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

2009-12-25王耀利

教师·下 2009年11期
关键词:文化导入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教学

王耀利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更要利用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传播文化,引导学生体验、吸收异国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跨文化交际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离不开语言,两者密不可分。因此,要学习一国语言,必须学习该国的文化。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所说:“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随着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特殊关系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议题。而争议的焦点并不是外语教学中要不要教文化,而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了。”

一、文化导入的内容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各家意见不一,束定芳、庄智象提出将其简单分为词语文化和话语文化两大类。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与制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词语的意义结构的影响,二是对话语的组织结果的影响。

1.词语文化的导入

词语包括单个的词与词组(习语、成语等)。例如,莎士比亚在赞美他的爱人时说:“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难道这是说他的爱人热情如夏日骄阳?在中国,夏天的太阳绝对不是那么令人舒适的,令人甚是费解。但如果我们了解到英国属海洋性气候,夏季温暖,气候宜人,颇似中国的春天,我们就能理解莎翁以“a summers day”作比,表现爱人的柔美温婉。再如,英美报刊将“亚洲四小龙”翻译为“Four tigers of Asia”而不是“Four dragons of Asia”。这是因为英语文化中的dragon是罪恶的象征,而龙在汉语中是神圣的象征。

英语中的很多词汇源自神话、典故、寓言、传说、政治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介绍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一定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之在体验文化的同时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2.话语文化的导入

话语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话题的选择(谈天气、年龄、收入、婚姻等)。在汉语中,我们常问:“你多大年纪?”“结婚了吗?”等,以表示关心和亲切;而在英语国家,除了对小孩,人们不轻易问一个成年人特别是女士或老人的年龄,以免冒犯他人隐私。再如,在某些庆典上领导会做发言,发言时如果领导说:“大家要努力工作,把工作做得更好”,中国一般会认为这是领导鼓励大家,但英语国家则认为领导是借机批评工作没有做好,将引起听众的不满。

(2)话语的选择(用什么方言、什么风格来谈论某个话题)。在新闻报道中,“发誓”在报纸中可以用“vow”来翻译,但鉴于“vow”的发音,这个词就不是很适合电视新闻或者广播新闻中使用。(不过在cctv-9有时却能听到这个词)再如,“在安理会提出的任何意见”,可以翻译为 “any suggestion made in the Security Council”或者 “any opinion put forth in the Security Council”,但是由于安理会不是普通的组织,所以 proposal 要比suggestion、 opinion更正式、更合适。

(3)话语的组织(如话轮、连贯、叙事方式、顺序等)。中国内敛、含蓄,注重集体,因此说话写作时习惯于绕圈子,强调的重点往往到最后才突出。英语国家注重分析与逻辑,往往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然后再对主题进行分点说明来推进中心意思。例如在求职信中,英语一般是“ I am writing for…”,直接点明自己的求职意向,然后再一一罗列自己受教育等情况;而在中文中,一般要客气一下,“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翻阅我的求职信”等。

3.非语言文化的导入

非语言文化是指除了语言之外的其他文化,包括肢体语言、服饰发型、建筑风格等。文化不同,非语言文化也存在很大差别。比如两个年轻女孩情同姐妹,走到什么地方总是手拉手或者挽着胳膊,在中国大家不会有什么想法,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但是在英语国家,则会引起别人误会,认为她们是“同志”。

二、文化导入的原则

1.实用性和适合性原则

文化导入的实用性和适合性原则即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导入的英语文化难易适中,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及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正如Edward Taylor所说,“文化是个复合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民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习惯。”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企图通过4年大学就将所有英语国家的文化传授给学生是很有难度的,所以文化导入既要考虑学生自身专业相关的文化因素,也要涉及如日常打电话等这些看似简单但不一定能在适当的时候能适当地表达出来的地道表达。

2.循序渐进的原则

文化教学的内容、方式应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课型的教学要求,合理安排,循序渐进。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文化教学应从文化的深层入手,让学生了解英语与主体文化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等方面的差异及其在语言形式中的具体表现。

3.文化平等原则

文化导入时要处理好本族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引导学生热爱中国文化和英语文化。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情感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知己知彼,才能真正学好英语等目的语文化。同时,文化无优劣之分,都是历史的沉淀和积累,所以要以宽容、平等的心态对待不同的文化。博采众长,才能形成更新的自我。

三、文化导入的方法

1.文化比较法

通过比较英语文化与本族文化,将跨文化能力与外语运用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文化教育。例如,对比教育方式、家庭关系、价值观念、宗教、传统等。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更容易掌握相关文化的内涵。比较是为了发现异同,而不是比出优劣。

2.实践法

学习语言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其放入该语言的环境中,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出国的机会。所以,教师应该创造各种条件,营造一个浓郁的英语氛围,让学生一走进课堂就能感受英语的存在,能不由自主地用英语去交流信息。如模拟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组织英语交流,鼓励与英语本土人士交往,亲身体会到他们不同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思维模式,也可以学习到许多生动的课堂上学不到的有关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东西;办英文板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组织学生观看英文录像、电影,体验异国文化氛围。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互相作用的过程。实践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传统的“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指挥者”的角色,将传统的“教师独白”式的教学转变为“师生、生生的对话、互动”的教学模式,创造轻松、自由、愉快、和谐的环境,引发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给学生更多的互动机会,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学习品格。

3.专题讲座法

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关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专题讨论和讲座,介绍英美文化各个层面的内容,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他们在外语学习中善于发现目的语文化的特点,并乐于了解和学习目的语文化。

4.英美文化阅读

课本上仅有的文章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的。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英美国家丰富的文化背景,还必须通过开设阅读课,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原汁原味的、各种体裁的文章。如阅读《中国日报》《21世纪报》等英文报纸,以及希腊神话、《圣经》等英文原著。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包括名人逸事、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科学发展等各类社会综合知识,这样就可以在拓展的阅读中真正意义上地学好英语。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文化的“输入”,重视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加强学生的“输出”操练,开拓互动、交际的机会和渠道,只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和能力的提高,学生才有望在实际交际中正确、得体地运用语言,最终提高英语水平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如果在英语教学中能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进一步提高外语教师和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那么定会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外语教学的目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学生有效地掌握英语,教师应在教授英语文化的同时,充分发挥中文文的化参照作用,并减少中文文化的干扰,同时能将两种文化融会贯通起来。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能用英语表达事物,更能在全球化的今天,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达到交流的“进出口”平衡。

参考文献:

[1] Timothy Light.现代外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66-79.

[2]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版社,1996:140-151.

[4] 黄和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45-67.

[5] 胡文仲.英语西域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2-12.

[6] 林娜.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J].郑州轻工业学院报(社会科学版),2007(4).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高等师范学校)

猜你喜欢

文化导入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教学
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浅谈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中的文化导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