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经济不能让中国百姓埋单

2009-12-08

环球时报 2009-12-08
关键词:碳税老百姓费用

应对全球变暖,提倡低碳经济,不仅仅是种树、用节能灯、少开车、及时关电脑,更有可能意味着多交水费、电费、油费、车费、旅费……这些一笔笔增加的费用由谁来埋单?比融化多少冰川、未来淹多少城市更牵动老百姓的心。老百姓可能看不明白哥本哈根大会谈什么,争什么,但对让他们掏腰包却十分敏感。近来网民们围绕气候谈判讨论的话题,有很多都涉及谁来埋单。任何政治家都没理由责怪中国老百姓的“俗”。

据专家估计,为了实现中国的减排目标,中国差不多每年要支付约780亿美元的增量成本,大约相当于每户家庭每年支付1100元。随着能源价格、消费水准的提升,这个成本还将越来越高。这是目前中国不少部门正在研究如何推出环境税、能源税和碳税的主要原因。

对于少数富人,这笔钱可能不算什么。但是,一旦这笔费用落到多数尚不算富裕的普通老百姓身上,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甚至有可能成为新的生活负担。而随之产生的一些附带效应,就有可能使很多普通人对低碳经济产生反感。

每一个中国人都希望能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有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但一旦牵扯到低碳经济的费用,环保实践就会变得复杂起来。要知道,在中国,许多人还没有用上抽水马桶,还渴望多留点钱给子女,梦想换个稍大些的房子,开上宽敞舒适点的小车,这些要求一点也不过分,要让这些收入本来就不高的人为自己的需求,支付更高的成本,肯定是有难度的。

即使在那些发达国家,低碳道路走得也并不顺畅。不久前刚刚通过碳税法案的法国,无论政府怎样解释碳税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依然有高达7成左右的民众不赞成收取碳税。

目前,最让中国老百姓担忧的就是,企业会不会把自己要承担的减排成本,转嫁到老百姓身上;电力、能源等行业会不会借此提高价格;有关机构会不会出台新的收费规定……对此,政府应加大对涉及民生的产品和服务价格的监控力度,同时也要增加价格机制的透明度。

中国要在全球低碳经济的竞争中走到前面,需要在公众利益和国家竞争力之间找到新的平衡,需要在借鉴各种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后发优势,建立起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补偿机制,尤其是对于弱势群体的利益补偿机制,既实现合理新税种的征收,又能使税收得以持续。

有些产品或服务项目要涨价,也要把涨价的道理给老百姓说明白,取得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老百姓并非不能理解环保的重要性,他们要的是公正和透明。

应对气候变化,逐步征收碳税,无疑是中国的一次重大经济改革。衡量改革的成功,最终还是要看老百姓是否能够从中获益。气候谈判也好,低碳经济也好,只有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才能行得通,走得顺。依靠最基层的老百姓,让老百姓的环保动力免受打击,环境保护就能持久。▲

猜你喜欢

碳税老百姓费用
国际碳税实践的比较及借鉴
国际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开征碳税的策略选择
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国际奥委会将承担8亿美元东京奥运延期费用
老百姓的话
黑色星期五:英国零售商面临巨额退货费用
防火迟到
老百姓的“骂”管用吗?
本期导读