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远是老人的服务员

2009-12-23

老同志之友 2009年22期
关键词:老朱南浔老年公寓

士 虎 晓 禾

在杭嘉湖名镇南浔,“久安老年中心”是一家占地一百多亩,集公寓、俱乐部、医院、宾馆,文化乐园为一体的新型敬老院。它没花国家一分钱,由荣获“共和国的脊梁”世纪之星称号的朱倍得自筹资金花十多年建起来的。

升迁之际,他辞去了公职

1996年3月,刚满51岁的朱倍得辞去了南浔区委副书记、镇委书记、经济开发区主任等职。

不久,人们得知老朱辞职一是为让出职位让年轻人发挥才华,二想在南浔办一个老年中心,让老人有个安度晚年的乐园。

这个想法,始于他在区里当领导时。他亲眼看到了一些老人因住房、疾患、家贫而生活困窘,这让他思绪万千,“老年人年轻时为国家创造了财富,如今他们理所应当得到国家的关心。当改革开放给民众带来快乐和幸福后,千万不能忘记老人。”

耳顺之年,他开拓新的事业

1996年重阳节。经过深思熟虑,朱倍得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自筹资金创办浙江久安公益事业有限公司。公司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积极争取政府支持,通过自筹资金,按照市场化运作方法在南浔建造一个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年中心。

辞去公职,头上没了光环。他来到一家家企业进行集资,有人势利得很,当面给他吃闭门羹;有人圆滑,表面应付,背后嘲笑他弃官不做,自找苦吃,梦想什么老人乐园。老朱不气馁,他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格魅力,坦诚交心,终于打动了8位企业家,愿为老朱办公司出一把力,为老龄事业添一把火。

不久,老朱筹集到股金三百万。捧着这一张张支票和现钱,老朱眼睛湿润了。他感到责任重大,事业艰辛。

接下来,朱倍得又通过银行贷款等办法,逐步解决了资金问题。在老年中心第一期工程的9个月中,老朱几乎天天都在工地上与施工人员同甘共苦。

老朱想,新型老年中心建设要体现出时代特征,要考虑到老年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重需要。经过他的多方努力,一座占地25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投资2000万的崭新老年中心终于矗立在世人的面前。

十年心血不寻常,丝丝白发为伊生。如今已经65岁的老朱,每天都要到老年中心去看望老人,听取意见和建议。他还亲自动手种树栽草,为老年中心的发展四处奔走。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老年中心是个投资5000多万元、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资产升值达2亿多元的老年产业实体。朱倍得以久安老年福利中心为主体,以老龄产业为依托,建起了一个集吃、住、医、娱、学为一体的老年社区。

深水静流,他思考人生价值

老朱最欣赏的思想境界是“得诸社会,还诸社会”。可不,在具有庭园式的江南民居建筑特色的老年公寓里,每户面积35平方米 ,设有小厨房、卫生间、走廊、阳台,空调、彩电、热水器等配套设施。今年老年公寓又新增设了11套每户面积70多平方米的住房,目前室内装修已完毕,准备对老人开放。老年公寓还建有园中之园的“梅园”和“桂园”,供老人休闲。

这些年来,老年公寓主要接纳的对象是对社会贡献大、收入低的教师、医生和科技工作者。夫妻房间每间只要付6万元押金就可长期居住。

对有特殊情况的老人,老年公寓还特别照顾。76岁的老教师潘聪是个孤寡老人,他一生为资助学生几乎倾注了自己所有,所以到退休时已没有多少积蓄。朱倍得闻知后,立即表示抵押金只收两万元。

老年公寓还专门设有老年食堂,成立了“公寓管理委员会”,每月组织老人学习两次,逢年过节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以活跃老人们精神生活。老年俱乐部作为居家老人文化休闲和健身的平台,已经拥有会员1138人。每天到文园晨练的社区老人有几百人。上海交通大学还把老年中心作为离退休教职工的疗休养基地。

十多年过去了,朱倍得没工夫经营自己的安乐窝,也没有为子孙后代积蓄百万家产,他把钱财都投入到老龄事业,把精力全花在为老人谋福祉上。据专家评估目前的老年中心,价值2亿多元。有人劝老朱想法把这2亿多元资产卖掉,这样去掉老朱必须还银行贷款5000万元后,还剩1亿5千万元。即使再去掉个人所得税,他也是个亿万富翁。可是老朱就是老朱,他至今靠自己退休工资生活。他的住房还是妻子原来分配的住房。他常说:“老年中心是属于老人的,老年中心永远是老人的乐园。而我永远是老人的服务员。”

猜你喜欢

老朱南浔老年公寓
去南浔古镇
《莲花庄》《南浔古镇》
南浔,果真难寻
老人入住老年公寓 权益如何保护
游学天鹅湖老年公寓
近代南浔宜园修复研究
妻子不在家
老朱的菜园
浓浓的人情味——记中华情老年公寓护理员郝在有
我国私营复合型老年公寓战略联盟绩效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