外界的语言伤害。

3.对学生进行赏识与宽容教育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热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

总之,中学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必须注意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人生观,才能有效地段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在这种良好意志品质的基础上才能学会在教师的有效的指导下,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科学地组织计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摆脱青少年时期的种种心理压力和困扰,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能力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心理小测试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