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体育开展武术教学的必要性

2009-12-10刘乃军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武术民族

刘乃军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高等学校是文化传播基地的重要一站,充分发挥高校栽体之优势,可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中华民族振兴。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结合武术教学现状,浅析传统武术在高校教学中开展的必要性,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武术。

关键词:武术教学高校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9-0086-01

一、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学校教育中包含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这不仅是教育目的的要求,也是民族文化本身的特性所要求。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它属于体育,但高于一般体育,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现象,有其自身的特色。高校是人材培养的基地,对继承和发展传统武术、弘扬武术精神,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纵观现在高校武术教学,却令人担忧。对学生的体育认知素质和体育行为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形成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方面尚未达到应有的程度。

高校体育教学主要内容大多以西方体育为主,而作为我们的国粹“武术”开展率所占比例较小。学校体育教育中是以西方体育为主,与国人身体素质、心理感受、民族情感相吻合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影响武术发展的一个因素。协调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并适当加重武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比例是我们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除此之外,高校体育课程中还存在一定的欠缺:第一,教学理念陈旧,忽视了武术教学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功能。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注重内外兼修的传统体育项目。传统武术具有鲜明的伦理特征,它讲究武德,既要求克己正身,宽厚谦让;又要求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第二,教学内容单一,且难度较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呆板,难以传达内容丰富的教学信息。当前高校武术课程仍然采取“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法,而武术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外,学生观摩实战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好的途径。

二、开展高校武术教学的必要性

在全球化的思潮和实践中,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纷纷做出了响应。在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发展形式不容乐观,要充分发挥“本土化”优势,快速融入“国际化”发展链,深入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第一,武术有着其他西方体育项目不可比拟的独特作用。从传统体育教学理念来讲,武术不仅有其他西方体育项目共有的增强身体素质,锻炼意志品质,还有其独特的体育健身特色。墨西哥的安东尼奥·佛格雷泽经过研究认为,武术在世界各国人民的价值观念中,“教育和文化”的价值高居首位。可见,在高校开设武术课程不仅能使学生强筋健体,也能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自动化所引发的环境。生理、生活方式、心理和情感等诸多问题对人类健康带来的威胁,体育作为一种时尚的健康生活方式备受关注,武术健身能从根本上调节人的身心,促进的各个方面的发展。

第二,高校深入开展武术教育是推动发展武术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环节。武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有着及其厚重的“文化场”。利用“本土化”优势,将传统武术推向世界。“本土化”就是充分利用我们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场”,广泛深入的开展学习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国际化”的发展是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武术发展进程的必然。从武术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形成与发展一直处于自然发展状况,有着很强的自我调节性和自发性。武术的产生、发展、成熟与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武术要发展创新,走向世界,成为民族的、世界的,传承深厚文化底蕴的武术,在高校广泛深入的开展是必不可少。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高校武术教学将成为继承、发扬、传播我国传统武术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的武术教学应该坚持“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技能为中心,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运用科学的原理与方法指导我国传统武术在高校的普及和提高,加强传统武术在高校教学的研究。使传统武术这一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为学生所掌握和运用,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体育锻炼服务。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武术民族
传统武术怎么了?
我们的民族
中华武术
多元民族
武术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