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型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建设的对策

2009-12-17赵淑芳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藏书图书计算机

赵淑芳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自动化

摘 要:文章通过对我国中小型图书馆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中小型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发展的对策以及实现计算机自动化建设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5-0042-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建设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很多省(市)公共图书馆、知名的高等院校图书馆、重要的科研单位图书馆等,在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型图书馆,特别是区(县)图书馆、社区(乡镇)图书馆、中等专业学校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厂矿企业图书馆(资料室)等,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在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建设方面发展相对缓慢。

1 中小型图书馆类型众多、数量庞大

1.1 中小型图书馆的概念

图书馆规模的划分,以藏书数量为主要标志。一般说来,5万册以下藏书规模的图书馆,通常被称为图书室;5万至20万册藏书规模的图书馆,称为小型图书馆;20万至50万册藏书规模的图书馆,称为中型图书馆。本文使用的中小型图书馆的概念,泛指藏书规模在10~50万册的各类图书馆,也包括藏书低于10万册的图书馆(室)。

中小型图书馆数量多、分布广、深入基层、贴近读者,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普及社会教育、推广科学知识、保存文化遗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小型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水平,事关图书馆整体发展建设水平。类型多样、特点突出、数量庞大的中小型图书馆如何发展,将对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中小型图书馆类型多样

中小型图书馆的范围涉及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科研系统图书馆(室)、工会图书馆、机关团体图书馆、企业图书馆(室)、部队图书馆(室)、医疗机构图书馆(室)、中小学图书馆(室)和街道(社区、村镇)图书室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图书馆类型。

由于在读者对象、收藏范围、服务形式等方面有别于大型图书馆,很多中小型图书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般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献和特色服务。比如高等院校内大量的院系资料室和专业图书馆等。

1.3 中小型图书馆数量庞大

我国目前共有一万多所图书馆,其中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2731家,可以归属于中小型图书馆的有2301家,占公共图书馆总数的84.3%。如果再把街道、社区、村镇的图书馆(室)计算在内,则中小型图书馆所占的数量和比例更高。比如北京的街道(社区)图书馆已有340家、深圳有385家、长沙有200家,上海甚至已经有2.8万家街道(社区)图书馆。

2 中小型图书馆发展滞后,差距明显

2.1 中小型图书馆发展缓慢

早在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简称“六五”计划)中就提出了“县县有图书馆”的目标。尽管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均收入水平有大幅度提高,但全国现有的约1500个县中,“县县有图书馆”的目标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实现;在广大的农村乡镇,衡量文化发展水平的“每万人拥有图书馆数量”、“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人均图书馆购书费”等指标更是无从谈起,无法落实;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和企业改制,厂矿企业原有的比较完整的企业图书馆(工会图书馆、技术图书馆等)体系受到冲击,处于机构撤消,藏书流失,人员遣散的窘境。

2.2 馆藏书质量下降、读者流失

由于购书经费投入不足,再加上中小型图书馆馆藏数量少、馆舍面积小等条件限制,造成中小型图书馆出现了新书补充慢、新购图书质量不高,图书利用率低等现象,中小型图书馆原有的特色藏书和特色服务的优势不再突出,进而形成了由于藏书缺乏吸引力而导致的读者流失现象。同时由于获得信息渠道的日益增多,读者更加趋向于利用互联网或大型图书馆等优势信息。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选择通过上网查询信息或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去图书馆,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了中小型图书馆读者的流失。

2.3 制约发展的内部条件

经费短缺、技术力量薄弱、人员素质不高等自身原因也影响了中小型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发展。开展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必须投入一定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维护运行费用,专项资金的匮乏严重制约中小型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缺乏“复合型”人才,使得进行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技术力量薄弱。此外,部分中小型图书馆管理者主观上存在的危机感不强、有畏难情绪、存在坐等观望等情况,也一直影响着中小型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

3 抓住有利时机,加快中小型图书馆发展

3.1 中小型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管理的条件成熟

随着计算机硬件价格的不断下调以及各种图书馆计算机管理软件功能的日趋完善,中小型图书馆完全有能力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大型图书馆在自动化建设方面的成功的经验和示范作用以及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外部环境,为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自动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网络环境下,中小型图书馆要逐步成为地区信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地为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就必须加速计算机自动化建设,使图书馆工作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文献资源共享,从而满足社会的广泛需要。

3.2 图书馆界协作协调、共建共享的意识增强

图书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联机编目、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深入开展,图书馆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今后的图书馆可能是以多个国家级、大区域或者大规模的图书馆为主,通过网络技术与多个图书馆相连,构成一个全国乃至全球性的信息网络。众多中小型图书馆必将是大型图书馆这个网络中的节点,一方面为整个网络提供自己独有的馆藏资源,另一方面为所在地区的读者提供检索、导航和阅读服务。中小型图书馆必须顺应这一趋势,走与大型图书馆联合发展的道路。

目前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本馆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进而通过计算机远程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的观念,已经在我国图书馆界形成共识,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简称“共享工程”)也是一种成功的模式。它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将各种类型的文化信息资源以及贴近大众生活的现代社会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与整合,并通过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部分地(市)、县(市)以及部分乡镇、街道(社区)的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传输系统,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公共系统的县级图书馆可以通过自动化、网络化项目的实施,建成具有本地局域网的“共享工程”基层服务中心,直接服务广大基层群众,更好的实现“共享工程”的预期效益。其它系统的中小型图书馆也可以通过“共享工程”进入社区、厂矿、学校、部队、农村的活动,抓住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良好机遇,迅速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整体服务水平。

3.3 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深刻认识中小型图书馆的战略地位,充分重视中小型图书馆的发展,切实保证中小型图书馆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在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投入。

2004年的第三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标准明确要求县级图书馆在“现代化技术装备”、“自动化、网络化”两项得分不低于50分作为评选“一级图书馆”的必备条件。具体内容涉及计算机台数、电子阅览室计算机台数、计算机业务管理(采访、编目、流通、书目检索)、地方文献数据库、以及建成馆内局域网、接入因特网等六个方面,涵盖了县级公共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主要方面。省级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标准有关计算机管理方面的指标增幅更高。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对高校图书馆的评估中也出现同样的情况。

3.4 重视读者服务和特色文献建设

优质的服务是中小型图书馆吸引读者的关键因素。应当以人为本,从服务的内容、方式、手段等方面提升服务质量,预测读者需求,高质量提供文献信息,为读者节约时间与精力,主动开展推送服务。

建设特色图书馆是当前中小型图书馆寻求发展的最佳对策,而特色馆藏建设又是特色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内容。推而广之,建立系统而完备的特色馆藏,是各级各类中小型图书馆深化服务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网络环境下,中小型图书馆只有拥有自己的特色馆藏才能生存与发展,否则就没有在整个文献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甚至有可能被其它图书馆取代。

4 处理好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关系

4.1 制定地区性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

中小型图书馆开展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工作,要根据自己的财力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中小型图书馆一步达到大规模、高水平的自动化网络水平是不现实的,最好能够从当地和本馆的实际出发,纳入本地区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建设的统一规划,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制定分步实施的具体计划。

广东省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的经验值得参考和借鉴。2002年11月,深圳市提出了打造“图书馆之城”的口号并迅速出台了《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3-2005)三年实施方案》。目标是创新图书馆发展模式,加强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全市各系统各类型图书馆互联互通的文献信息共享平台,构建地区图书馆联盟和数字图书馆网络,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以及覆盖面,使深圳图书馆整体水平接近发达国家同等城市水平。这个实施方案一提出就得到各区、街道、社区图书馆的积极响应,纷纷提出实施目标。目前,深圳市四级图书馆网络体系总面积已经超过16万平方米,平均每一个街道都建有一个图书馆(室)。 2005年12月18日起深圳图书馆、南山图书馆、宝安图书馆、罗湖图书馆、福田图书馆、盐田图书馆和龙岗图书馆等七个公共图书馆实行联网,实现图书“通借通还”。读者持有一张借书卡,便可在深圳市图书馆和6个区图书馆之间借还图书。深圳公共图书馆实现图书“通借通还”标志着“图书馆之城”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通过联网和合作,进一步加强深圳公共图书馆之间的联合,为全市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与服务的整合,逐步构建深圳市公共图书馆网络共享平台,实现文献资源共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2 选择实用可靠的管理软件

首先是功能完善原则,要考察采访、编目、流通、期刊、公共查询、联合编目、馆际互借、管理信息等基本功能是否完善。其次是技术成熟原则,选择实用可靠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一般情况下应该选择技术可靠、使用简便的WINGDOWS操作系统作为应用平台,并从总体结构上看TCP/IP、与Internet连接性能、模块化设计、API(应用程序接口)开放性、Z39.50、Hyperlink技术、MARC格式、人机界面等性能。当然还要考虑公司信誉、软件价格、售后服务与升级换代等方面的情况。第三是经济实用原则,要选择满足中小型图书馆当前及以后一定时期内需要的图书馆管理软件以及功能和具体的并发用户数,实现小投资大作用。

4.3 规范建设流程和具体步骤

中小型图书馆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整个建设流程可以概括为构造网络系统、选择软件及功能、系统安全调试、图书录入以及回溯建库、图书贴条形码、读者办证和流通等七个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建设流程的安排,一所藏书在10万册的中小型图书馆在三个月内就可以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其中有几个具体步骤是不可缺少的,图书建库是将馆藏图书有关信息输入计算机;修改错误是检查并修改图书录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贴图书条形码是为已经建立书目记录的图书贴条形码;读者办证是为读者办理借书证并打印借阅证。

参考文献:

[1] 沈继武编著.读者工作和藏书建设[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

[2] 中国图书馆大全编委会.中国图书馆大全[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3] 李东来编著.城市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研究与实践[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4] 初景利,孟连生.参考咨询工作的数字化挑战[J].图书馆建设,2003,(3).

[5] 赵伶,郭晓堡.中小型图书馆资源数字化建设方法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1).

猜你喜欢

藏书图书计算机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小毛驴藏书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为巾帼藏书发先声
一体式,趋便携雅兰仕AL-225
藏书与读书
我国人均藏书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