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国以强硬口吻相互批评

2009-12-14

环球时报 2009-12-14
关键词:哥本哈根气候联合国

●本报赴哥本哈根特派记者 胡笳 ●本报驻美国、德国、加拿大特约记者 萧达 青木 陶短房●本报记者 王跃西●汪析

开了一周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把全世界的分歧煮在一口锅里。哥本哈根成了各国如何自夸和如何指责别人的大课堂。不过小岛国图瓦卢代表上周末的哭诉还是很悲情,他盖过了联合国官员的乐观声音。烦躁的气氛下,据称10万人参与的游行在哥本哈根上演,并因出现暴力导致近千人被捕。联合国11日公布了一个官方草案,但几乎招致了所有国家的不满。美国《华尔街日报》用“赤裸裸的哥本哈根”来形容峰会的激烈交锋,英国《金融时报》悲观地评论说,哥本哈根峰会就像1928年的巴黎和会——当时多个国家讨论摒弃将战争作为解决国家冲突的手段,但现实证明那过于理想。本周起,110位国家领导人将齐聚这里,他们将带来突破,还是更激烈的交锋,难以预测。印度媒体担忧地说,随着会议结束时间临近,如果西方不想做得更多,就会开始指责中印,想给中印等发展中国家贴上“破坏会议者”的标签。

另一场巴黎和会?

“联合国年度气候峰会的第一周通常令人昏昏欲睡。次部长级外交官静静地交换谈判文本和试行方案,直到第二周当部长、元首和抗议者到来时,峰会才真正开始。但今年大不相同。”美国《时代》周刊用这样一段话强调了本届气候峰会的不同之处。12日,一场组织者宣称的10万人游行在冷飕飕的哥本哈根街头上演,无政府主义者向附近的建筑和警察发射爆炸物,还出现了向人群发射石块的土制大炮,数辆汽车被焚烧,968人被捕。在贝拉中心,192个国家的代表通过电视屏幕目睹了街头的暴力。

很多人将这场大游行解读为环保主义者等集团对气候峰会会谈的失望。11日,联合国提供了官方草案。法新社说,草案一露面便在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美国和欧盟代表那里遇到问题。穷国称这个文本未能承诺确定具体的资金援助方案,美国则抱怨未能对中国和其他一些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人口大国在减排方面作出严格要求。美国得到了欧盟、日本和挪威的支持。

法国《世界报》将峰会目前的僵局责任推给中美。该报称,峰会成了中美两国的角斗场。中美两国的激烈对峙,让欧洲作出的数十亿欧元援助姿态变得无人关注,峰会最终可能演变为美国和“南方国家”的对决战,而欧盟国家只能靠边站。法新社题为“美中在气候会议上发生碰撞”的报道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之前,中美彼此称赞对方,而现在两国在一场超级大国的对峙中互相激烈指摘,助长了这次联合国会议的紧张气氛。从如何分摊削减温室气体负担到是否美国欠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气候债”等关键问题上,这两个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都针锋相对。报道援引专家的话说,“气氛似乎相当负面。人人都立场强硬,做给国内看。”美国政治家网站12日的文章说,中国副外长何亚非周五对记者说:“我不想说这位先生无知。但我想他缺乏常识,或者十分不负责任。”何亚非的这番话是由美国首席谈判代表斯特恩在首次记者会上的评论引发的。当时斯特恩抨击中国在抑制碳排放方面做得不够,他誓言美国将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减排提供资金,但中国除外。文章称,这番争执标志着这两个世界最大国家(也是最大排放国)的对峙公开爆发。

《洛杉矶时报》将参加峰会的各国领导人称为“裁判”,峰会本周末结束,“裁判”将现身宣布谁是胜利者。英国《金融时报》悲观地说,聚焦气候变化的哥本哈根峰会就像1928年的巴黎和会,当时英法德日美等国聚集巴黎,商议废止用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尽管后来有60多个国家被说服在《凯洛格—白里安公约》上签了字,但现实证明,实现永久和平远比想象的艰难。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报道说,美国参议员已警告奥巴马,只有国会通过的法案才能代表美国的承诺,而参议院已决定近期不会辩论任何气候变化议案。报道还说,印度差点儿解雇了该国环境部长,有媒体认为他在全球变暖的实质性谈判中损害了国家利益。澳大利亚反对党已开除了他们的领导人,因为后者愿意对一项排放交易计划作出妥协。

谁是哥本哈根的“坏人”

《印度时报》在一篇文章中忧心忡忡地提醒,随着哥本哈根会谈临近结束,如果发达国家不提供更多的东西,会议破裂,它将很可能开始再次指责印度和中国对峰会阻挠坏事。事实上,西方试图将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定为峰会失败替罪羊的动作已经开始了。《泰晤士报》13日的报道刊登了一张北京的图片,图片说明是,2008年8月6日北京CBD楼群雾霾缭绕。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德国《图片报》12日以“中国是世界拯救的阻碍?”为题说,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前,中国公布了听起来令人难以置信的排放目标,想在哥本哈根峰会上作为一个“环境天使”,

猜你喜欢

哥本哈根气候联合国
联合国秘书长访问基辅
联合国就乌克兰局势召开紧急会议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哥本哈根自行车数量超汽车
丹麦一哥本哈根三天三夜暴走日记
朝韩“打到”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