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披沙拣金

2009-12-14王旭影解月光钟永江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9期
关键词:乡愁赏析意象

王旭影 解月光 孙 欢 钟永江

教学片段对比展示

片段一:多媒体环境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博达中学杨晶

1.导入新课,走近作者

师:在学习今天的新课之前,请大家先看一段视频。

播放台湾风光片视频。

师:在宝岛台湾,有一名著名的诗人——余光中,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

展示作者及作品的背景资料及相关图片(见图1)。

2.诵读吟咏,整体感知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Flash朗读,跟随画面与范读,一起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师:课件中的范读很有感情。同学们若想读得也这么好,是需要掌握一些朗读技巧的。

展示现代诗歌朗读技巧(见图2)及第三节诗朗读指导。

片段二:网络环境

辽宁省沈阳市第九十中学顾珊珊

1.赏析意象感悟乡愁

师:请同学们朗读全诗,找出四个意象,通过四个意象逐步在脑海中描绘出四幅图。

2.比较阅读汇集乡愁

师:请大家打开专题学习网站,这里有3首乡愁诗(见图3),你可以点击任意一首进行品读,浏览点评与感悟,然后把自己的感悟写进教师博客。

3.选取意象抒发乡愁师:请用“乡愁是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书写你的乡愁,发送到http://blog.sina.com.cn/maomao19811113“给我留言”一栏中。

通过师生共同评定,选出优秀作品(见图4)。

整合点深度分析

1.优质课大赛《乡愁》教学设计分析

2008年,选取《乡愁》作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参赛课的初中组语文教师共3人。为满足对其整合点进行比较和分析的需要,选择了三位教师所共有的并且至少一位教师在该环节中整合了信息技术的教学环节:①创情激趣;②走近作者;③深情品读;④赏析意象;⑤拓展阅读;⑥抒情练笔。

现在对这6个步骤中,三位教师所采取的不同解决方案进行比较,结果如表1。

由表1不难看出,在创情激趣、走近作者、深情品读、拓展阅读这四个环节中,三位教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但是在赏析意象及抒情练笔这两个环节中,只有顾老师一人选择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支持。

杨老师在创情激趣环节中,采用了播放台湾风光视频的办法来迅速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而他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却是比较陌生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播放视频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奠定学生诗歌学习的情感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另外,在深情品读环节中,杨老师不仅播放了范读视频,使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内涵,领悟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与作者心灵沟通,产生共鸣。同时,提供了朗读指导。通过指导,让学生明确怎样读诗,这样,学生在下一步的“自由练读”中就不会失之盲目了。

顾老师这节课选择了在网络教室中进行,利用了自己制作的专题学习网站和个人博客辅助授课。在创情激趣、走近作者、赏析意象、拓展阅读这四个环节中,教师都充分利用了网络教室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了非常多的选择,尤其是拓展阅读这一环节,在网站上提供了多首不同风格的诗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诗歌拓展学习,从而增加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而在赏析意象和抒情练笔这两个环节中,教师也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学生在赏析完意象之后,登陆教师博客,抒发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学生和教师都可以迅速而且大量地获取其他人的信息,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发言者进一步交流,这里面的信息分享和即时交互性都是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顾老师采用的这种教学模式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网络搜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的能力。当然,这种做法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就是课堂必须非常有感染力,牢牢吸引学生,否则学生易受到网络的吸引而偏离教学目标。

2.《乡愁》教学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师对整合思想的理解影响其教学设计

由各位教师提供的资料可见,其流露出的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认识与其教学设计之间的联系。首先,对他们的整合思想进行归纳(见表2)。

再回顾上文对几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的分析,不难看出,教师对整合课的认识决定了他在整合课中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程度。这里的使用程度指的不是量的方面,而是信息技术使用的合适程度,即这种信息技术是否使用,如果使用,能否优化教学过程。所以,要想全面提高教师的整合课设计水平,对教师的整合思想的培训与提高必须走在前面。

(2)不同教学环节的研究点不同

对初中语文诗歌部分不同的教学环节,我们目前需要做的研究是不尽相同的。对于有些环节,我们已经确定其可以整合,我们的研究任务应该落在怎样整合才会获得更好的效果的问题上。比如,创情激趣、走进作者、赏析品读及拓展阅读等环节。但是对于某些环节,我们的研究任务还停留在是否应该整合,如果可以应该怎样去整合的问题上。顾老师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起到了—个带头的作用。也许一线教师可以尝试采取顾老师的方法,以期实现更高的教学效率。

(3)初中语文诗歌部分的整合缺乏有效的工具

3位教师虽然设计思想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但是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却都比较单一。尽管顾老师使用了自己设计制作的网站,但是看得出她也仍然存在技术上的困难,所以不得已使用了教师本人的博客。但是这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一般博客上的东西都会相对杂乱,并不完全针对授课本身;如果为了每一节整合课都去申请一个博客又非常不现实。二是学生在登录教师的博客的过程中,难免有机会接触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信息,非常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笔者认为,如何能让教师拥有一个简便快捷而且专门性的工具软件,也是整合路上的一大关卡。

点石成金——理想状态下的《乡愁》教学设计片段

所谓理想情况下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是指在不考虑教学条件的情况下,突破时空限制来构思课堂教学的步骤,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根据整合点理论,及优质课大赛中各位教师的优点,笔者设计了几个理想状态下的《乡愁》教学设计片段。

1、回顾历史,设情激趣

播放纪录片,简要回顾台湾人民被迫与祖国大陆亲人分离的历史。两岸人民同祖同文,却不能往来,骨肉血亲,却老死不得相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2.走近作者,了解乡愁

请学生到教师制作好的网站上,进入“作者简介”模块,了解作者的生平及相关作品。然后请一两名学生根据已看到的资料,向大家简要介绍诗人,其余学生可以补充。

3.美读诗歌,体会乡愁

播放《乡愁》的配乐朗读视频,请学生注意其中朗诵的特点,然后具体讲解现代诗歌朗读技巧及进行第三节诗朗读指导。然后请学生利用计算机上的软件,将自己的朗读录下来,并可以在网站上选取合适的配乐制作配乐诗朗诵。还可以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网站上,供交流评价。

4.赏析意象,感悟乡愁

再次播放朗读视频,请学生注意欣赏画面的内容。展示图片,启发学生发现图中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事物,并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事物可以表达作者的感情,作者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样的感情,以及这些事物在什么样的特定环境下可以表达这种感情。

猜你喜欢

乡愁赏析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乡愁
乡愁
来自林间的风
回头一望是乡愁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