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城的花(外一章)

2010-01-06广东陈惠琼

散文诗世界 2010年11期
关键词:大屋西关花城

广东陈惠琼

花城的花(外一章)

散文诗观:

信息高速公路上,心灵越敏感、越复杂、越丰富,自然散文诗句在人们生活中凸现,便在手机上频频闪现。

尽管缺少完整的构思和谋篇,却体现了民间交流和传播中出现的文化现象,科技的发展,给现代生活,注入一种文化的新源流。

直面人生的散文诗句会更多、更精。

陈惠琼,生于广州西关,中央党校经济管理本科毕业。2010年开始任《中国散文诗年选》(花城出版社)编选,1995年至今任《散文诗人》报常务副总编,《南方散文诗网站》主编、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常务理事、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外散文诗学会广东分会主席、广东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82年开始发表散文诗,散文诗获得六次全国征文奖,散文诗集《西关写意》获中国散文学会举办的2009年“首届中国之魂”一等奖。散文诗作品入选《广东50年散文精选》《粤港散文诗精选》《广东散文诗选萃》《散文诗精选》《中国年度散文诗》《中国年度散文诗精选》《粤港澳散文诗拔萃》《中外华文散文诗作家大辞典》《中国散文诗创作概论》《中国散文诗90年》《60年散文诗精选》等数十几种选本。另散文作品入选《2004年广东散文精选》《岭南百景文学经典》《2009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2008年中国散文排行榜提名作品。

1

岁月磨砺过的花城,变得年轻,没有徒劳。满洲花窗张贴红棉市花的剪纸。

云花、市花,在亚运村的上空、域地。都像长了翅膀,都会飞。随着歌像鸟,轻拂亚运的日子。日子自自然然的顺着雨顺着青瓦窝流淌。

2

南方雨水的若然,行云流水的思想:

把石桥搭过亚运村里的茶楼,叹茶叹出点心的遐想;把红绿的雨伞撑开在亚运村的每一块石板上;把石阶一级升一级向上,墩在运动员房的后门,方便洗菜、淘米、玩水;画一条小涌一蹬在亚运村餐厅门前,通向我风生水起的联想。一支桃花告诫痴心不要太久晕眩在骑楼和引人入胜的裁判楼楼宇的走廊;依着阳台看烟花,点点滴滴、碎碎。登上“天棚”看烟花,大朵大朵发亮着迷,盛开的手总在接收不愿合拢;某种期盼盼来一张张龙舟的脸,正被长哨音愉悦的尖叫涌动;一支“彩云追月”的广东音乐,追着波澜不惊的时光,置换成内心的悠然,置换成亚运村风景的泰然。

3

乘珠江夜游船,碧波荡漾,跳起的水与我跳起的心互相接应,风已经改变了珠江两岸的去年,翻了又翻,几番艰辛找回一段一段染色的过时风景。

4

花城的花,11月份都不用进入居室,一种南方的温度下,未到春天提前成功的放开。匆匆忙忙,见雨就长的太阳花,见阳光就开放的太阳花。循着亚运会的日子,添加了新绿叶片的盎然,生生不息地在亚运村的泥土漫然……

漫然……花城的花……

红黄蓝白。

生长在花城的臂弯里。一点头,一抬头,一种亚运惬意的表示。路过这些花时,一条公开的小路大方在延伸。

5

已经没有守望姿态,空洞的花影不再在玻璃窗内拖长,好多事不再花时间慢慢周旋,慢不下来。

付出一腔真情,一块块墙壁粉刷一新,门锁、空调、门窗跟随着花的语言不再锈迹斑斑。

有尘埃翻卷的地方,不会不屑一顾。

许多事和人都已在灯光照亮处露面,亚运红红火火、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感动和被感动的双肩有了重量;思想与思想有了紧张。

6

当一束花与一束花碰在一起,必然是跨越的桥梁。花街、花市、种花人、卖花人、买花人都驮着花城的名字走来。

扑面的花香,疾走。香味在亚运会的每一个路段。

花城的西关(三章)

屋前·九里香

阳光在窗上,靠墙根晒太阳的“九里香”弥留世间的漫长。

黑从天来,“九里香”树是辨认西关大屋家的标示。尽管岁月用它懒散的尘埃模糊,“九里香”飘忽的气息阵阵。

矮小的脚门虚掩……风刮,“九里香”的气味,香关住我。风再刮时,馨香离屋,满街转,满世界转……

又秋。“九里香”花齐齐向屋顶,思绪同时探秋……

“九里香”花惹了我,一次一个人笑出声,一次无拘束注视“护屋使者”的细节,沉醉花龄间的脸孔,一颗糖果的滋味。

植物一样摸索方向。

累,唱过的歌重在“九里香”前唱,思想的枝杈,熏着路口。

有风有雨,门口三级石阶布满星花。时去时回,“九里香”最初的读物不荒凉。

“九里香”一天天长,一天天强;我一天天找长度,一天天找强弱。

麻石板·宝华新街

一条麻石板路·宝华新街追赶,顺流云,往马路文昌南……

走。

夏日无穿鞋的脚踩热气的石板,冬日拖着木屐的脚敲石板一天响过一天。

不忘童年麻石板上玩出发的游戏,听听伙伴足音,是否相同?

一天天感受麻石板的分量,一天天感受季节的分量。

麻石板上的欲望。

自由看太阳,自由看一条麻石板,西关大屋灯火在麻石板的宝华新街两边闪开。

麻石板路名字折出光芒,听过就擦亮。追逐,宝华新街至宝华市场,永远忙碌买菜一件事,这习惯缠绕。市场拥挤的人……一群人头顶,一抹笑容。

一些欲望,一些缤纷的梦怀揣。

一些小食:及第粥、肠粉、马蹄糕;一些特色:陈家祠、华南寺、沙面,与粤语接上头。西关旗帜下赶路正是理由……

玉佩装点激情,旗袍摇曳奇妙。拖着木屐碰触麻石板胸膛,偶尔,惊醒复古的眼睛。

麻石板上一条竹杆横亘,晾晒花花绿绿的布衣,深深浅浅的彩云。

悠然,麻石板上国旗悸动,摇撼平常日子的盲目。鲜活的人从街头匆匆,一个一个,磨出麻石板光亮。

昨天咋度过。

眼睛也会随时漫过西关大屋的一个满洲花窗一个满洲花窗到达“九里香”上方的窗。

家窗下,似“九里香”颜色的小猫正背晾干的“九里香”花,一时幸福眼眯成缝,带我走进真实的家11号……

11号·西关大屋

伏着“趟拢”的奇迹,伏着“趟拢”猜谜语,沉湎那条向马路的麻石板,打开11号大重黑木门。

一条越飘越长的麻石路,明确新鲜的去处,熟悉又陌生。

11号大屋藏匿,出生、读书、家务、上班循环。

红木家具的风景,木雕书柜的收藏,是奔流的活水。

屋的一隅,个人的欲望好容易填满。屋中没有被心墙隔成片段,话从屋的心流出,心在屋里无畏,头越抬越高。

爬上屋顶,专注宝华新街,像“九里香”一样看清自己生长之地。

海关大钟楼的嘀嗒声翻越阻拦远远飞到床前。一度曾经钟坏,时间不会坏,还听到单车铃声呢?

一夜蓄满了丰富,瓦顶上唱着流行歌,波澜起伏。心珍藏的东西无休地消磨我,街道把我从一堆不断膨胀的书中拉出来。

11号与街有直接的牵引,街与马路直面世界。

四季不清晰的广州。秋,没有繁花缀满枝头的压痛,11号记忆的压痛。11号和平地与西关大屋挤一起,彼此高低。

时间经过11号,时间帮不了我,不该变的变迁。烧成灰烬的链条束缚不了一些沾脏过的手脚,让街的住户和我垂头丧气。

才知道我的脚印好像与广州西关的脚印一道,最终却走不到一起。

是偶然才不偶然……

珍爱的11号,井中打捞的水永远装进内心的桶;想你,匆匆步履放慢。

猜你喜欢

大屋西关花城
珠江·广钢花城营销中心正式开放
陶陶居“寻味西关”AR包装设计
郁南康家大屋红色之魂陈列馆开馆
西关阔少与艇仔粥
难忘的接力比赛
开放与坚守,创新求变四十年
漂亮的花城广场
素描西关
大屋村:种茶脱贫 文化扶志
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