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石散——从中药到毒品

2009-12-29诸葛诩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09年10期
关键词:药性张仲景寒食

诸葛诩

王粲,东汉末“建安七子”之首。他的健康状况一直很差,还长期遭受麻风病的折磨。王粲21岁的时候,“医圣”张仲景看出他病情不轻,对他说:“你最好马上开始服用我发明的五石散,否则到了40岁眉毛就会脱落,再过半年就会死去。”王粲听了并不以为然,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张仲景所言非虚,五石散也因此名声大噪。

到了魏晋时期,在当时有名的思想家、玄学创始人何晏的推崇下,由魏晋至唐,名士们趋之若鹜,服散之风历整整五六百年而未有间断,且颇有发展。南北朝名医秦承祖说它是“制作之英华,群方之领袖”,西晋的另一位医生宋尚甚至断言五石散是包治百病的仙丹。甚至到了唐代,它都被当作可返老还童、长生不老的奇药。

然而,五石散并非什么长生不老的仙药,张仲景发明五石散的初衷也不是为了延年益寿,而是用来治疗“伤寒”(指寒邪入侵引起的疾病,并非现代医学讲的伤寒病)。称它“五石散”,是因为它是由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硫磺、赤石脂五味石药组成的一种中药散剂,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寒食散”,乃是因为服用此药后,必须以食冷食来散热而得名。不过,因为“五石散”的药性非但猛烈而且复杂,所以仅仅靠“寒食”来散发药性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辅以冷浴、散步、穿薄而旧的宽衣等各种举动来散发、适应药性,即所谓的“寒衣、寒饮、寒食、寒卧,极寒益善”,只有一样是要例外的,那就是饮酒要“温”。此类举动称之为“散发”和“行散”等。若药性散发不出来,必须再服其他药来引发,药性如显现则称之为“石发”。

从其组成可以看出,五石散在益寿延年方面的作用不大,并且服用后可使人亢奋、燥热,肌肤的触觉变得高度敏感,需要发散药力。它含有硫化物,长期食用可能损伤人的神经,使人的行为变得怪异,久服还容易上瘾。但是在魏晋时期,由于推崇人何晏的名气和地位,加上五石散价格不菲,使得名士争相效仿,乐此不疲,服散被当作一种代表身份的象征。魏晋时服用此方蔚然成风,并构成了当时种种怪异的社会形态,出现了诸如“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服用本方后“拔剑追蝇”等闹剧,成为当时浑浊风气的注脚,着实让人感叹不已。

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当服食五石散成为一种类似吃摇头丸一样的时尚后,魏晋名流们便纷纷服用以示身份,并在其后出门行走,而此等举动大多实是一种不得已之行为,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般逍遥,因为他们必须疾步行走出一身汗方好。另外,诸如暴躁而口发狂言,桀骜无礼或赤膊跣奔等放浪形骸的荒诞举动,也大都有着这个原因。五石散已经由一种药品变成了那个年代妖魔化的符号,它就是在那个弥漫着腥味的岁月中士人们得以麻醉自我,放纵自我的寄托。

猜你喜欢

药性张仲景寒食
悬壶济世的张仲景
渐行渐远寒食节
此人是中国古代名医,也是欧洲人最敬仰的中国医生
寒食、清明与诗
炮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的研究进展
清明节的由来
善良的打劫
“寒食”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