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唐代陶瓷装饰艺术的现代性

2009-12-10谷中魁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越窑唐三彩官窑

杨 润 谷中魁

摘要:唐代是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各门类工艺美术发展极为全面。特别是陶器,为我国陶瓷史的抒写增添了新的注解。《陶录》称“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这个时期各地制瓷中心都有窑名。反映了烧瓷的兴盛和不同的艺术特色。陶瓷的装饰工艺由唐代始出现了三彩、釉下彩、花釉和绞胎等种类。

关键词:唐代陶瓷唐三彩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9-0029-01

一、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主要作为随葬冥器出现。从陶瓷美术史的发展和演变来看三彩的发展分为初唐,盛唐和晚唐时期。在各个不同时期工艺美术发展各有其不同的特色。初唐的三彩器以褐黄色为主,间以白色或绿色釉。采用醮釉法,施釉较草率。釉层偏厚。流釉或浊泪状,釉层没有完全烧开,色泽暗淡。盛唐时期,三彩工艺明显进步。在器型品种上,除了器皿以外,出现大量生动的三彩人佣。这时三彩釉色莹润,赋彩自然,采用混釉技法,器皿上多为内外满釉。色彩有绿、黄、白、蓝、黑等。然而中晚唐时期,三彩制品每况愈下。这一现象恰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由盛至衰的历史现象。晚唐三彩多为小件,趋于单彩釉。而且釉面单薄,脱落剥蚀现象严重。此时的唐朝也正是安史之乱天下大乱的局面。

唐三彩在陶瓷工艺上也对后世做出了重大贡献。宋代以后的各种各样的低温色釉和釉上彩瓷,大部分都是在唐三彩制陶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世的各种低温色釉和釉上彩的瓷器,其主要着色剂基本上和唐三彩一样,仍是铜、铁、钴、锰四种。

二、釉下彩绘

釉下彩绘的产生与发展是唐代对陶瓷史的又一贡献。长沙的铜官窑是釉下彩瓷的发源地。铜官窑位于湖南望城县从铜官镇至石渚湖约5公里的范围内,创烧于中唐,盛于晚唐,衰于五代,铜官窑瓷器反映了唐代从注重釉色美转移到彩绘装饰美的发展新方向。

绘画与书法艺术在唐代大盛,在民间陶工中也涌现出一批能书善画的能手。铜官窑为民间瓷窑,文献中尚无记载,当时能在“南青北白”的唐代陶瓷格局之中另辟新路,书法和瓷绘入瓷,别具新意的装饰手法成为关键。铜官窑的釉下彩绘作品与唐花鸟画结合紧密。在盘、罐上绘有折枝花卉,菊花,莲花和鹦鹉等花纹。虽寥寥数笔,而神态如生,颇得写意之妙。由此也可窥看唐代民间花鸟的艺术风格。

铜官窑的釉下彩瓷器是在越州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的胎质,釉色与烧造技术基本相同。可以明显的看出他们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

在堆贴花,刻花,划花,印花工艺的探索上,越窑瓷器更具风格。越是指江浙地区。唐时称越州。是我国青瓷的主要产地。从周,战国,秦汉,六朝以来,一直以烧制青瓷为主。因此具有深厚的制瓷基础和传统的技术力量。被称为“诸窑之冠”。

三、唐青瓷

唐代由于铜料的缺乏,以及由于流行饮茶的社会风尚。间接促进了瓷业的发展。“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则益茶”。越窑的青瓷代表了唐代青瓷的最高水平。唐代越窑瓷大体分为初唐,中晚唐时期。初唐,这个时期的瓷器,基本上保持着南朝和隋代的风格,胎质灰白而松,釉色青黄,容易剥落,产品种类和造型变化不大。中晚唐时期的越窑瓷器,既有继承前代形式,也有按照社会生活需要而创新的器型。其中碗和盘是人们主要的餐具。唐代晚期,越窑的原料加工和制作都很精细。釉料处理和施釉技术也有很大提高,釉层均匀,开细碎纹和剥釉现象少见,呈黄或青中泛黄,滋润而不透明,隐露青光,如冰似玉。

唐代佛教在中国的兴盛和发展,同样丰富了越窑青瓷的装饰手法。越窑烧造的青瓷盏托,多见莲化瓣纹,用线刻划,轮廓线明晰。

唐代瓷器的釉面装饰还产生了洒釉的施釉工艺,所制成的器皿被称为花釉瓷器。(实为底釉上洒刷花斑釉装饰而成的瓷器。即唐代文献中记载的“花瓷”。)以黑釉、黄釉、黄褐釉、天蓝釉或茶叶沫釉做底,在釉上装饰天蓝或白色的斑点,斑点有的作有规则的排列,有的任意加上几点,有的又像波浪。由于底釉为深色釉面。上层釉的白斑被衬托得格外醒目。唐代花釉瓷器的烧制技术比较复杂,因为不同的釉料在高温下会有不同的热膨胀系数。因此,一种釉料覆盖在另一种釉料上,必须要求两者之间热胀冷缩的系数一致,才能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花釉瓷器是唐瓷中又一新的创造,体现了唐瓷多样的风格和北方人奔放,自然的风貌。花釉瓷器,淋漓酣畅,大胆泼辣,为后来的钧窑彩斑开启了先声。

四、绞胎瓷器

又一个由唐代开创的制瓷工艺是绞胎瓷器的制作。绞胎即用白、褐两种泥料糅合在一起,用其横断面作为器型表面,产生出类似木纹与漆器般的装饰效果。陕西,河南的唐墓都有绞胎瓷器的出土。绞胎工艺在继唐代,宋代的磁州窑也出现过这类作品。但时至今日此工艺并未能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同时,唐代陶瓷装饰艺术具有很强的现代性。绞胎瓷器。它因揉泥的次数不同和切割泥料的厚薄不同,会有很多偶然性的效果,具有抽象表现性。抽象艺术中的形象与自然对象,较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主要指艺术家将现实自然物象的描写予以简化,或完全抽离的艺术。此种艺术的美感成分表现在形状,线条或色彩的形式组合或结构之上。绞胎所产生的形式美符合抽象艺术的审美特点,具有现代意义。在印象主义之后,西方的艺术家就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中国,日本、印度、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在工艺品的表现语言上,探索写意的表现手法,绞胎瓷器在形式感上顺应了这一潮流,而背受注目。

铜官窑的瓷绘艺术将书法、绘画人瓷所产生的轻松、洒脱、随意的装饰效果也仿佛是抽象艺术作品一个局部的截取。由此可以想到20世纪40—50主义艺术形式年代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形式。行动派画家波洛克使用“滴彩的方法来寻找新的绘画和节奏”的表达方式,和另一代表人物克兰使用排刷,以黑色为主,在画布上挥洒。他们创作的作品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与中国画的泼墨方式相通,画面的效果也比较接近中国书法艺术的趣味和美感。铜官窑的瓷绘艺术书意如瓷,使其作品在整体上具有抽象性。并且作品中所蕴涵的生机,气势,节奏和意蕴。也体现了我国传统绘画理论的审美要求。在今天,我们重读铜官窑的作品,在传统中感悟现代,在历史的沉积中点燃不同艺术形式碰撞的花火。更多的挖掘瓷绘艺术的现代性空间和表现手段,让传统在现代生辉。

五、结语

“中国文化支持了当代陶瓷艺术,同时也赋予几代具有天分的艺术家及手工艺人以很高的威望。越来越为中国艺术家所利用的信息技术将有助于增强使中国艺术家从巨大的中国陶艺——传统背景下走出来这样一种可能性。当代中国陶艺家处于令人羡慕的位置,他们正处于一个新世纪——粘土、釉、炉火的开始。我坚信,中国陶艺将像以往一样继续影响世界陶艺的发展。”美国陶艺界的艺术家温·黑格比如是说。

猜你喜欢

越窑唐三彩官窑
铜官窑陶瓷
越窑青釉直颈瓶
唐三彩韵
绚丽之花——唐三彩
唐 越窑秘色瓷八棱瓶
论唐三彩的收藏价值与鉴别
一批分离66年唐三彩文物跨海重逢
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考古发掘 青瓷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