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穿与填仓

2009-12-29常建华

老同志之友 2009年23期
关键词:女娲风俗煎饼

常建华

天穿节与填仓节是两个节日,但又节期相近甚至相叠,关系密切,故放在一起来讲。

天穿节的由来

天穿节节期有正月二十日、二十三日两说,一般认为该节起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最早记载天穿节的资料是东晋王嘉所撰《拾遗记》,清代所修类书《渊鉴类函》卷一三《岁时部》记载:“补天穿。《拾遗记》云:‘江东俗称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系煎饼置屋上,曰补天穿。相传女娲氏以是日补天故也。”

天穿节为正月二十三日说。清人俞正燮《癸巳类稿》卷一一“天穿节”条记载:“宋葛鲁卿胜仲《蓦山溪词·和朱刑掾〈天穿节〉》云:‘天穿过了,此日名穿地。摸石俯清波,竟追随新年乐事。明杨慎《词品》引之,云:‘宋以前正月二十三日为天穿日,言女娲氏以是日补天,俗以煎饼置屋上,名曰补天穿。今其俗废久矣。”

天穿节形成于何时呢?根据女娲补天的神话见于汉代资料,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划分起源于黄河流域,春秋时代已定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大节气,秦汉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成为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现存文献对于天穿节的记载是在东晋,且已经成俗,我们推断,天穿节可能形成于汉代。

天仓·添仓·填仓

明清时期的正月,北方还有天仓节。因天与添、填音同,且添、填为动词,可接名词为宾语,所以天仓,也叫做“添仓”“填仓”。天仓是此节的原始意义,而民间以“填仓”一词最为流行。该节多数地区为两次,二十日为小天仓,二十五日为大天仓或名老天仓,一般以大天仓为重。

天仓节的风俗首先是要作仓存粮。明嘉靖所修河北《霸州志》卷九《风俗》记载:“二十日、二十五日以灶灰围囤形,中撒五谷,以砖石压之,名曰填仓。”这是取天仓藏谷之意,以兆丰年。

其次是祭仓神。嘉庆山西《介休县志》说:“造面作人如仓神状。”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也说:“每至二十五日,粮商米贩致祭仓神,鞭炮最盛。”不仅祭仓神,凡能存物者皆祭。

再次是饮食方面的变化。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说:“念五日为填仓节。人家市(买)牛羊豕肉,恣餐竟日,客至苦留,必尽饱而去,名曰填仓。”乾隆河北《永平府志》也记载:“是日必具食餍饱。”在山东淮县,“天仓二字,邑中俗习天或转为填,仓则转音为嗓,于是以‘天仓日为填嗓日,谓宜以美食填嗓,故每届是日,家家食物较平时必加丰腴”。这是填腹中的胃仓。

明清时代填仓节与天穿节有相混的现象。有人认为填仓节起源于天穿节。这是由于天仓节与天穿节日期相同或相近;二节名称发音也接近;加上天穿节起源虽早,但在明清衰落,而天仓节却兴起于明清。比如在山西省,明嘉靖《曲沃志》卷一《风俗》说:“二十,作煎饼,邀婿填仓。”填仓节的名称下是天穿节的风俗,二节已混。

(作者为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女娲风俗煎饼
太平风俗美
女娲
女娲造人
软煎饼怎么做才健康
小熊当当爱吃煎饼
煎饼侠
女娲造人
《红楼风俗谭》
国内外清明节风俗大不同
跟踪导练(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