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设计基本设计步骤与程序

2009-12-10娄占贺肖轶群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设计师博物馆空间

娄占贺 苏 波 肖轶群

摘要:本论文通过对空间概念和建筑空间分类的阐述,从设计角度出发,对建筑空间的阶段性和地域性前瞻性等方面讨论了文化内涵历史渊源对建筑的影响及对人们的心理和生活的影响。笔者认为设计师在初始阶段的工作内容就是把握空间的性质,理解所要设计的空间的内涵,在特定的情况下,把材料形式和当时当地的伦理道德有机完善的结合才会有好的设计。空间是为功能来服务的,拘泥于某种形式哗众取宠的设计是不堪一击的。

关键词:形式协调阶段性地域性前瞻性。

中图分类号:J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9-0056-02

一、首先要明确空间的概念

“空间”是无限宇宙空间的总称,它与“时间”对应,本篇不讨论这么大的一个概念,只涉及我们生活的环境区域空间和建筑空间。主要来探讨一下与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建筑空间的属性以及对其设计定位的理解。我们生活中的建筑的造型在与环境对话中给人视觉、听觉、嗅觉等全方位感受,它们的存在都应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呼应,它的美也因空间的自然状态或人为的雕琢而变的更加璀璨。在中国,“天人合一”是传统哲学和审美思想的基本精神,这正是体现了一种和自然和谐、亲密的关系,即“意”和“境”的高度统一,这样的“统一”也就是我们在设计当中应该强调的完整性之一。人类对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加强后,在空间设计方面向往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空间环境,这种形式在设计中被广泛推崇,例如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弗兰克,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充分利用地形、水体等自然环境,造型独特,做到了建筑主体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他的设计是自然环境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建筑形态不是刻意强加于环境,而是自然成长于环境,是形态与空间环境相互依存的一个典范。在做构思方案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它的环境因素,它应该放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通过什么方式来使主体形态更加完整和耐人寻味。灯光明度,色彩的变化,环境与主题形态的反差形成对比方向朝向等等这一切都会发生相应的视觉反应,这样一种感受是空间的、全面的。

二、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应具有的前瞻性

(一)建筑的适用性

早在2000多年前,古罗马杰出的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建筑要符合“坚固、适用、愉悦”的原则,被后来的建筑师们奉为建筑学上的“六字箴言”。所谓“适用”,是对建筑最基本的功能要求,也是最本质的要求,不同的建筑功能适用于不同人的各种基本功能需求。

首先,考虑到各种变化的存在,设计之初的前瞻性:要考虑到未来人们需求的发展变化对建筑的灵活适应性要求,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逐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与消费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对建筑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越来越细化,满足由此带来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功能要求是“适用”的真正内涵。

其次,从本义来讲,建筑是为人类提供一个最适宜创业和生活的空间,它的功能实用性仍然是建筑的第一性。如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处理好建筑的安全适用、经济和美观,一直是建筑的永恒主题。“目前。不少青年建筑设师急功近利的希望知道什么是‘最新的建筑潮流,如果从设计史的角度来看,这仅仅是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隘倾向。有些地方大搞形象工程视为业绩,追求“前所未有”的形象,而不顾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的可能性,为了建筑的“新、奇、特”,花钱不在乎,去挑战技术,不知一些外国建筑师是否认为,若有什么“前卫”的构想和方案,可以在中国付诸实现,而其他国家是不允许的。难怪业内有建筑师戏称“中国已成了外国建筑师的试验场”,而试验的费用得由国人来承担。

第三,综合因素的协调融合:建筑设计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每个建筑师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有所创新,有个性,有特色。建筑创新首先体现在设计理念和理论上,建筑创新还体现在影响设计的各个因素上。例如总体布局如何与城市和环境的协调融合,在功能上如何以人为本满足使用的要求,在文化上如何承前启后表达建筑的内涵和文化品味,以及材料、结构、技术的创新。它涉及到环境、功能、文化、技术、经济的各个方面,常常是诸因素的综合,并在某一环节形成突出的创新点。

(二)建筑空间的阶段性与地域性

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就基于自身的生存环境和人文素质,创造了符合自身特性和环境特征的各类文化,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念去生产生活,使文化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并因其不断改造和利用生存环境,又使文化烙上鲜明的区域印痕。《礼记·王制》说:“高山大川异制,民生其间异俗”,《吕氏春秋·为欲》说:“蛮夷反舌殊俗异习之国,其衣服冠带、富室居处、舟车器械、声色滋味皆异”,说明不同地理环境中孕育出不同的文化,地区与民族间存在着差异。中华文化的形成过程。既是各民族文化精华的荟萃过程,又是各文化区域相互影响、冲突和融合的过程,文化的民族性和区域性实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设计受了什么的影响

在现今的建筑设计市场中,风格、理念以及手法可谓千差万别。曾看到一篇文章,提到三种倾向,一种是“民族形式”的设计倾向,二是商业化的设计倾向,三是讲“高技术”的建筑设计倾向。这三种倾向基本概括了国内的建筑设计潮流。在做空间设计时不要受太多所谓的流派的影响,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色,在特定的情况下,把材料形式和当时当地的伦理道德有机完善的结合才会有好的设计。

三、设计师应胸有成竹、意在笔先

空间的分类不同,使用目的不同。建筑空间可以分很多类,住空间,公共空间,商业空间,餐饮空间等等。在对待不同的建筑空间进行设计规划的初始阶段,应考虑到其使用目的,建筑空间的使用者或使用人群(儿童,老年人,残障人群,孕龄人群等特殊人群),时间,性质等进行了解,把握空间的大轮廓以及定位,风格,也就是说,意在笔先。当然了,结合甲方的要求也是必要的。

设计初始阶段的前瞻性:在考虑使用目的,使用人群,时间,性质定位,风格等因素的基础上,公共空间中博物馆空间的设计初始阶段我们该想到随着时代的变迁,更多的功能将被赋予,设计师应该具有前瞻性:例如,现代社会中博物馆已经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博物馆已经不在单纯的是艺术品陈列室了,随着人们要求的提高,设计师正赋予它越来越多的功能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博物馆的空间功能上,改变的不仅仅是博物馆的立面和展厅面积,上层管理机构也努力使自己跟上雇员、公众以及艺术自身的各种要求,博物馆的概念也正在发展和改变。

正如尼德兰建筑博物馆馆长艾伦·贝特斯基所说:“我想。我们大家都意识到把博物馆当作有收藏室的画廊,这种观念已经过时了。博物馆是联结艺术和大众的枢纽,陈列和展出艺术作品不失为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但却远远不够。”设计中不要烦琐奢华的装饰,所有的装饰要为空间来服务。

四、结语

在设计一个空间时,设计师在初始阶段的工作内容就是把握空间的性质,理解所要设计的空间的内涵,了解当时当地的人文地貌,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根据不同的使用人群使用要求进行针对性设计。空间是为功能来服务的,拘泥于某种形式哗众取宠的设计是不堪一击的。通俗的讲,成功的设计应该是与周边环境协调,符合使用者身份,使用的舒适,适合于中国的速度,节奏,规模;传统的东西固然美好,但是每个时代也有每个时代的美学。借鉴所能借鉴的美好,循着不同的道路达到完美的境地。

猜你喜欢

设计师博物馆空间
小小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创享空间
博物馆
推荐一个设计师
露天博物馆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