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的思考——以宣城市开发区为例

2010-01-06陈华彬

铜陵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宣城市宣城开发区

陈华彬

(中共宣城市委党校,安徽 宣城 242000)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的思考
——以宣城市开发区为例

陈华彬

(中共宣城市委党校,安徽 宣城 242000)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发达地区产业正在加速向外转移。宣城市应利用好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极具潜力的产业基础,以开发区为平台,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

皖江城市带;宣城市开发区;产业转移;现状;建设

产业转移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企业把部分或者全部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使产业表现为在空间上移动的经济现象。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发达地区资源依赖型、劳动密集型和能源高耗型产业外迁呈现不断扩大之势,在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和占领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正在加速向外转移。宣城市处于安徽东向发展的前沿,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两翼中的“一翼”,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极具潜力的产业基础,依托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以开发区为平台,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机电装备制造业、建材原材料产业、医药化工产业、轻纺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行业作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点,既是安徽发展的需要,也是贯彻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示范区建设,为中西部地区承接大规模产业转移提供先行经验。

一、宣城市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

宣城市共有8个开发区,其中:省级开发区4个,分别是宣城开发区、宣州开发区、广德开发区和宁国开发区;省政府批准筹建开发区4个,分别是郎溪开发区、泾县开发区、绩溪生态工业园区和旌德开发区。目前,开发区经核准的总面积为55.94平方公里,占地面积为113.12平方公里,已经建成的面积为53.05平方公里。

(一)良好的发展氛围初步形成,投资环境逐步改善

一是出台了支持开发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宣城市、县(区)政府纷纷出台加快开发区发展的政策文件,对开发区的管理体制、资金筹措、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拆迁安置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和安排。宣州区按照“一区(宣州开发区)、八园(水阳、狸桥、水东、古泉、寒亭、金坝分及粮食产业园、木材加工园)、多带(宣南、宣港、宣狸经济带)”的思路,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左右专项资金,作为开发区乡镇分区和特色经济带建设以奖代补专项资金。二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工作。开发区办得好不好,主要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重视不重视,抓的紧不紧。宣城市、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临招商引资第一线洽谈重大项目,亲自过问和协调解决园区和企业建设重点问题。如在市、县领导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国内投资规模最大、设施最全面的全功能汽车研发试验中心、投资16.43亿元通用试车场项目落户广德。三是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投资时的一条龙服务、企业建设中的全方位服务、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这是宣城市开发区服务理念又一次飞跃。同时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在开发区内设立企业辅导中心,帮助企业融资和提升管理水平。为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宣城市开发区采取了责任到人、项目调度的策略:每个项目确定一位分管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名联系人,每月召开三次项目调度例会,总结上旬工作,部署下旬任务,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项目如期快速开工。

(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08年,全市开发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3.86亿元。宣城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32亿元,征地、拆迁、道路及“三通一平”工作进展迅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各项经济指标如表1所示。宁国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2.52亿元,目前已形成“一区三园”的格局。广德开发区共投入资金12.23亿元用于交通、通讯、电力、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郎溪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33亿元。宣州开发区投入1.43亿元用于交通、供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全市开发区共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58.4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33%,其中工业增加值55.7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38%;完成财政收入14.18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3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0.46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29%。资料来源:宣城统计年鉴2009。

表1 2004-2008年宣城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

从表1可以看出,近年来宣城开发区各项经济指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除固定资产投资和利用内资两项指标大幅增长外,其它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主导产业显现雏形

宣城开发区逐步形成了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卫浴洁具、光电和新型建材、农产品深加工、以天然气为主动力原的新型工业等支柱产业;广德开发区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新型材料、机械电子、家具制造、纺织家具箱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六大特色产业;宁国开发区通过有针对性地承接产业转移,已初步形成汽车橡胶零部件、耐磨铸件、电子元器件三大产业集群,现有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耐磨材料专业生产厂家凤形公司和全国最大的汽车橡胶零部件生产企业中鼎集团,2008年,三大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25.2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的61.8%;宣州开发区已基本形成以机械加工、纺织服装、医药、食品、精细加工、新型建材为主的格局;郎溪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箱包产业集群、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园、个私经济创业园、锦城科技创业园、无锡工业园(特种设备制造及配套加工基地)等“一区多园”发展格局;泾县开发区规划主导产业为机电泵阀制造业、矿产品深加工及农产品加工业;旌德开发区主要发展建材、机电、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绩溪县生态工业园区集聚了泰昂电力智能化设备、今都齿轮、龙川生物科技、庆丰天鹰生化、不锈钢产业集群等一批技术水平高、规模较大的电子、机械、医药、生化企业。

总之,开发区在加速工业化进程、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扩大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逐步成为承载宣城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承接产业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稳步提高。

二、宣城市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

宣城市开发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影响开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问题,需要着力加以解决。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软环境尚需进一步优化

开发区和政府各部门以及条条垂直管理部门之间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虽然提出“一切围绕开发区,一切为了开发区,一切服务开发区”的口号,但是由于未能从机制上解决问题,政府管理部门“越位”、“缺位”和“错位”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的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缺乏为开发区上门服务、主动服务的意识;个别部门工作人员存在衙门作风,办事效率低,存在“吃拿卡要”现象,部门之间沟通、协调能力弱;政府对新旧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实有失公平,喜新厌旧,且透明度不高;个别政策落实不很到位、缺乏灵活性和连贯性;重招商轻管理、重签约轻落实、重承诺轻兑现、重宣传轻服务。软环境建设的缺失,势必影响投资企业的信心。

(二)产业关联度低、链条短,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

开发区产业集中度不高,仅仅是从空间上被整合在一起,项目布局分散,相互配套能力差,整体竞争力不强,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缺少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性强的锚项目,基本是依靠延长税收优惠期限、提供廉价土地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宣城开发区新鸿发是专业从事汽车整车模具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各类汽车车身覆盖件的产业,产品已遍布全国各省、市和自治区及北美、中南美、西欧、东南亚等多个国际市场,但是目前开发区内能为其配套的企业几乎没有,因此很难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在当前各地都努力发展工业经济,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地区政策上的差异日益缩小,若开发区没有“顶天立地”的大项目支撑,缺少产业聚集效应,必然缺乏竞争力。

(三)资金短缺,项目融资难度大

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也就直接关系到开发区的发展状况。但是开发区道路、供排水、天然气、电力、通信、废渣处理场、绿化亮化、生活区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金量。2008年宣城开发区开展征地拆迁“百日会战”和征地拆迁安置“三十日攻坚战”活动,全年共征地6292亩,拆迁500余户,被征迁群众1500多人,涉及3个乡镇、16个村民组。1亩工业用地成本是15万元,供应1亩工业用地赔10万元,多供1000亩工业用地就是1亿元。市级财政给予开发区建设财力支撑的能力非常有限,开发区建设所需资金更多是靠融资和土地商业化运作来解决,但是,这两个方面的资金来源又受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约束,银根和地根同时紧缩,给开发区建设的后续投资带来了很大的资金压力。再加上从2008年起“土地转让收入金纳入地方预算”政策的实施,让开发区面临着严峻考验,因为开发区最惯用的筹集建设资金方式就是用商业用地的土地出让金收益,弥补开发区建设资金不足,此项政策出台后,以地生财模式难以为继,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四)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中高层次人才匮乏

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产业水平的高低,宣城市人力资源市场面临着与长三角地区的竞争,人力资源结构不够合理,高技能、高素质的中层次管理人才、商务人才稀缺,技能一般的体力劳动者居多,难以适应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的产业发展需要。很多企业决定是否在某个地区进行投资时,往往将该地区是否拥有足够多的其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比如当一个机电企业要在宣城市开区进行投资时,它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当地是否拥有足够的机电行业人才,因为它不可能从公司总部带来所有的专业技术人才,必然要就近从当地雇佣很大一部分专业技术人才。宣城市目前缺乏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比如,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现代化产业少,人才培养体制、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流向长三角地区,目前仅有宣城职业技术学院一所高等院校,所培养的各类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所需,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产业转移顺利进行。

三、完善宣城市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考

从总体上看,宣城市开发区的经济总量偏小、层次偏低,缺乏“顶天立地”的项目,各开发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差异较大,规划相对滞后,另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也制约了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作用,需要继续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营造适宜的政治生态,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软实力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催化剂和保障机制。政府为实现承接产业的利益最优化,应当进行观念创新,营造良好的承接产业转移软环境,构建承接产业转移的支撑平台进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宣城市委、市政府自从2008年部署开展民主考评百名科长活动以来,以打造区域最优发展环境为目标,以解决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以基层满意、企业满意、群众满意、上级机关满意为标准,以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大力推行市委提出的“五办”作风(对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立即办”,对老大难问题“主动办”,对带普遍性的问题“上门办”,对条件暂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跟踪办”,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问题“公开办”),切实解决不作为、缓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努力提高执法水平、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着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和廉洁政府,为实现宣城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环境支撑和组织保证。目前,全市上下正在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两集中、三到位”,并加快建设与“两集中、三到位”相同步、相配套的信息化平台,大力推进网上审批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体系建设,加强对审批流程的在线实时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审批不规范行为。进一步创造公正、公平、高效的制度环境和政务环境、开放透明的法律法规环境、健全高效的市场机制、诚信为本的商务环境。

(二)大力培育主导产业优势,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聚集力

一是在规划制定上,要围绕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科学定位开发区功能,实行相对集中的开发建设,统筹规划产业集群布局。二是在项目选择上,要学会“舍得”,舍弃与主导产业无关的项目,争取上一批有助于完善主导产业链的项目。三是在项目落地上,要本着“专业、集群”的原则,相对集中布置,不断形成集聚新优势。四是在政策引导上,要实行“倾斜”,将有限的精力、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投入到与主导产业相关的项目上。以新鸿发为重点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是宣城开发区与周边错位发展的一个主要产业,新鸿发以冲压件和注塑件为主,模具制造是其优势,相邻的芜湖县机械工业园以扳金件为主,宁国开发区以密封件为主,构成错位发展。当前,宣城开发区具备了进一步拉长以新鸿发为龙头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条的优势。截至2009年2月,落户绩溪生态工业园区的不锈钢产业集群项目已达到34家,项目总投资73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44500万元,已开工企业21家,成为绩溪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宁国市不断加大对以飞达集团为首的电子元器件产业的扶持力度,注重新技术引进和新产品的开发,共有电子元器件企业70余家,完成产值20亿元,已成为宁国市支柱产业之一,产业初步形成集群化发展。投资6.8亿元建立的爱普科斯安徽飞达电子有限公司,依托宁国电子电容器的产业优势,重点发展无缘电子元器件、风力发电、电动机车、电力电容等产品的研发生产,进一步延伸产品的产业链,全力打造中国电子元器件基地。郎溪开发区锦富箱包产业集群是一个以箱包及其配套产品为主导行业的产业集群,集群拥有企业16家,产品配套率达80%以上,其中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2008年6月,锦富箱包产业集群跻身“全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

(三)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持续力

推动开发区建设资金筹措的市场化、多元化、多样化,逐步摆脱依靠财政负债经营的模式,形成民间投资、企业投资、外国投资等多元主体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在园区建设中,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开发企业以土地生产力、设施使用率以及地产租赁和销售为业务,以投资土地开发、设施建设、产品和服务的销售为收入,降低政府投资风险,转移投资成本,提高园区运行效率和效益。积极采用买壳、借壳或直接股票上市方式,以及发行地方企业债券和地方建设公债、信托基金等方式进行融资。宁国中鼎成功重组飞彩股份,实现借壳上市;江南化工成功上市募集资金1.7亿元,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鼓励和吸引跨国公司、国际大财团、民间资本参与开发区大型项目建设,允许独资、合资、合作从事投资开发。积极采用BOT、TOT、BT等项目融资手段,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加快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提高开发区基础设施的技术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协同作用、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外商投资结构等作用。由于区外投资者的参与,可以把新技术、新设备运用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中,开发区也可以从项目的承建和运营中学到先进工程建设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开发区持续、滚动发展。[1]

(四)加大人才教育培训力度,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保障力

宣城市开发区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一方面表现为高层次、优秀拔尖人才缺乏;另一方面是缺乏技术工人和一线普通工作人员,这严重制约着开发区进一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在开发区的调研中,众多企业管理者一致反映企业缺乏高级管理人才、技术骨干和合格的劳动者。因此,政府要重点实施“党政领导干部培养工程”、“企业家培养工程”、“优秀中青年专家培养工程”、“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工程”等,不断优化提升人才结构,为大规模产业转移谋划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撑。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速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发展职业教育就是发展现实的先进生产力,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各职教中心和各职业高级中学的培训基地作用,着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和培训,建立现代化企业职工培训和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鼓励和引导职业学校面向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聘请企业管理技术骨干任教,积极与企业“联姻”,开展“定单培养”,为企业培养、培训和输送各级各类实用型技术人才。同时要体现人文关怀,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人才招得来,留得住,用的好,这样才能为各类企业提供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宁国市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依托就业再就业管理中心,建立起了以国家级职业中学——宁国职高为龙头的社会化职业培训体系,每年可为企业输送熟练技工数千人。

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企业家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整合者,科技人员、生产工人、生产资料、资金等只有在企业家的组织下才能进入现实的生产经营过程,创造出产品和财富。目前,缺少优秀企业家是宣城市工业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要发挥区位、资源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就是高度重视企业家的培养和企业家队伍的建设。为此,要抓紧建立和完善企业家的培养、使用、激励、约束和保护机制,支持鼓励企业家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企业做强做大,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开发区可筹备成立企业家联谊会,加强企业与政府各相关部门、管委会之间的信息沟通,延伸开发区服务职能,营造和谐友好环境氛围,促进开发区内企业共同发展。

(五)探索开发区发展的新模式,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创新力

在与产业转出地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的基础上,借鉴“飞地经济”的模式,利用比较成熟的外地开发区的品牌优势、招商优势以及经营管理经验与本地开发区联合开发相对独立的新园区。合作建设和管理可以采取不同的模式:一是采取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模式,可考虑与发达地区共建产业园区。二是采取企业、行业协会共建产业园区模式,鼓励宣城的大企业与港、澳、台资和东部地区大企业、大财团和行业协会合作开发,探索企业办园区、行业办园区的路子。三是采取“托管”共建模式。以独资或合资形式对工业园区进行专业化管理,由管理公司负责园区的产业招商和物业管理。政府对合作产业转移园区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对园区产生的税收地方分成部分,由合作双方按商定比例分成。郎溪开发区十字工业园注重园区开发建设与市场化管理模式发展方向相统一,导入公司制开发管理理念,将园区的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为市场行为,由郎溪县十字镇政府与宣郎广茶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开发公司,十字镇政府负责招商引资,宣郎广茶叶公司负责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园区税收地方留成部分,投资双方共同分成,用市场精神改革园区现行政府主导模式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安徽省(广德)台湾工业园是安徽省政府2009年“861”项目,经过十个多月的认真筹建,顺利通过了审核,是全省首家在县(市)设立的省级台湾工业园区,位于广德开发区中心区域,规划面积2.05平方公里,目前共引进项目20家,其中台资项目12家,协议台资8050万美元,现已实际利用台资6300万美元。此项目的成功运作模式无论是对欠发达地区的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还是对成熟开发区的扩张模式都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1]王发明,侯金燕.引进BOT方式建设开发区的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2008,(3):34-35.

F127

A

1672-0547(2010)04-0041-03

2010-03-06

陈华彬(1974-),男,安徽宣城人,中共宣城市委党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管理学。

猜你喜欢

宣城市宣城开发区
司尔特宣城公司举行消防演练
安徽省宣城地区南漪湖湿地植物调查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生如夏花之绚烂
开发区
《宣城小镇》
关于宣城市国省干线公路桥梁定期检查的几点认识
基于GIS的宣城市地质灾害等级预报预警系统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司法局五星司法所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