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县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应协调发展

2009-12-17夏曙霞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

夏曙霞

摘 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城乡图书馆的工作重点之一,是为了广大农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但因客观环境有了深刻的变化,图书馆工作也应随之变化,以跟上时代的潮流。在这中间,转变服务方式,构建新的模式,尤为显得重要。本文试图结合本地区二十余年来的信息服务工作实践,对这一新的历史命题作一有益探索。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图书馆信息服务、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5-0145-03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城乡图书馆工作尤其是信息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历史命题

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目标,把之作为全党重中之重的工作,明确了统筹城乡经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方略。

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的提出,它既是亿万农民的一种福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之举,同时,也为全国的图书馆界提出了一个新的历史命题。图书馆界如何在这场大潮中当一个弄潮儿,促进图书馆自身工作发展,与时俱进,是我们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应思考的,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方向和着力点。各中心城市图书馆应积极携同县乡(村)级图书馆来共同支援新农村建设,提高亿万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村科技文化水平,切实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方针中,我们看到的是对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要求,这其中,图书馆工作者应责无旁贷的挑起重担,因为一切的工作,都必须有赖于农民热情参与,而农民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建设方针能否真正落实,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能否成功。而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信息服务职能告诉我们,图书馆界要积极也必须投身于这股改天换地的洪流中。

2 最佳的服务途径是建立多种协调机制

2.1 全面地建立纵向的协调机制

我国的城乡管理是一种垂直、中央集权式的管理模式,省以下是市管(带)县,直到乡(镇)村、组,各级管理服务机构也随之配套而运转。笔者认为中心城市(即地级市),处于枢纽、中心和连接节点的位置,起着承上启下、上联省、国家级大型馆,下联县、乡基层馆,居中协调的关键作用。纵向的协调机制就是县、乡馆负责收集具体的信息服务课题,确立服务对象,全程负责跟踪,确保服务效果,市馆则担当供需馆,联合市内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图书馆、情报室、大中专院校图书馆及各类科研技术人员,为处于第一线的乡镇图书馆的课题服务提供相关信息资料,为农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2.2 建立横向的协调机制

横向的协调机制就是:相邻的市、相邻的县、相邻的乡(镇)图书馆之间的相互交流、支援、协调的,共同进行信息服务的一种较常态的协调制度。建立横向的联系及支援机制,这是客观形势所然,因为每个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各有侧重点,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工农业、科研体系,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在图书馆藏书体系建设中有所反映。以湖南省长、株、潭三市为例:长沙市是省会、历史名城,高校众多,湖南图书馆又是国内历史悠久、藏书丰富的省一级图书馆;株洲市则是一座新兴的工兴城市,市内军工、交通、冶炼、机械、航空、化工等大中型企业、科研单位众多;湘潭市为一座以钢铁、军工、纺织、电机、机械等大中型企业、科研单位较多。三市图书馆的藏书体系各有特色,因而建立横向的协调、支援机制共同为县乡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就显得非常必要,也是大有作为的。

2.3 建立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协调机制

建立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协调机制,就是要打破藩篱,把工业、农业、科研、高校等自成体系的、条块分割的藏书体系以一种有效率的,共生共荣的方式,以信息服务为纽带,以某种联系机制为指挥部而联合成一体,来共同填平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在信息服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实践中,株洲市图书馆的做法主要是两步棋。一是于1986年,与株洲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共同牵头,联合全市十八家大型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图书馆、情报所成立了“株洲市科技信息咨询服务联合体”,该“联合体”拥有藏书180万余册,科技人员近万名。二是联合长沙市、湘潭市图书馆共同组织了“长株潭三市协作委员会”。三是与所辖五县(市)公共图书馆共同组织了“株洲市公共图书馆星火信息服务联合体”,由此组成了一体化的信息服务网络,共同开展课题服务。十余年来,取得了完成服务课题百余个,创经济效益两亿多万元,所服务课题获国家金奖二个,国家、省、市各类奖励数十项的优异成绩。

2.4 创新服务是构建协调机制关键点

目前,限于我国的城乡管理休系,各馆之间都无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仅有业务指导关系,及松散的业务联系,但我们只要本着共同发展图书馆事业,共同为实现中央的战略目标奋斗,是大有作为的。株洲市图书馆从1980年代起就不断探索这项工作的创新发展。该馆在从事“星火计划”服务,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实践中深切地感应到,市、县、乡三级图书馆有必要成立一个组织来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经与所辖的礼陵市、攸县、茶陵县、炎陵县、株洲县等五县(市)馆反复商议,于1993年发起成立了“株洲市公共图书馆星火信息服务联合体”,“联合体”上联湖南省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下联全市140余个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共同为农村、农民提供各种信息(课题)服务。“联合体”每年初,轮流召开年会,对上年工作进行总结,对当年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制订详细的服务计划。各馆根据本县(市)农村的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乡镇企业生产等情况,及各乡镇图书馆收集上来的信息服务课题,在会上汇总、分析,确定好课题负责人及各馆配合计划等。各馆又将这项工作列入每个馆的年度目标任务中,并与年终目标奖相挂钩,充分调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每个县馆每年建立的农民专业服务点不少于十个,重点服务的乡镇不少于五个,这样,加上市馆的计划数,每年全市服务的对象在近80个左右。十余年来,“联合体”提供服务对象达数百人(含乡镇企业)之多,取得的经济效益达1000余万元,有的专业户荣获省市劳动致富光荣称号、劳模,有的乡镇企业起死回生,有的乡镇企业的产品荣获省内名牌产销两旺。而市、县馆的也多次荣获湖南省文化厅组织的公共图书馆课题服务成果评审专项奖励。

3 新形势下,信息服务协调发展的几个创新途径

3.1 “三网合一”是信息服务协调发展的坚强基石

截止去年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建成各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点6700个,包括一个国家级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1775个市/县级支中心,2085个乡镇、街道基层服务点,2806个村、社会基层服务点,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与此同时,我国又分别开始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三个“工程”,就有三个网络,又分别投入巨资用于服务点的建设,如此一来,必然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笔者认为,在农村乡镇一级,“三网”完全可以合力打造为一个共用的服务平台,农民可通过这个平台经宽带传输网络向三个“工程”的上级中心联络。这既可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好事,又可克服网点分散、资源浪费的问题,而具体的服务点就以设在图书馆为宜,因为图书馆是公益的、开放的,可全程跟踪服务的一个平台。

3.2 大力推进乡镇信息服务资源建设

党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国家财政投入向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倾斜。这一切都昭示国家政策上的结构性变化,开始真正构建“公共财政”了。因此,乡镇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性契机,大力克服乡镇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中的“短板”困境,加速填平信息资源鸿沟,大力提升乡镇信息服务水平,充分利用这个历史机遇,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积极抓好乡镇信息服务中的资源建设工作。尽快与城市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更好地协调起来,只有财政经费的充分保证,乡镇的信息服务才能深入持久地做下去,才能使工作人员毫无顾虑地投身其中,从而取得优异成绩,为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3.3 着力探索“馆配”工作及信息服务的协调工作

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但“供需”矛盾必定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因而,我们要探索一条相对符合国情的乡镇图书馆建设的新路子,以便用有限的资金办更多的事情,使城乡馆之间的信息资源充分共享,信息服务协调发展。笔者的建议就是在利用财政资金搞好馆舍等设施的同时,着重抓好“馆配”工作,并且立足于信息服务工作来抓“馆配”。

“馆配”,指图书馆与图书供应商之间各取所需、相互协商,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和谐共赢的合同关系,图书馆向特定供应商(配送商)提出需求集中采购,配送商则定时定量定折扣地向图书馆供应书刊。笔者认为城乡图书馆应积极主动协调,共同采取行动,以信息服务工作的要求为重点来全程协调采购计划,全程协调藏书建设,这其中最好是以城市图书馆为主,乡镇图书馆为辅,资源共享为手段,共同为乡镇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4 保障城乡图书馆信息服务协调发展的几个要素

4.1 着力提高乡镇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搞好城乡图书馆信息服务协调发展,第一要务是人员的协调,只有人员的高素质才能保证信息工作的高质量,协调发展才不至于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首先是,信息服务工作人员的文化科学修养要达到一定层次;其次是具备一定的图书馆专业知识,面对服务的课题,能及时准确、较完备地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或较熟练地通过现代化网络平台向相关数字图书馆(数据库)查找相应的信息资料,绝不仅仅是满足图书馆日常工作的借借还还;其三是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只有对信息服务工作满怀热情、甘于奉献、埋头苦干,才能搞好这项工作;第四是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这一条对城市图书馆相关人员尤为重要,长期的跟踪服务,服务点点多面广,城乡协调、多个协作网络之间往来奔走,工作的计划、落实,成果的总结等等,对协调能力是一大考验,必竟,资源共享是需他们去协调的。

4.2 “公共财政”的充分落实,是另一关键点

目前,为了支持农民、支持农村,搞好新农村建设,党中央,国务院采取许许多多方针政策,改变财政支付政策便是重要的方法。国家除实行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交纳学杂费的政策外,还每年向农村转移支付数百亿资金用于农村的建设。这其中,用于新农村建设中公益性支出占很大部分,而建设农村文化设施(图书馆)又是重点之一。如何用好这部资金,把它们用到刀刃上,则是我们要着关注的。笔者认为,新的形势下,有必要探索一个新的路子,来抓好乡镇图书馆的建设工作,尤其是藏书建设和信息服务工作,可组建以中心城市为主,县、乡图书馆为辅的专门机构,集中统一使用这部分资金,由乡级图书馆依照本地的农业、企业等特点提供藏书、信息资料的采购计划,再由市、县图书馆通过“馆配”机制,统一采购、分编后,再配送到各个乡镇图书馆。这样做的优点是:用有限的资金采购更多的文献资料,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为了克服由此带来的一些不足,应制定相应的资源共享制度,加强资源共享的力度,充分利用“共享工程”所建立起来的网络平台,快捷地实现信息共享,协调一致的行动,缩短信息服务中所占用的时间。

4.3 大力争取政府支持、领导关心

在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有关图书馆的法律的现实情况下,争取政府支持、领导们关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首先,要多多宣传图书馆的作用和功能,宣传图书馆公益性特征,指出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大力宣传图书馆与“乡风文明”、提高农民自身修养、民主素质必然有着联系;再次,积极搞好信息服务,使领导真正看到图书馆在促进“生产发展”中,是有所作为的,使领导了解到:新农村建设,不是简单盖几栋新房子、修几条新马路,集中居住就完事了,而如果农民们的文化修养依旧不提高,到处是封建封信、私彩遍地、财博成风,各种不良习俗阴风不散,占领广大农村,那不是“新农村”,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党中央正因为看到这点,才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新要求、新标准。其实,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归根到底还是人民素质的提高,只有人的素质提高,把农民造就为“新农民”才能真正搞好新农村建设,这也是党中央在一系列文件、报告都提到一点。因此,我们要抓好图书馆工作,要积极制订宣传战略、发展战略、建设战略、服务战略,争取政府及领导的全方位支持。同时,我们更应大力协调城乡图书馆的关系,共同搞好信息服务,以信息服务的实绩,促进领导们的认识,提高图书馆的地位,抓住历史给予我们的发展机遇,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更好的贡献,为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伟大复兴贡献一切力量。

参考文献:

[1] 倪海燕.新农村建设中图书馆科技服务的方向[J].图书馆学刊,2007,(1).

[2]张绍玲.探索新时期乡镇图书馆经费筹集机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1).

[3] 贺大为.“十一五”中国财政向公共支出倾斜[J].半月谈,2006,(4).

[4] 湛强.文化共享工程惠及愈亿基层群众[N].中国文化报,2007.4.11.

[5]高永明.农村文献信息服务发展模式及功能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7,(2).

[6]缪小燕.农业院校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7,(2).

猜你喜欢

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
“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港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